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写好优秀的作文是令广大考生头疼不已的难题。本文从选材、艺术手法,特别是如何描写等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望给广大考生以启发。
【关键词】
生活化 多样 生动
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写好作文是令广大考生头疼不已的难题。而如何写好记叙文,更是让广大考生觉得难于上青天。就笔者所从教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来看,70%的考生到了高三仍不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
早些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就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呼吁广大江苏考生在语文高考中要敢于写记叙文。可是在笔者参加的多次阅卷中,写作记叙文的人数仍不足25%,其中能写作一篇合格记叙文的考生又不足30%,优秀的记叙文更是凤毛麟角。
在此,笔者以日常教学中的“舞台”和“倾听”两篇命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使自己的记叙文亮起来。
文题一:请以“舞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文题二: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一、生活化的选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选材应该从生活中来。来自生活中的素材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比如写水,李白的黄河之水、苏轼的长江之水,都比不上你自家的井水、自来水。很多学生掉在了古人的水中上不了岸,以为这样方显高大上,其实不然。大家都写别人的水,往往人云亦云,千篇一律,阅卷老师实在是提不起精神,亮不了眼球。这些都不如自家的井水、自来水来得清冽和甘甜。
比如写“舞台”,有不少同学故事新编写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的一颦一笑,写邰丽华的华美演出。其实很多同学根本没有亲自上过舞台真正地唱过一出戏,跳过一支舞,怎能写得生动?大部分是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而来。
其实我们可以写写爷爷奶奶的自留地,写写老师的三尺讲台,甚至写写自己正在使用的作文纸。这一个个鲜活的素材,哪一个比不上梅兰芳,哪一个比不上邰丽华?有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位交警,于是他写到:
你也许想象不出,在骄阳如火的日子里,我的父亲他在做些什么。然而,当你在市中心的十字路口环顾时,你也许会发现有一个人很突出。他站在十字路口中心的一个双层圆形的台阶上,穿着制服,不停地舞动着双手。他,就是我的父亲。他总是守在属于他的那方小小的站台,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寒来暑往,天天如此。于是,我总能在每天的清晨,看见父亲整理着似乎总是不变的着装,用轻快的口吻说到:“我要上台了。”每当这时,我总要嘲笑他:“上什么台啊,又不是舞蹈演员。”而父亲只是笑笑,并不作辩解。
你看,多出彩啊!所以,多观察身边的人、事,多体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
可能有同学会说,那么前人的文章学了干嘛?我在这里不是否定前人的文章,前人的文章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模仿写作。但是我们学习和模仿的不应该是文章的选材,而是文章的写作手法。选材易学,而写法难得。
比如写“倾听”。听什么?听风,听雨,听音乐……选材无非这几个,怎样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关键就是写法。
声音是最难诉诸笔端的,这也是学生觉得此文难写的关键。我们这时不妨引入《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节,让学生分析该文的写作手法从中获得营养。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通感手法是写声音的不二法门,完全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写声音又有何难?
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也是记叙文取胜的关键所在。一处好的细节描写胜过千言万语。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要生活化,不可脱离生活的实际。比如这位同学写夏夜的倾听就使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夏夜乘凉时的种种:
脚底传来了石头间相互碰撞摩擦的声音,周围隐藏在花草中的小虫子也你一唱我一唱地叫起来。蝉鸣声连续不断,间或青蛙也突然叫一声,好像在抱怨蝉打扰它睡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发出胆怯的极其细小的声音,再继续听下去还有癞蛤蟆在草丛中跳跃的轻快之声。屋檐上还不时有几滴水悄然落下,撞在石板上,声音短促轻快。渠沟里的水流哗哗流淌着,静静地灌溉乡间植物。远处还不时传来人家打牌时激烈的声音,两口子吵架的声音……简直无所不有。
——(《倾听》)
2.多变的动作描写
要写好引人注目的动作描写,动词使用的多变是尤其重要的。下面这位同学写街边小商贩写得多精彩啊!
到了下班时分,小店前渐渐拥满了人。小伙子站在自己的舞台上,舀两团面糊,倒进两个饼铛,沿外圈摊开。拣两颗鸡蛋,交相咯碰,画出两轮满月,不过五秒,两铛一扬,饼便翻了身。左边的不要葱只要香菜,右边的不要辣椒多刷酱。您说是啥就是啥,管你是铁血丹心,还是两弯秋水哩。一对小铲“当当”作响,好像刻录着唱片的留声机。
——(《舞台》)
3.传神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不在多,而在传神。下文中的奶奶多有生活气息。
近70岁的老人了,每每喜欢从乡下带着股泥土味跑来,坐在餐桌上边剥毛豆边道东家长西家短。声音洪亮如大钟,往往还夹着雪花似的唾沫星子,唠唠叨叨。说到兴头上更是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清晨我还在梦乡,那些蹦跳的言语便是最有效的闹铃。
——(《倾听》)
4.少而精妙的议论
记叙文应以描写和叙事为主,议论要少而精。最好能做到夹叙夹议。下文在描写之后紧跟着来了一句精彩绝伦的议论,多么精当,多么深刻!
那是一座普通的灶台,白腻子的台面,小青砖搭就的台身,遍身烟火气息,烹煮着寻常人家的幸福……我知道我可能很难像奶奶那样,在这样的舞台上使着一口大灶翻炒人间百味了。
——(《舞台》)
何永康教授曾说,一篇好的记叙文至少要让读者眼前一亮,发出“亏他想的出来”的感叹。笔者认为这“一亮”可以是熊熊燃烧的火炬,也可以是豆大的灯火。火炬固然耀眼明亮,然而火炬太重太大,很多考生擎不起来,只能望洋兴叹。但我们可以在小火苗上下功夫,让自己的作文中不时有摇曳的烛火闪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让自己的作文中充满这样的星星之火,记叙文定能博人眼球。
如何写好优秀的作文是令广大考生头疼不已的难题。本文从选材、艺术手法,特别是如何描写等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望给广大考生以启发。
【关键词】
生活化 多样 生动
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写好作文是令广大考生头疼不已的难题。而如何写好记叙文,更是让广大考生觉得难于上青天。就笔者所从教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来看,70%的考生到了高三仍不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
早些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就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呼吁广大江苏考生在语文高考中要敢于写记叙文。可是在笔者参加的多次阅卷中,写作记叙文的人数仍不足25%,其中能写作一篇合格记叙文的考生又不足30%,优秀的记叙文更是凤毛麟角。
在此,笔者以日常教学中的“舞台”和“倾听”两篇命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使自己的记叙文亮起来。
文题一:请以“舞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文题二: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一、生活化的选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选材应该从生活中来。来自生活中的素材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比如写水,李白的黄河之水、苏轼的长江之水,都比不上你自家的井水、自来水。很多学生掉在了古人的水中上不了岸,以为这样方显高大上,其实不然。大家都写别人的水,往往人云亦云,千篇一律,阅卷老师实在是提不起精神,亮不了眼球。这些都不如自家的井水、自来水来得清冽和甘甜。
比如写“舞台”,有不少同学故事新编写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的一颦一笑,写邰丽华的华美演出。其实很多同学根本没有亲自上过舞台真正地唱过一出戏,跳过一支舞,怎能写得生动?大部分是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而来。
其实我们可以写写爷爷奶奶的自留地,写写老师的三尺讲台,甚至写写自己正在使用的作文纸。这一个个鲜活的素材,哪一个比不上梅兰芳,哪一个比不上邰丽华?有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位交警,于是他写到:
你也许想象不出,在骄阳如火的日子里,我的父亲他在做些什么。然而,当你在市中心的十字路口环顾时,你也许会发现有一个人很突出。他站在十字路口中心的一个双层圆形的台阶上,穿着制服,不停地舞动着双手。他,就是我的父亲。他总是守在属于他的那方小小的站台,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寒来暑往,天天如此。于是,我总能在每天的清晨,看见父亲整理着似乎总是不变的着装,用轻快的口吻说到:“我要上台了。”每当这时,我总要嘲笑他:“上什么台啊,又不是舞蹈演员。”而父亲只是笑笑,并不作辩解。
你看,多出彩啊!所以,多观察身边的人、事,多体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
可能有同学会说,那么前人的文章学了干嘛?我在这里不是否定前人的文章,前人的文章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模仿写作。但是我们学习和模仿的不应该是文章的选材,而是文章的写作手法。选材易学,而写法难得。
比如写“倾听”。听什么?听风,听雨,听音乐……选材无非这几个,怎样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关键就是写法。
声音是最难诉诸笔端的,这也是学生觉得此文难写的关键。我们这时不妨引入《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节,让学生分析该文的写作手法从中获得营养。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通感手法是写声音的不二法门,完全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写声音又有何难?
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也是记叙文取胜的关键所在。一处好的细节描写胜过千言万语。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要生活化,不可脱离生活的实际。比如这位同学写夏夜的倾听就使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夏夜乘凉时的种种:
脚底传来了石头间相互碰撞摩擦的声音,周围隐藏在花草中的小虫子也你一唱我一唱地叫起来。蝉鸣声连续不断,间或青蛙也突然叫一声,好像在抱怨蝉打扰它睡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发出胆怯的极其细小的声音,再继续听下去还有癞蛤蟆在草丛中跳跃的轻快之声。屋檐上还不时有几滴水悄然落下,撞在石板上,声音短促轻快。渠沟里的水流哗哗流淌着,静静地灌溉乡间植物。远处还不时传来人家打牌时激烈的声音,两口子吵架的声音……简直无所不有。
——(《倾听》)
2.多变的动作描写
要写好引人注目的动作描写,动词使用的多变是尤其重要的。下面这位同学写街边小商贩写得多精彩啊!
到了下班时分,小店前渐渐拥满了人。小伙子站在自己的舞台上,舀两团面糊,倒进两个饼铛,沿外圈摊开。拣两颗鸡蛋,交相咯碰,画出两轮满月,不过五秒,两铛一扬,饼便翻了身。左边的不要葱只要香菜,右边的不要辣椒多刷酱。您说是啥就是啥,管你是铁血丹心,还是两弯秋水哩。一对小铲“当当”作响,好像刻录着唱片的留声机。
——(《舞台》)
3.传神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不在多,而在传神。下文中的奶奶多有生活气息。
近70岁的老人了,每每喜欢从乡下带着股泥土味跑来,坐在餐桌上边剥毛豆边道东家长西家短。声音洪亮如大钟,往往还夹着雪花似的唾沫星子,唠唠叨叨。说到兴头上更是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清晨我还在梦乡,那些蹦跳的言语便是最有效的闹铃。
——(《倾听》)
4.少而精妙的议论
记叙文应以描写和叙事为主,议论要少而精。最好能做到夹叙夹议。下文在描写之后紧跟着来了一句精彩绝伦的议论,多么精当,多么深刻!
那是一座普通的灶台,白腻子的台面,小青砖搭就的台身,遍身烟火气息,烹煮着寻常人家的幸福……我知道我可能很难像奶奶那样,在这样的舞台上使着一口大灶翻炒人间百味了。
——(《舞台》)
何永康教授曾说,一篇好的记叙文至少要让读者眼前一亮,发出“亏他想的出来”的感叹。笔者认为这“一亮”可以是熊熊燃烧的火炬,也可以是豆大的灯火。火炬固然耀眼明亮,然而火炬太重太大,很多考生擎不起来,只能望洋兴叹。但我们可以在小火苗上下功夫,让自己的作文中不时有摇曳的烛火闪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让自己的作文中充满这样的星星之火,记叙文定能博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