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原始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科技创新水平的体现。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各行各业、各研究领域培养更多的顶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总经理吴曼青表示,中国电科要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聚集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军事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当前,人工智能正推动各行各业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升级。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看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离不开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用巨大。我们要持续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智算平台建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共鸣。大家表示,要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强化公共卫生科技支撑。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表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我们重新衡量中医在医学体系中的位置,走中西医并重的守正创新之路,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处方’。”
改革政策逐步落实,让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杨强有了明显的获得感。他说,电气工程领域经常涉及成果转化等问题。如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人才评价更科学,资金管理更灵活,使科研人员更有精力和动力勇攀科学高峰。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近年来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表示,今后将大力推动科研提质增效,全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我国迈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时代提供支撑。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张文认为,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攻关机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产业科技战略力量,攻克一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板技术。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青年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让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我会坚持把自己的研究做深做透,做出有影响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深深体会到长期稳定支持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给予10年的稳定经费支持,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基础研究,免除了后顾之忧。”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学奥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栋说:“作为深海科研的一线人员,我们有信心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发展,早日取得更多突破性、引领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转变政府职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工作要牢牢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加快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要强化宏观管理和服务,加强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协调,切实把工作重點更多放到战略谋划、规划布局、体制改革、政策法规、创新服务上来。”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入探索破除“四唯”(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具体措施。“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有信心继续将改革进行到底,让科研人员踏踏实实搞研究。”所长詹仁斌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毫米波遥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表示,深化改革还应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组建需求、应用、研发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打破行业壁垒,形成强大合力。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李寅表示,要以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的新途径、新渠道和新空间,“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增加中国科技界对人类知识体系的贡献。”
“我们团队正在和欧洲的多个国家合作研发两个重大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中国科学家发起并领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说,“可以预见,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来源|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原始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科技创新水平的体现。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各行各业、各研究领域培养更多的顶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总经理吴曼青表示,中国电科要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聚集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军事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当前,人工智能正推动各行各业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升级。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看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离不开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用巨大。我们要持续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智算平台建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共鸣。大家表示,要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强化公共卫生科技支撑。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表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我们重新衡量中医在医学体系中的位置,走中西医并重的守正创新之路,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处方’。”
改革政策逐步落实,让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杨强有了明显的获得感。他说,电气工程领域经常涉及成果转化等问题。如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人才评价更科学,资金管理更灵活,使科研人员更有精力和动力勇攀科学高峰。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近年来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表示,今后将大力推动科研提质增效,全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我国迈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时代提供支撑。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张文认为,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攻关机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产业科技战略力量,攻克一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板技术。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青年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让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我会坚持把自己的研究做深做透,做出有影响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深深体会到长期稳定支持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给予10年的稳定经费支持,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基础研究,免除了后顾之忧。”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学奥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栋说:“作为深海科研的一线人员,我们有信心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发展,早日取得更多突破性、引领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转变政府职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工作要牢牢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加快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要强化宏观管理和服务,加强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协调,切实把工作重點更多放到战略谋划、规划布局、体制改革、政策法规、创新服务上来。”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入探索破除“四唯”(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具体措施。“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有信心继续将改革进行到底,让科研人员踏踏实实搞研究。”所长詹仁斌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毫米波遥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表示,深化改革还应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组建需求、应用、研发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打破行业壁垒,形成强大合力。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李寅表示,要以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的新途径、新渠道和新空间,“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增加中国科技界对人类知识体系的贡献。”
“我们团队正在和欧洲的多个国家合作研发两个重大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中国科学家发起并领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说,“可以预见,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