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凡是由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解答方法,最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基础和思维习惯,是学生自主思考的产物,是对学生自身而言的最优解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04-01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运用多种手段讲解“凑十法”,然后让学生模仿着做练习。大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9加几”的“凑十法”。但在下节课学习“8加几”时,很多学生又神情茫然。经过讲解后,除了原来已掌握了“凑十法”的学生有笑容外,其他学生毫无成功的喜悦。在具体的操作情景中,我感到了困惑:对于有着不同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的学生来说,“凑十法”就是绝对的好方法吗?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有没有必要教给他一种基本的方法呢?带着这个困惑,我试着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不仅想出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而且都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凡是由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解答方法,最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基础和思维习惯,是学生自主思考的产物,是对学生自身而言的最优解法。
1.扳手指确实是以对应思想为基础的稍复杂的以物计数,但随着人类智力水平的发展,摆脱了借助实物来计量的束缚,依靠思维和语言,将人类计数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产生了一一计数,最后发展到以十为单位计数,它体现了人类高级的抽象能力和比较能力。“凑十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计算策略。从上述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凑十”这种方法相对比其他方法代表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因此,若将“凑十法”与“扳手指”、“数数”的方法视作思维层次相等的方法,甚至用“扳手指”、“数数”的方法代替“凑十法”,恐怕不太妥当。
2.众所周知,学生掌握“凑十法”的主要价值是计算进位加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便等特点。学生如能掌握这些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凑十法”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经常用到,能否掌握“凑十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会“凑十法”极其重要。
3.我们还要清楚,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首次出现的“凑十法”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认识到的往往只是其显性成分,即“凑十法”有助于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因为能否学好这个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影响极大,所以,教学时,要在原有扳手指、数数方法的基础上,在增加“凑十法”,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也正是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不会 “凑十法”时,就产生了即使扳手指、数数也无妨,但一定要会算。可是,“凑十法”出现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另一个隐形因素却更为重要,那就是20以内进位加法是口算内容。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认知倾向或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他们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有的学生则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他们符号感较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凑十法”对有的学生来说是好方法,但不是绝对的好方法。其实,我认为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算的方法,这同时也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学生经历了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的过程,再通过合作交流,就会逐渐发现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方法有局限。最优的方法应该是由学生在体验中通过自主比较获得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在学生的计算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比如用手指计算的学生还有不少,正确率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个别学生书写速度以及书写质量仍有待加强。在今后的计算教学中还要努力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04-01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运用多种手段讲解“凑十法”,然后让学生模仿着做练习。大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9加几”的“凑十法”。但在下节课学习“8加几”时,很多学生又神情茫然。经过讲解后,除了原来已掌握了“凑十法”的学生有笑容外,其他学生毫无成功的喜悦。在具体的操作情景中,我感到了困惑:对于有着不同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的学生来说,“凑十法”就是绝对的好方法吗?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有没有必要教给他一种基本的方法呢?带着这个困惑,我试着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不仅想出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而且都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凡是由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解答方法,最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基础和思维习惯,是学生自主思考的产物,是对学生自身而言的最优解法。
1.扳手指确实是以对应思想为基础的稍复杂的以物计数,但随着人类智力水平的发展,摆脱了借助实物来计量的束缚,依靠思维和语言,将人类计数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产生了一一计数,最后发展到以十为单位计数,它体现了人类高级的抽象能力和比较能力。“凑十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计算策略。从上述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凑十”这种方法相对比其他方法代表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因此,若将“凑十法”与“扳手指”、“数数”的方法视作思维层次相等的方法,甚至用“扳手指”、“数数”的方法代替“凑十法”,恐怕不太妥当。
2.众所周知,学生掌握“凑十法”的主要价值是计算进位加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便等特点。学生如能掌握这些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凑十法”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经常用到,能否掌握“凑十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会“凑十法”极其重要。
3.我们还要清楚,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首次出现的“凑十法”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认识到的往往只是其显性成分,即“凑十法”有助于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因为能否学好这个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影响极大,所以,教学时,要在原有扳手指、数数方法的基础上,在增加“凑十法”,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也正是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不会 “凑十法”时,就产生了即使扳手指、数数也无妨,但一定要会算。可是,“凑十法”出现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另一个隐形因素却更为重要,那就是20以内进位加法是口算内容。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认知倾向或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他们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有的学生则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他们符号感较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凑十法”对有的学生来说是好方法,但不是绝对的好方法。其实,我认为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算的方法,这同时也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学生经历了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的过程,再通过合作交流,就会逐渐发现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方法有局限。最优的方法应该是由学生在体验中通过自主比较获得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在学生的计算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比如用手指计算的学生还有不少,正确率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个别学生书写速度以及书写质量仍有待加强。在今后的计算教学中还要努力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