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为人子女,更应将孝道放在立身之首,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和己任。在这方面,近代不少文化名人堪称我们的表率。
鲁迅在北京时,与母亲一起居住。每当母亲生病,他都亲自陪同到医院诊疗,或请医生来家医治;鲁迅既在教育部任职,又在北大、女师大等院校兼课,平时还要写作、应酬,但他总会抽出时间陪母亲到香山、碧云寺、钓鱼台等地游览;每次开了工资,鲁迅便会买回各种点心,先送到母亲房里,由母亲挑选合意的留下,家人再挑,最后才轮到自己;母亲爱读通俗小说,鲁迅就时不时地为母亲购买,如《海上花列传》《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美人恩》等。有的小说鲁迅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母亲想读,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后来,鲁迅辗转各地,就和母亲通信,常常一月一封,有时更多,一年有20余封。鲁迅不仅在家书里向母亲报平安,还经常把近照寄给母亲以免她挂念。鲁迅曾说:“我娘是受过苦的,做儿子的应当担负起一切责任。”他说到也做到了。
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父亲病故了。后来,因为学业与工作,胡适与母亲聚少离多。不过,这丝毫也不影响他对母亲的至爱至孝。最有力的证明是胡适的婚姻,可以说是“甘心为爱我者屈”。胡适受过西方教育,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之类的理比谁都懂,但他还是要与小脚女人江冬秀结为连理,且不离不弃,拿胡适自己的话说便是:“在家庭关系上,我站在东方人这一边,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母亲,她对我的深恩是无从报答的。我长时间离开她,已经使我深感愧疚,我再不能硬着心肠来违背她。”母亲对胡适影响甚大,在谈到自己的性格时,胡适曾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作为文化巨人的胡适是可敬的,而作为普通子女的胡适则是可爱的。
提起傅斯年,人们总是想到他在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霸气”。其实,生活中的傅斯年温情脉脉,是一位大孝子。和鲁迅、胡适一样,傅斯年还没成年时,父亲便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傅斯年因此十分感激母亲。母亲患有高血压,且身体肥胖,这个病不能吃肥肉,于是,夫人俞大彩便几乎不买肥肉,但老太太喜欢吃肥肉,有时还向儿媳妇发火。一次,婆媳产生不愉快,傅斯年便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向母亲说明利害关系,母亲消气了才起来。晚上,他又悄悄地安抚夫人:“母亲年纪大了,别无嗜好,只爱吃肉,让她吃少许,不比惹她生气好吗?我不是责备你,但念及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我只想让她老人家高兴,尽尽孝道。”
黄侃是个怪人、狂人,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每次母亲从北京回老家湖北蕲春,或是由蕲春来到北京,他都要一路陪同。奇怪的是,母亲能与儿子常年分别,却不愿抛下一口寿材,而黄侃居然也依从老人家的心意,不厌其烦,千里迢迢带着寿材旅行。原来,这口寿材别具一格,上面有黄侃父亲亲笔题写的铭文,自然独一无二、不可替代。1908年,母亲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他自己写记,请章太炎写跋,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治校有方,为人也善,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孝子。当年,在美国留学时,能够获得国内的接济。一般的留学生都放开着花,梅贻琦却从牙缝里省出钱来寄回家中。学成归国后,梅贻琦在清华担任教职,提亲者踏破门槛,他却无一例外地婉言谢绝。原来,他是为了赡养父母,帮助三个弟弟求学而有意将自己的婚姻大事一拖再拖的。后来,梅贻琦与韩咏华结婚。但他一如既往地照顾母亲和弟弟,将每月薪水一分为三:父母一份,弟弟们一份,自家一份。三个弟弟均对梅贻琦深怀感激之情,幺弟梅贻宝曾含泪说:“(梅贻琦)长我十一岁,生为长兄,业为尊师兼代严父。”可见,梅贻琦对母亲与家人的亲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文化名人的鲁迅、胡适、傅斯年、黄侃、梅贻琦,以其渊博的学识让我们敬仰,而作为孝子的他们,也同样以光辉的人格令我们感动!
编辑 袁恒雷
鲁迅在北京时,与母亲一起居住。每当母亲生病,他都亲自陪同到医院诊疗,或请医生来家医治;鲁迅既在教育部任职,又在北大、女师大等院校兼课,平时还要写作、应酬,但他总会抽出时间陪母亲到香山、碧云寺、钓鱼台等地游览;每次开了工资,鲁迅便会买回各种点心,先送到母亲房里,由母亲挑选合意的留下,家人再挑,最后才轮到自己;母亲爱读通俗小说,鲁迅就时不时地为母亲购买,如《海上花列传》《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美人恩》等。有的小说鲁迅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母亲想读,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后来,鲁迅辗转各地,就和母亲通信,常常一月一封,有时更多,一年有20余封。鲁迅不仅在家书里向母亲报平安,还经常把近照寄给母亲以免她挂念。鲁迅曾说:“我娘是受过苦的,做儿子的应当担负起一切责任。”他说到也做到了。
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父亲病故了。后来,因为学业与工作,胡适与母亲聚少离多。不过,这丝毫也不影响他对母亲的至爱至孝。最有力的证明是胡适的婚姻,可以说是“甘心为爱我者屈”。胡适受过西方教育,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之类的理比谁都懂,但他还是要与小脚女人江冬秀结为连理,且不离不弃,拿胡适自己的话说便是:“在家庭关系上,我站在东方人这一边,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母亲,她对我的深恩是无从报答的。我长时间离开她,已经使我深感愧疚,我再不能硬着心肠来违背她。”母亲对胡适影响甚大,在谈到自己的性格时,胡适曾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作为文化巨人的胡适是可敬的,而作为普通子女的胡适则是可爱的。
提起傅斯年,人们总是想到他在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霸气”。其实,生活中的傅斯年温情脉脉,是一位大孝子。和鲁迅、胡适一样,傅斯年还没成年时,父亲便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傅斯年因此十分感激母亲。母亲患有高血压,且身体肥胖,这个病不能吃肥肉,于是,夫人俞大彩便几乎不买肥肉,但老太太喜欢吃肥肉,有时还向儿媳妇发火。一次,婆媳产生不愉快,傅斯年便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向母亲说明利害关系,母亲消气了才起来。晚上,他又悄悄地安抚夫人:“母亲年纪大了,别无嗜好,只爱吃肉,让她吃少许,不比惹她生气好吗?我不是责备你,但念及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我只想让她老人家高兴,尽尽孝道。”
黄侃是个怪人、狂人,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每次母亲从北京回老家湖北蕲春,或是由蕲春来到北京,他都要一路陪同。奇怪的是,母亲能与儿子常年分别,却不愿抛下一口寿材,而黄侃居然也依从老人家的心意,不厌其烦,千里迢迢带着寿材旅行。原来,这口寿材别具一格,上面有黄侃父亲亲笔题写的铭文,自然独一无二、不可替代。1908年,母亲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他自己写记,请章太炎写跋,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治校有方,为人也善,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孝子。当年,在美国留学时,能够获得国内的接济。一般的留学生都放开着花,梅贻琦却从牙缝里省出钱来寄回家中。学成归国后,梅贻琦在清华担任教职,提亲者踏破门槛,他却无一例外地婉言谢绝。原来,他是为了赡养父母,帮助三个弟弟求学而有意将自己的婚姻大事一拖再拖的。后来,梅贻琦与韩咏华结婚。但他一如既往地照顾母亲和弟弟,将每月薪水一分为三:父母一份,弟弟们一份,自家一份。三个弟弟均对梅贻琦深怀感激之情,幺弟梅贻宝曾含泪说:“(梅贻琦)长我十一岁,生为长兄,业为尊师兼代严父。”可见,梅贻琦对母亲与家人的亲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文化名人的鲁迅、胡适、傅斯年、黄侃、梅贻琦,以其渊博的学识让我们敬仰,而作为孝子的他们,也同样以光辉的人格令我们感动!
编辑 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