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鄱阳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如文化产业人才集聚力不够,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不多;民间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文化产业企业融资难;创意不够;缺乏品牌的塑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文化艺术资源整合、创意人才培养、延长产业链、品牌塑造等方面着手,探讨鄱阳湖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并列举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1)06-0072-05
  [作者简介]喻厚伟(1982—),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工程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张朝霞(1969—),女,河南南阳人,博士,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文化研究。(江西南昌 330029)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2011年重点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JC1128)阶段性成果;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循环经济条件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竞争力研究”(2010SK030)阶段性成果;本文受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水文化研究中心”的资助。
  
  Title: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Poyang Lake’s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to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y
  Author: Yu Houwei & Zhang Zhaoxia
  Abstract: Although it made a relatively rapid progress, cultural industry of Poyang Lake’s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is not perfect. Its problems mainly lie in: their talents are not fully attracted, the level of talents’ structure is not rational, the business scale is small, the key technologies are not enough, private capital market doesn’t support completely, invest subjects are simple, and so on.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ts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Poyang Lake’s cultural industry and gives detailed and flexible methods of operating. This paper suggests they should combine resources of culture and arts, cultivate talents, extend industrial chain and set up brands.
  Key words: Poyang Lake’s Ecological Economy Zone; cultural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strategy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批判“文化工业”中获得的,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文化经济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非常之多。
  
  一、文化产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中,在我国首次启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①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于2001年对国内2省1直辖市所属的9个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总结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②2004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与相关产业分类》,第一次提出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关于文化产业的国家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总裁和国影电影产业基金执行董事许晓峰,曾任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总裁,后回母校北京大学任教,任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员。同时兼具业界和学界双重资历的许晓峰给文化产业的定义为:“文化产业以文化艺术为元素、以创意为核心,经过制造、营销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产业链的规模销售,并最终形成品牌,其目标是获得高额利润和社会效益。”许晓峰还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链、品牌。③本文将从这个定义的角度来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的成长路径。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的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的60%。
  国家统计局2004年3月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了划分。文化被划分为三个层级:文化产业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文化产业外围层(主要包括: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游览景区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相关文化产业层(主要包括: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指与其地理范围相对应的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以及相关文化产业层。
  
  二、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末,江西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机构11002个,其中文化部门2558个,其他部门或企业8444个,占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3.25%和76.75%。⑤总体来说,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江西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411036万元,比上年增加12.7%,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8407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7%。⑥而2001年江西省文化系统经营单位仅为5400个,总收入5.72亿。①2002年江西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2.6万,2003年为3万,②2009年增加至6.2万,其中高级职称的有769人,中级职称的有2441人;其他文化部门占总从业人员的63.32%,剩下的大部分集中在文化部门和国有经济文化单位。③
  2.文化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在文化产业各部门中,新闻出版部门比重达到24.78%,旅游部门为9.23%,增长最快的是广播影视业,增速达到了37%;全省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创造的增加值达55.9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6%;以网络、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创造的增加值为43.8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1%;2009年,江西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158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2.7倍,红色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量的24.6%,其中,井冈山的红色旅游业发展尤为迅猛,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9亿元。统计显示,江西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领跑者”;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创造的增加值为118.7亿元,占54.3%。④
  3.文化基础设施有所完善。2009年,江西省已拥有公共图书馆105个,艺术表演团体83个,文化馆(站)1822个,各类博物馆103个,图书馆108个,全民健身中心6个,青少年俱乐部93个,健身活动点5488个,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期刊、报纸4002种:期刊出版量6285万册,图书15460万册,报纸70490万份。广播电视台共有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6座,电视台有1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6.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5%。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包含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的全部湖体范围,可以说,江西省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其较发达的北部地区即湖区,但是由于江西对文化产业的统计尚处于初步阶段,对湖区文化产业没有针对性的具体统计,故本文以南昌、景德镇、鹰潭的数据作为代表对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因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涵盖的38个县(市、区)当中,只有这三个城市的全部区域都在生态经济区之内,其数据比较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具体见下表:
  江西共有11个地级市,1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70个县。从表中可以看出,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市就占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5.87%,这也说明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地区,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南昌就占据了全省的36.63%,这种特点有利于江西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文化产业自身成长发展而言,江西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第一,各类文化产业人才的集聚力不够,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高端人才严重缺乏,培养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教育体系缺乏,后备人才资源相对缺乏。如前所述,2009年江西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有6.2万人,但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769人。第二,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不多。如前所述,2001年江西省文化系统有经营单位5400个,2002年增至10275个,而到了2009年却下降为8444个,这说明江西省文化经营企业实力较弱,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第三,民间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主要靠政府政策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政府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及公共服务平台方面还有待完善等。第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势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好自身的文化艺术元素;创意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来加以重视。第五,鄱阳湖文化产业没有形成较为有号召力的品牌,而品牌的塑造与培育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如前文所述,许晓峰曾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链、品牌,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鄱阳湖文化产业成长的路径。
  (一)整合文化艺术资源
  文化艺术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文化资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深厚,但是略显零散,和全国其他湖区相比,文化资源需要整合。要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首先要做到认识上的整合,做好文化产业规划。把由“水”而生的农耕文化、商业文化、渔俗文化、茶文化、儒家文化和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多处的“同质”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特色,从而发展好自己的文化产业。
  (二)加大创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而创意的关键在人才。江西发展文化产业,缺少的不是文化资源,而是创意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兴建文化产业园区。由于江西省的文化产业企业一般自身规模都不大,在现有的情况下,单个小企业要想聘请高层次的创意人才很难实现,而如果把同一类型的文化产业企业集中在一起,通过政府政策的协调与管理,同一类别的企业可以联合起来,通过集资的方式聘请高层次创意人才,这样既能解决创意人才的聘请问题,还有利于整个园区的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营,特别是对于动漫等企业来说,效果尤为明显。
  第二,成立江西省文化艺术基金会。在国外及国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一般都是以艺术基金会的方式来招聘文化创意人才。文化艺术基金会一般由业内人士负责,对文化产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较为熟悉,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发展文化产业,这相比较政府兴建的产业园区而言,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由于文化产业基金会一般规模相对较大,能够承接到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对于发挥创意人才的作用和留住创意人才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文化艺术基金会还可以解决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单一、文化产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第三,加快高校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对接。中国的文化产业园区不少,但是一般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高校的研究成果能够直接转换为产业园区生产力的少;二是文化产业园区和周边居民的互动少。高校聚集着大量的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和潜在的人才,高校应该和文化产业园区对接起来,这样才能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出最适合的人才。
  (三)形成和延长产业链
  产业链是指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江西省文化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间段,即从技术集成到产品营运段,而对于高附加值的研发创新和版权贸易涉足较少,严重降低了江西省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为了实现更高的价值,应该将文化产业链向两端延长。如江西省动漫产业主要集中在低廉的加工制作上,严重影响了动漫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调查,动漫产业的播映在其价值链中只占有20%,而另外的利润都是由动漫播映制作带动的相关环节产生,特别是后期的衍生产品。再比如,文化产业对很多行业都有拉动作用,而以对传媒、旅游、房地产、餐饮等行业的影响为最。文化产业要形成产业链,就必须充分地把这几个行业结合起来。江西的红色旅游,如前文所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面临巨大的“同质”旅游的竞争,因此,就应该把红色文化和江西的传媒、房地产、餐饮、文艺等行业结合起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条。
  (四)加快创新和打造品牌
  1.创新的概念是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把新的技术、生产方法、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创造性地应用于经济生活中、推向市场的动态过程。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运用一些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如把湖区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发展成为传媒、网络、手机等现代新媒体的数字内容,以及把湖区积淀的文化,通过创意变成动漫、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另一方面,新的组织结构管理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许多从事文化产业生产的机构还是事业建制,鄱阳湖管理和文化产业生产方面也是如此。比如,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湖相关的出版业、文艺表演团等至今仍纯属事业单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鄱阳湖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所以,鄱阳湖文化产业的创新,一方面是指技术上的创新,另一方面就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展壮大鄱阳湖文化产业。
  2.拥有知名品牌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产业的升级,必须依靠品牌的影响力来推动。对于鄱阳湖文化产业而言,要突出资源型优势文化产业特点,打造资源型文化品牌。比如,利用鄱阳湖的历史人文资源、水文化、物产资源(渔业、茶业等),以鄱阳湖沿湖区域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为依托,建立各种博物馆。
   打造文化品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媒体的宣传、包装,强化鄱阳湖文化符号,彰显品牌效应。塑造良好的产品品牌,通过特定媒介进行传播,实际上是一种对各种媒体进行信息控制与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利用好媒介资源,并且对品牌进行有效传播,成了品牌传播制胜的关键。
  其次,要以文化资源为纽带,以南昌为龙头,加强鄱阳湖区域城市间的联动效应。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是以地理共同性、资源或经济结构的相似性为基础而组成的经济关系。而区域联动正是基于资源的这一错位或差异式分布,经过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经济要素间的关联互动,通过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共享互通,实现互补、互利、共赢的交互联合与良性发展。
  在区域联动机制的作用下,文化单位在空间上的相互竞争与合作,成为推动文化经济实现整体发展和全面提升的基本动力。而各地在文化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非文化资源上的差异是各区域间进行联动式发展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鄱阳湖沿湖区域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都存在着差异,打造品牌就是要把这些差异性的特征进行整合。如景德镇制瓷工艺、进贤县文港镇的制笔业、婺源的徽墨文化、樟树的药文化等,都可以和鄱阳湖区域的“水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联系、整合,建立相关的产业集群,塑造自己的品牌。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其他文献
<正>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进口汽车的数量,占汽车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接近100万辆之多.近几年进口了数以十万计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日本)小型汽车.各地为了保持正常行
<正> 在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引下,汽车配件公司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关键是要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本文围绕两本关于气候变化的小说——苏珊&#183;嘉纳斯2001年的《碳梦》和麦克&#183;克里斯顿2004的《恐惧的状态》,重点讨论了信任的不对称现象和科学的不确定性。苏珊&#183;
<正> 我国轿车市场,现阶段还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从轿车普及率上看,属世界各国的最低行列。但从人均国民收入和消费结构上看,我国开始普及轿车的条件已渐趋成熟。
赵贞吉是明代四川的文化名人,穆宗初年曾任内阁大学士,著名的“庚戌之变”和“隆庆和议”都与他有关.在哲学上他是泰州学派的传人之一.他的诗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与杨慎、任翰
2000年前,古南昌城墙将位于抚河与赣江汇流处的四个湖泊围住,城内水面占1/2以上,人们聚居湖边.屋前是街道,屋后是码头,形成了世界鲜见的湖泊商业,逐步演变为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
<正> 本文从钢板弹簧制造的角度,概略述说如何提高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即不产生永久变形和早期断裂).主要有下列因素: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高中物理文化教育是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物理文化的渗透教育,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素养。
本文讨论了电磁势与矢势,标势,电势,磁标势,推迟势,库仑势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了“运动电荷的推迟势”这提法不一定成立,其成立条件是在洛仑兹规范下;还用电磁势表出带电粒子在
为推动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的研究,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翻译教学的改革,使翻译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得到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四川省外办、乐山市党政部门大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