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不断地进行企业自主观念创新,产生适应并领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并具体落实到经营管理活动上,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加快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必须看到, 我们面临着发展环境的严峻挑战,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承受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土地升值、能源涨价、人民币升值、矿产资源税费上调、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诸多压力, 迫使我们必须彻底扭转依赖要素低成本, 靠拼资源、拼劳动力、无视环境的发展模式。二是单靠引进技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越来越小。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新技术的企业很少,大多数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靠模仿和引进技术生存,只能赢得一时的发展。三是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升级到技术层面的较量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博弈。没有自己技术、专利、品牌、标准的支持, 没有源源不断的、自生的技术来源, 中国很难立足世界经济强国之林, 甚至国家经济安全都难以保障, 加快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企业甚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而我国企业的弱点, 不仅在于产业规模、市场占有, 更重要的是以技术创新和品牌为代表的“软实力”不足。低端产品数量很大,产品主要依靠初级工业品制造加工,在出口贸易中只能以“三低”(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 ) 获得竞争优势。同时, 产业集中度低, 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仅仅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 缺乏自有品牌。
五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利润,创新的投入产出方式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大多数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在创新中存在规模、技术、资金管理方面的制约,创新较高的成本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能力不足是表象,本质在于创新动力的缺失。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使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勇气,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目前一些企业还缺乏自有优势技术和专利技术,没有意识到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与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此外,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不足,创新成果的难以推广,市场消费者的心里因素等都使得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步履维艰。
2、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是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要建立强大、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形成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建立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双重支持,有机结合的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国家可以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基金”,由专业投资机构代管,重点支持有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
二是确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我国的创新关键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创造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要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企业在自主创新工作中,真正成为投资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
三是改善内部条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前提和保证,而内部条件的改善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通过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重视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创新人才素质,培育持续“创新流”等来改善企业内部的创新环境。
3、结束语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化解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的基本方式,是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虽然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在不断提升,但这种提升在区域上是不均衡的,与长期经济增长的要求相比、与国外企业的发展状态相比,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对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的考察必须注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所以,自主创新是获得垄断地位,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政府作为自主创新的主导,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发挥好主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 使企业保持持续自主创新的强劲动力, 是实现“中国创造”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承受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土地升值、能源涨价、人民币升值、矿产资源税费上调、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诸多压力, 迫使我们必须彻底扭转依赖要素低成本, 靠拼资源、拼劳动力、无视环境的发展模式。二是单靠引进技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越来越小。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新技术的企业很少,大多数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靠模仿和引进技术生存,只能赢得一时的发展。三是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升级到技术层面的较量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博弈。没有自己技术、专利、品牌、标准的支持, 没有源源不断的、自生的技术来源, 中国很难立足世界经济强国之林, 甚至国家经济安全都难以保障, 加快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企业甚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而我国企业的弱点, 不仅在于产业规模、市场占有, 更重要的是以技术创新和品牌为代表的“软实力”不足。低端产品数量很大,产品主要依靠初级工业品制造加工,在出口贸易中只能以“三低”(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 ) 获得竞争优势。同时, 产业集中度低, 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仅仅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 缺乏自有品牌。
五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利润,创新的投入产出方式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大多数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在创新中存在规模、技术、资金管理方面的制约,创新较高的成本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能力不足是表象,本质在于创新动力的缺失。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使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勇气,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目前一些企业还缺乏自有优势技术和专利技术,没有意识到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与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此外,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不足,创新成果的难以推广,市场消费者的心里因素等都使得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步履维艰。
2、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是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要建立强大、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形成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建立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双重支持,有机结合的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国家可以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基金”,由专业投资机构代管,重点支持有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
二是确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我国的创新关键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创造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要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企业在自主创新工作中,真正成为投资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
三是改善内部条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前提和保证,而内部条件的改善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通过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重视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创新人才素质,培育持续“创新流”等来改善企业内部的创新环境。
3、结束语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化解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的基本方式,是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虽然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在不断提升,但这种提升在区域上是不均衡的,与长期经济增长的要求相比、与国外企业的发展状态相比,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对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的考察必须注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所以,自主创新是获得垄断地位,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政府作为自主创新的主导,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发挥好主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 使企业保持持续自主创新的强劲动力, 是实现“中国创造”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