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慈善发展到今天,可谓是进入了现代慈善时代,已具有了和过去很多的不同特点。在深入学习国家《慈善法》、“中央两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家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中,结合本人从事市一级慈善工作十年来的实践,对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了思考,初步总结出了十大特点。
一、法制慈善。这是《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慈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慈善法》将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以国家法律层面逐一进行了立法。从此,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无论是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基层层面,或每个慈善工作者、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和所有慈善行为,都要在《慈善法》和有关规定之中进行。增强依法行善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依法慈善,慈善行为才能得到规范,慈善事业才能长足发展。
二、党建慈善。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区别于西方等国家慈善的一大特色。哪里建立慈善公益组织,哪里就要有同步建立党组织的承诺,就应开展党建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慈善工作,确保慈善公益事业在党建的引领下,在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强化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正能量。
三、大众慈善。过去慈善是富人的专利,富人在不同的时代,相对地说必定是少数。少数人的力量和作用必定是有限的。现代慈善倡导的是大众的慈善,多数人的慈善,或说是人人可慈善。人人可慈善,就是对需要帮助的人,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有力的出力,有技能的出技能,有多大的能耐奉献多大能耐。不仅是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均可以。大众慈善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四、阳光慈善。当代慈善,是国家民政工作的重要补充,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工作本身需要阳光透明。阳光慈善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是慈善形象的标志。《慈善法》规定,慈善从资金募集、活动开展、项目实施、财务收支等一切工作均应公开透明,不得暗箱操作、弄虚作假。
五、精准慈善。慈善的宗旨是扶貧济困。扶贫济困,需要精准。失去精准的扶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偏离精准的济困,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济困。只有精准慈善,才能不忘初心,坚持初心,才能真正发挥上为政府排忧,下为贫困百姓解愁,才能真正发挥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作用。
六、信托慈善。这虽然不是现代慈善的全部方式,或说唯一方式,但它是现代慈善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慈善法》把它列为专门一章进行了表述,充分说明了它在现代慈善中的重要性。我们慈善组织应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七、网络慈善。网络是新世纪新时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运用网络开展慈善,是提高慈善活动效能的现代手段。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自觉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广泛运用“互联网 ”模式,开展慈善工作需要的活动,不断提高网络慈善的运用水平。
八、文化慈善。慈善文化是慈善的精髓、灵魂和向导。一切慈善活动,都离不开慈善文化的指导、引导和熏陶,离不开慈善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总结推广。实践证明,凡能把慈善搞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花有果的,均和重视慈善文化建设有关。
九、监管慈善。慈善组织,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也是社会组成部分,也需要规章制度、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监督和管理。监管是促进慈善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防止利用慈善的名义谋取私利的法宝。各级慈善组织应充分认识监管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监管工作,积极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积极主动接受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管理,自觉扎紧扎牢监管的笼子。
十、问责慈善。现代慈善不是随心所欲的慈善,而是纳入法制管理的慈善。纳入法制管理的慈善,必然要有责任担当。责任履行得好,给贫困民众创了福祉的,做了好事的,政府可以表彰奖励,社会也会受到尊重和认可。工作做得不好的,甚至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必然要依法依规进行问责,该谁负的责任,谁就要负起责任来。一句话,慈善没有世外桃源,慈善的净土来自于遵规守法,慈善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问责的落实。
鉴于上述十大特点,作为各类慈善组织,各级慈善工作者,每个慈善人来说,就应在学习《慈善法》、践行《慈善法》的过程中,把思想认识的制高点、氛围营造的导向点、工作开展的着力点、自身建设的注重点落脚于对这些特点的遵循、理念的更新、法规的践行、方法的创新上。
一、法制慈善。这是《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慈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慈善法》将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以国家法律层面逐一进行了立法。从此,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无论是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基层层面,或每个慈善工作者、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和所有慈善行为,都要在《慈善法》和有关规定之中进行。增强依法行善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依法慈善,慈善行为才能得到规范,慈善事业才能长足发展。
二、党建慈善。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区别于西方等国家慈善的一大特色。哪里建立慈善公益组织,哪里就要有同步建立党组织的承诺,就应开展党建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慈善工作,确保慈善公益事业在党建的引领下,在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强化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正能量。
三、大众慈善。过去慈善是富人的专利,富人在不同的时代,相对地说必定是少数。少数人的力量和作用必定是有限的。现代慈善倡导的是大众的慈善,多数人的慈善,或说是人人可慈善。人人可慈善,就是对需要帮助的人,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有力的出力,有技能的出技能,有多大的能耐奉献多大能耐。不仅是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均可以。大众慈善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四、阳光慈善。当代慈善,是国家民政工作的重要补充,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工作本身需要阳光透明。阳光慈善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是慈善形象的标志。《慈善法》规定,慈善从资金募集、活动开展、项目实施、财务收支等一切工作均应公开透明,不得暗箱操作、弄虚作假。
五、精准慈善。慈善的宗旨是扶貧济困。扶贫济困,需要精准。失去精准的扶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偏离精准的济困,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济困。只有精准慈善,才能不忘初心,坚持初心,才能真正发挥上为政府排忧,下为贫困百姓解愁,才能真正发挥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作用。
六、信托慈善。这虽然不是现代慈善的全部方式,或说唯一方式,但它是现代慈善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慈善法》把它列为专门一章进行了表述,充分说明了它在现代慈善中的重要性。我们慈善组织应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七、网络慈善。网络是新世纪新时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运用网络开展慈善,是提高慈善活动效能的现代手段。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自觉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广泛运用“互联网 ”模式,开展慈善工作需要的活动,不断提高网络慈善的运用水平。
八、文化慈善。慈善文化是慈善的精髓、灵魂和向导。一切慈善活动,都离不开慈善文化的指导、引导和熏陶,离不开慈善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总结推广。实践证明,凡能把慈善搞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花有果的,均和重视慈善文化建设有关。
九、监管慈善。慈善组织,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也是社会组成部分,也需要规章制度、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监督和管理。监管是促进慈善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防止利用慈善的名义谋取私利的法宝。各级慈善组织应充分认识监管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监管工作,积极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积极主动接受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管理,自觉扎紧扎牢监管的笼子。
十、问责慈善。现代慈善不是随心所欲的慈善,而是纳入法制管理的慈善。纳入法制管理的慈善,必然要有责任担当。责任履行得好,给贫困民众创了福祉的,做了好事的,政府可以表彰奖励,社会也会受到尊重和认可。工作做得不好的,甚至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必然要依法依规进行问责,该谁负的责任,谁就要负起责任来。一句话,慈善没有世外桃源,慈善的净土来自于遵规守法,慈善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问责的落实。
鉴于上述十大特点,作为各类慈善组织,各级慈善工作者,每个慈善人来说,就应在学习《慈善法》、践行《慈善法》的过程中,把思想认识的制高点、氛围营造的导向点、工作开展的着力点、自身建设的注重点落脚于对这些特点的遵循、理念的更新、法规的践行、方法的创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