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这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目标。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
一、贴近生活,选择话题,体现内容多元化
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话题是丰富多元的,将这样丰富多元的话题巧妙地引人口语交际教学,既能丰富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口语交际素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多元话题,有两种方式:
一是将生活中某一件事或某一现象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相关口语交际活动。每次教学再现一种情境,选择一个话题,突出一方面训练,如此展开训练,日积月累,能使整个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形成系列,走向多元化。二是围绕某个训练核心,将生活中的多个相关话题巧妙引入,通过一个“训练组块”实现内容的多元化。
二、突出特点,创设情境,体现形式多元化
口语交际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从信息传递的方式看,其形式主要有个体独白式、双向对白式和多向交流式三种。教学实践证明,这三种方式对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各有所长。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将三种方式有机整合,巧妙融入交际训练之中,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训练,逐步增强口语交际的表达、倾听及交流能力,使口语交际教学充分体现出交际方式的多样化。
三、凸显主体,换位互动,体现角色多元化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所有参与交际活动的人,都担负着一定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因其交际和对象的不同,使得自身在交际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各异。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实践、体验“角色”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掌握技巧,增强能力。学生的“角色”不同,其收获和感受自然有别。可见,让学生适时进行换位体验和角色互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角色换位”有“实换”和“虚换”两种。“实换”就是让交际双方或多方交换“角色”进行轮番训练。“虚换”就是让交际的双方或多方进行换位思考,以自己的心理去猜测、想象对方的心理或体验,从而设计和优化自己的交际言行。“实换”利于学生提高交际实践能力,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完善自我。“虚换”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使口语交际活动得到优化,走向深化。如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安慰他人”的口语交际训练,刚开始时学生的安慰总是缺乏真情和深度,有的不但没有使对方得到安慰,反而让对方更加伤心。后来通过“虚换”,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那位伤心的学生,你希望别人怎样安慰你呢?”如此之后,学生的安慰随即就变得入情入理、令人感动了。(作者单位 神木县马镇小学) 责任编辑 丁洪刚
一、贴近生活,选择话题,体现内容多元化
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话题是丰富多元的,将这样丰富多元的话题巧妙地引人口语交际教学,既能丰富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口语交际素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多元话题,有两种方式:
一是将生活中某一件事或某一现象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相关口语交际活动。每次教学再现一种情境,选择一个话题,突出一方面训练,如此展开训练,日积月累,能使整个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形成系列,走向多元化。二是围绕某个训练核心,将生活中的多个相关话题巧妙引入,通过一个“训练组块”实现内容的多元化。
二、突出特点,创设情境,体现形式多元化
口语交际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从信息传递的方式看,其形式主要有个体独白式、双向对白式和多向交流式三种。教学实践证明,这三种方式对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各有所长。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将三种方式有机整合,巧妙融入交际训练之中,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训练,逐步增强口语交际的表达、倾听及交流能力,使口语交际教学充分体现出交际方式的多样化。
三、凸显主体,换位互动,体现角色多元化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所有参与交际活动的人,都担负着一定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因其交际和对象的不同,使得自身在交际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各异。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实践、体验“角色”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掌握技巧,增强能力。学生的“角色”不同,其收获和感受自然有别。可见,让学生适时进行换位体验和角色互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角色换位”有“实换”和“虚换”两种。“实换”就是让交际双方或多方交换“角色”进行轮番训练。“虚换”就是让交际的双方或多方进行换位思考,以自己的心理去猜测、想象对方的心理或体验,从而设计和优化自己的交际言行。“实换”利于学生提高交际实践能力,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完善自我。“虚换”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使口语交际活动得到优化,走向深化。如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安慰他人”的口语交际训练,刚开始时学生的安慰总是缺乏真情和深度,有的不但没有使对方得到安慰,反而让对方更加伤心。后来通过“虚换”,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那位伤心的学生,你希望别人怎样安慰你呢?”如此之后,学生的安慰随即就变得入情入理、令人感动了。(作者单位 神木县马镇小学)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