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社会实践活动落实生涯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忽视点”:(1)忽视对促使学生形成实践动机的主客观环境的营造,使实践能力发展缺乏内源性动力。(2)忽视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的关注,使生涯教育缺乏支持性教育环境。(3)忽视对学生基于实践情境的思考,使生涯教育与现实情境脱节,缺乏真实情境支撑。(4)忽视对学生社会体验前后自我评估的指导,使实践活动仅停留在体验表面。基于此,研究团队从研究型学生人格、跨学科合作以及教育环境支持三个角度对本次生涯体验活动进行设计,使生涯实践活动从表面形式回归到内容本身。
〔关键词〕生涯教育;社会实践;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0-0019-03
一、活动背景
随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及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生涯教育开始进入高中学校的视野。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视为实施生涯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很多中小学校将考察(调查)体验类、社会服务与技能训练类、军政训练类、农村社会实践类、科技文化活动类、志愿者服务类等内容都归入生涯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在生涯教育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广泛参与,不断进入真实生活情境,不断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推动作用。
考察当前的中小学生涯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发现此项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忽视对促使学生形成实践动机的主客观环境营造,使实践能力发展缺乏内源性动力。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调、内容乏味,学校习惯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安排实践活动,比如统一的学军、学工、学农活动,缺少必要的动员、总结、反思等环节,无视学生实践动机发展的多元诉求,致使学生因无法达成好奇心、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而丧失了对实践活动的兴趣。
第二,忽视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的关注,使生涯教育缺乏支持性教育环境。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傅维利教授认为,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学生肢体运动、知识构建、情感感知、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五大关键因素相关,这五个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恰恰与个体经历学校教育处于同一时期。然而,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实践活动往往忽视了对这些因素的关注,例如,很多学校认为学科知识才是知识,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是知识,致使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建构几乎空白;一些学校将实践活动与社会化过程相分离,或根本无视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鲜少有学校关注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信息交流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等等。长期以来,学校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起作用的关键因素,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持续发展。
第三,忽视对学生基于实践情境的思考,使生涯教育与现实情境脱节,缺乏真实情境支撑。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对学生解决特定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辅导,例如,学生参加某社区组织的爱心暑托班志愿者服务活动,鲜少有学校会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之前给予学生诸如幼儿心理、幼儿管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专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即便有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和问题,学校跟进式的补救性辅导也是极其匮乏的,这样的做法使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实践任务,从而无法达成自身生涯实践体验想要达成的目标。
第四,忽视对学生社会实践前后自我评估的指导,使实践活动仅停留在体验表面。多数学校提供的生涯体验社会活动,仅仅停留在提供资源、提供平台的层面,学生实践之后的思考基本被忽略,仅停留在体验层面。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对自己内环境、外环境以及知识技能进行思考、整理和评估,这才有助于学生成长,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更有想法。
综上所述,生涯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生涯教育真正的落脚点。是注重轰轰烈烈的形式,还是关注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得到能力的提升?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希望通过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生涯教育,在丰富学生体验的同时,帮助学生成为这样的人:具有好奇心和主动体验的动机;能探究和分析问题,具有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会自我评估、自我规划并具有生涯适应力。鉴于此,我们在学农活动中开展了生涯体验活动,以学农基地为基础,开展了“五四农场大开发”职业模拟活动。
二、活动创意
第一,充分利用学农基地的硬件条件,培养学生就地取材和研究的能力。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忽略对实践基地本身的资源的运用,本活动特地以学农场地为情境,请学生在学农场地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观察当地的需求、生产方式、物流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方式等,为“五四农场大开发”创业项目进行场地调研的先期准备。
第二,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研究型人格养成”的特色渗透在活动中。在学生先期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思考、观察、查阅资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另外,选择职能部门小组的学生,需要通过对当地工作人员的访談、前期的资料查阅或者访谈同种职业的工作人员,来形成本职能部门的各种工作内容和规范。想要做好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学生需要用到很多研究方法。
第三,跨学科合作,在活动中体现学生对学科知识,如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在活动设计中特地融合了各种学科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和政府职能部门模拟准备时,提示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生物、政治、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物种优势,当地政策执行和管理、盈利模式等。又如,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设计项目说明和磋商环节,为每个学生创设培养语言表达、思辨沟通、解决问题等基本通识能力的机会。跨学科的合作以及关注沟通中人际交往、信息交流等通识能力的设计思路,回应了当前生涯实践活动中支持性教育环境缺乏的问题。
〔关键词〕生涯教育;社会实践;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0-0019-03
一、活动背景
随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及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生涯教育开始进入高中学校的视野。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视为实施生涯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很多中小学校将考察(调查)体验类、社会服务与技能训练类、军政训练类、农村社会实践类、科技文化活动类、志愿者服务类等内容都归入生涯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在生涯教育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广泛参与,不断进入真实生活情境,不断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推动作用。
考察当前的中小学生涯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发现此项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忽视对促使学生形成实践动机的主客观环境营造,使实践能力发展缺乏内源性动力。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调、内容乏味,学校习惯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安排实践活动,比如统一的学军、学工、学农活动,缺少必要的动员、总结、反思等环节,无视学生实践动机发展的多元诉求,致使学生因无法达成好奇心、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而丧失了对实践活动的兴趣。
第二,忽视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的关注,使生涯教育缺乏支持性教育环境。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傅维利教授认为,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学生肢体运动、知识构建、情感感知、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五大关键因素相关,这五个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恰恰与个体经历学校教育处于同一时期。然而,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实践活动往往忽视了对这些因素的关注,例如,很多学校认为学科知识才是知识,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是知识,致使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建构几乎空白;一些学校将实践活动与社会化过程相分离,或根本无视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鲜少有学校关注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信息交流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等等。长期以来,学校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起作用的关键因素,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持续发展。
第三,忽视对学生基于实践情境的思考,使生涯教育与现实情境脱节,缺乏真实情境支撑。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对学生解决特定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辅导,例如,学生参加某社区组织的爱心暑托班志愿者服务活动,鲜少有学校会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之前给予学生诸如幼儿心理、幼儿管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专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即便有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和问题,学校跟进式的补救性辅导也是极其匮乏的,这样的做法使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实践任务,从而无法达成自身生涯实践体验想要达成的目标。
第四,忽视对学生社会实践前后自我评估的指导,使实践活动仅停留在体验表面。多数学校提供的生涯体验社会活动,仅仅停留在提供资源、提供平台的层面,学生实践之后的思考基本被忽略,仅停留在体验层面。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对自己内环境、外环境以及知识技能进行思考、整理和评估,这才有助于学生成长,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更有想法。
综上所述,生涯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生涯教育真正的落脚点。是注重轰轰烈烈的形式,还是关注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得到能力的提升?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希望通过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生涯教育,在丰富学生体验的同时,帮助学生成为这样的人:具有好奇心和主动体验的动机;能探究和分析问题,具有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会自我评估、自我规划并具有生涯适应力。鉴于此,我们在学农活动中开展了生涯体验活动,以学农基地为基础,开展了“五四农场大开发”职业模拟活动。
二、活动创意
第一,充分利用学农基地的硬件条件,培养学生就地取材和研究的能力。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忽略对实践基地本身的资源的运用,本活动特地以学农场地为情境,请学生在学农场地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观察当地的需求、生产方式、物流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方式等,为“五四农场大开发”创业项目进行场地调研的先期准备。
第二,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研究型人格养成”的特色渗透在活动中。在学生先期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思考、观察、查阅资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另外,选择职能部门小组的学生,需要通过对当地工作人员的访談、前期的资料查阅或者访谈同种职业的工作人员,来形成本职能部门的各种工作内容和规范。想要做好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学生需要用到很多研究方法。
第三,跨学科合作,在活动中体现学生对学科知识,如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在活动设计中特地融合了各种学科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和政府职能部门模拟准备时,提示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生物、政治、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物种优势,当地政策执行和管理、盈利模式等。又如,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设计项目说明和磋商环节,为每个学生创设培养语言表达、思辨沟通、解决问题等基本通识能力的机会。跨学科的合作以及关注沟通中人际交往、信息交流等通识能力的设计思路,回应了当前生涯实践活动中支持性教育环境缺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