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而是需要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就当前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教育而言,如果家长无法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影响幼儿的文化知识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幼儿的能力、素养、行为和习惯。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论是在幼儿园自身方面,还是在幼儿家庭方面,都需要统一幼儿教育的目标,并且建立起高效的家园共育平台,以此为幼儿的身心成长和学识提高,营造良好的受教环境。本文针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及探究,望能够为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问题;对策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中推行的家园共育模式,主要是指将家庭和幼儿园有效结合在一起,用以实现对幼儿的共同教育目的,此种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就当前幼儿教育而言,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共同教育模式、方式和目标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分歧,下面将做出系统性的分析。
(一)家园共育的方式、模式比较单一
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教育,在教育方式、模式上存在单一性与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多将家长定位成辅助教育,而不是将家长全面融入幼儿教育中,这就导致家园共育模式丧失了科学性和实效性[1]。例如,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后,教师仅仅让家长使用手机,录制幼儿汉字发音的视频,该种教学行为虽然将家长融入幼儿教育中,但是却无法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第二,缺失与家园共育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坚持沿用传统的单方面教学方式,即教师将幼儿听、教师做幼儿模仿。而在此过程中,家长很难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进而导致家园共育失去根本意义。
(二)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存在分歧
幼儿教育是我国做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幼儿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性教育,所以幼儿园会积极贯彻现代教育的理念,设定幼儿教育的目标,以及创新幼儿教育的方式等。但是家庭作为独立的个体,并不属于教育体系之中,所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必然与幼儿园存在一定的分歧。正是由于教育目标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才导致家园共育模式推行实施困难重重。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对策
(一)不斷创新家园共育的模式和方式
教育教学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幼儿教育中要想有效开展家园共育模式,必须针对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模式,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与创新[2]。基于此,教师作为家园共育模式实施,以及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需要切实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和调和能力,从而使家庭与校园真正融合为一体,最终实现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相互配合的有利局面。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结合家长的时间、精力等元素,创新出最为高效、合理的教学方式,一来将家长成功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二来为幼儿创建适合的学习环境。其次,在家园共育模式上,需要重点突出家庭的重要性和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作为主要学习场所的思想,进而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存的新型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幼儿不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家庭中,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例如,教师运用“微信”、“QQ”等软件,组建起家长联系群,而后定期在联系群里发布有关幼儿的信息,同时还要发布幼儿教育的内容,并且制定出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方案。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例,教师先在学校中为幼儿普及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像是“遵守交通信号灯”、“走斑马线”等。接下来,要在联系群中公布家园联合教育的方案,如“请家长带领幼儿开展过马路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测试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掌握的情况”。
(二)统一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
统一性的教育目标,对家园共育模式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将改变家长的认知,作为家园共育实施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同时分析出家长的真实意愿和心理,并且采用引导的形式帮助家长转变幼儿教育思想。例如,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至于能否学到知识和掌握基本能力则是次要的。此时,教师就需要耐心的为家长(尤其是年龄稍大的家长)讲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如“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行为意识、生活习惯、能力素养的关键时期,如果不牢牢抓住教育时机,就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习惯和意识,最终影响到幼儿的长期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推行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幼儿家庭开辟为第二教育场所,同时还可以将家长成功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了幼儿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全面性。因此,教师作为家园共育教育中的黏合剂,必须充分发挥引导和组织的能力,确保家庭和学校始终处在统一战线上,进而为幼儿创造出最为适宜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万春.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37-40.
[2]祝传鹏.基于微信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7(34):296-297.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问题;对策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中推行的家园共育模式,主要是指将家庭和幼儿园有效结合在一起,用以实现对幼儿的共同教育目的,此种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就当前幼儿教育而言,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共同教育模式、方式和目标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分歧,下面将做出系统性的分析。
(一)家园共育的方式、模式比较单一
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教育,在教育方式、模式上存在单一性与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多将家长定位成辅助教育,而不是将家长全面融入幼儿教育中,这就导致家园共育模式丧失了科学性和实效性[1]。例如,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后,教师仅仅让家长使用手机,录制幼儿汉字发音的视频,该种教学行为虽然将家长融入幼儿教育中,但是却无法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第二,缺失与家园共育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坚持沿用传统的单方面教学方式,即教师将幼儿听、教师做幼儿模仿。而在此过程中,家长很难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进而导致家园共育失去根本意义。
(二)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存在分歧
幼儿教育是我国做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幼儿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性教育,所以幼儿园会积极贯彻现代教育的理念,设定幼儿教育的目标,以及创新幼儿教育的方式等。但是家庭作为独立的个体,并不属于教育体系之中,所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必然与幼儿园存在一定的分歧。正是由于教育目标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才导致家园共育模式推行实施困难重重。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对策
(一)不斷创新家园共育的模式和方式
教育教学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幼儿教育中要想有效开展家园共育模式,必须针对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模式,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与创新[2]。基于此,教师作为家园共育模式实施,以及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需要切实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和调和能力,从而使家庭与校园真正融合为一体,最终实现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相互配合的有利局面。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结合家长的时间、精力等元素,创新出最为高效、合理的教学方式,一来将家长成功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二来为幼儿创建适合的学习环境。其次,在家园共育模式上,需要重点突出家庭的重要性和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作为主要学习场所的思想,进而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存的新型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幼儿不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家庭中,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例如,教师运用“微信”、“QQ”等软件,组建起家长联系群,而后定期在联系群里发布有关幼儿的信息,同时还要发布幼儿教育的内容,并且制定出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方案。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例,教师先在学校中为幼儿普及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像是“遵守交通信号灯”、“走斑马线”等。接下来,要在联系群中公布家园联合教育的方案,如“请家长带领幼儿开展过马路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测试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掌握的情况”。
(二)统一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
统一性的教育目标,对家园共育模式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将改变家长的认知,作为家园共育实施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同时分析出家长的真实意愿和心理,并且采用引导的形式帮助家长转变幼儿教育思想。例如,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至于能否学到知识和掌握基本能力则是次要的。此时,教师就需要耐心的为家长(尤其是年龄稍大的家长)讲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如“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行为意识、生活习惯、能力素养的关键时期,如果不牢牢抓住教育时机,就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习惯和意识,最终影响到幼儿的长期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推行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幼儿家庭开辟为第二教育场所,同时还可以将家长成功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了幼儿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全面性。因此,教师作为家园共育教育中的黏合剂,必须充分发挥引导和组织的能力,确保家庭和学校始终处在统一战线上,进而为幼儿创造出最为适宜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万春.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37-40.
[2]祝传鹏.基于微信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7(34):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