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娴熟地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艺术,有赖于教者良好的语文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加强文学修养;拓宽知识面。此外,还必须苦练基本功,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普通话、书法、以及绘画、音乐等 。其次,还要认识课堂艺术的功能:教学艺术能培养学生美感,发展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和探索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以及维护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总而言之,一定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是提高教学艺术素养必不可少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 师生情感; 教学方法 ; 课堂教学功能。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必须深思的问题。于是我在这里试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
一 、 教学艺术是“形象+语言”的艺术。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
一切艺术都是通过形象去反映事物的,教学艺术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不会像绘画,雕刻或舞蹈以线条、色彩、音响、旋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语言与这些比较起来就抽象得多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因此,单调的讲解,缺乏形象的干瘪的语言,会使学生厌倦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使自己的语言能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需要教师绘声绘色地启迪,使学生感受到犹如亲处其境、亲触其物,犹如是“真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快,记得也牢,才会从中得到领悟,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震荡学生的心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二、教学艺术是师生情感的投资。
教学艺术,从广义上说,既是教书的艺术,又是教育学生的艺术。作为艺术是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的和谐统一。这种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依赖于认识,又有反作用于认识,推动或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那么,师生的情感融合不是靠一时一刻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般的情况不可能出现朱赤一般的平衡相近的学生,双差生难免会有的。要爱这些双差生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由于行为习惯差,累教不改。因而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歧视和部分老师的不重视而表现出一些逆反心理,即“破罐破摔”。在他们的心灵上有着失去了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爱”的平衡。他们中的有些闪光点还受到埋没,是多么的不公平。这就需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老师的扶助教育,去唤醒那些既将迷惑的心灵。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去接近、关心、了解和发现他们各自的情况。一旦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了进步,就要即刻抓住给予肯定、鼓励,并提出新的希望、要求,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们在关心爱护着他们,他们与同学平等了。这就是教学艺术上的既教书又育人的统一。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的真情实感会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当然,这不是说,教师要像演员那样去表演,去强化。但是,对课文描写的许多人物的悲欢、许多事物的美丑,教师总不能无动于衷。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就应产生对教材中人与事的情感体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不是感动了多少师生潸然泪下呢?真实的感情流露胜似装腔作势的表演,其效果显然不一样。所以说,教学是离不开情感,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融合。要实现其真正的溶合就必须付之诸种教学方法为一体,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教学艺术是师生情感的投资”。也就是诸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综合。
三、 教法灵活——教活语文的前提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什么是教学艺术,简而言之,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它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合理的教学程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的运用是创造性的劳动,往往带着执教者鲜明的个人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四、教学艺术是多种化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
四 、 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这种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生理活动,它必然影响人生理的生长和发展。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讲的就是情感活动对于身体生理的影响。健与美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教学艺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感水平,使他们懂得了美的法则,例如,美的比例、线条、色彩、结构、组合等,为他们塑造美的形体,提供了依据和条件。此外,艺术的教学是以教学卫生标准为尺度的,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身体生长的规律和生理学的原理,它能使学生在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中,劳逸适度,张弛相济,虽苦犹乐。教师的风度、仪表、穿着更是影响学生身体美的榜样力量。据调查,在学
生中,年轻女教师的发型、服式、体形及走路的姿势等常常被女生所模仿,而这些正是艺术性教态的构成因素。、善用启发——教活语文的最佳途径
教学艺术能维护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 这一功能根源于艺术能引起人的兴趣,激发人的内存动机,使教学成为情感和个性活动的过程。艺术性教学犹如万能的磁铁,吸引着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乐学不疲。教学艺术经常使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例如,幽默、机智、比喻等,使枯燥、呆板,平淡的教学变得风趣、灵活、新奇,从而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造就21世纪人才。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所应追求的最佳教学,使小学语文课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寒天主编《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全书》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现代教师学导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 师生情感; 教学方法 ; 课堂教学功能。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必须深思的问题。于是我在这里试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
一 、 教学艺术是“形象+语言”的艺术。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
一切艺术都是通过形象去反映事物的,教学艺术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不会像绘画,雕刻或舞蹈以线条、色彩、音响、旋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语言与这些比较起来就抽象得多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因此,单调的讲解,缺乏形象的干瘪的语言,会使学生厌倦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使自己的语言能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需要教师绘声绘色地启迪,使学生感受到犹如亲处其境、亲触其物,犹如是“真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快,记得也牢,才会从中得到领悟,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震荡学生的心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
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二、教学艺术是师生情感的投资。
教学艺术,从广义上说,既是教书的艺术,又是教育学生的艺术。作为艺术是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的和谐统一。这种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依赖于认识,又有反作用于认识,推动或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那么,师生的情感融合不是靠一时一刻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般的情况不可能出现朱赤一般的平衡相近的学生,双差生难免会有的。要爱这些双差生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由于行为习惯差,累教不改。因而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歧视和部分老师的不重视而表现出一些逆反心理,即“破罐破摔”。在他们的心灵上有着失去了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爱”的平衡。他们中的有些闪光点还受到埋没,是多么的不公平。这就需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老师的扶助教育,去唤醒那些既将迷惑的心灵。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去接近、关心、了解和发现他们各自的情况。一旦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了进步,就要即刻抓住给予肯定、鼓励,并提出新的希望、要求,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们在关心爱护着他们,他们与同学平等了。这就是教学艺术上的既教书又育人的统一。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的真情实感会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当然,这不是说,教师要像演员那样去表演,去强化。但是,对课文描写的许多人物的悲欢、许多事物的美丑,教师总不能无动于衷。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就应产生对教材中人与事的情感体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不是感动了多少师生潸然泪下呢?真实的感情流露胜似装腔作势的表演,其效果显然不一样。所以说,教学是离不开情感,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融合。要实现其真正的溶合就必须付之诸种教学方法为一体,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教学艺术是师生情感的投资”。也就是诸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综合。
三、 教法灵活——教活语文的前提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什么是教学艺术,简而言之,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它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合理的教学程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的运用是创造性的劳动,往往带着执教者鲜明的个人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四、教学艺术是多种化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
四 、 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这种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生理活动,它必然影响人生理的生长和发展。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讲的就是情感活动对于身体生理的影响。健与美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教学艺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感水平,使他们懂得了美的法则,例如,美的比例、线条、色彩、结构、组合等,为他们塑造美的形体,提供了依据和条件。此外,艺术的教学是以教学卫生标准为尺度的,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身体生长的规律和生理学的原理,它能使学生在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中,劳逸适度,张弛相济,虽苦犹乐。教师的风度、仪表、穿着更是影响学生身体美的榜样力量。据调查,在学
生中,年轻女教师的发型、服式、体形及走路的姿势等常常被女生所模仿,而这些正是艺术性教态的构成因素。、善用启发——教活语文的最佳途径
教学艺术能维护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 这一功能根源于艺术能引起人的兴趣,激发人的内存动机,使教学成为情感和个性活动的过程。艺术性教学犹如万能的磁铁,吸引着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乐学不疲。教学艺术经常使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例如,幽默、机智、比喻等,使枯燥、呆板,平淡的教学变得风趣、灵活、新奇,从而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造就21世纪人才。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所应追求的最佳教学,使小学语文课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寒天主编《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全书》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现代教师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