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群体、单位、地区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和英国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做了比较。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拉大从客观上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但这种拉大只是表现在群体外的收入差距方面,而群体内的收入差距却存在着缩小的趋势。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将对社会大众的劳动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高收入群体的惰性和低收入群体的不满。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群体、单位、地区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和英国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做了比较。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拉大从客观上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但这种拉大只是表现在群体外的收入差距方面,而群体内的收入差距却存在着缩小的趋势。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将对社会大众的劳动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高收入群体的惰性和低收入群体的不满。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正> 从宏观总体上对我国当代工人的结构状况与利益格局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研究,从微观局部上对当前工人的利益要求进行多层次的具体分析,对充分体现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的地位和发挥稳定大局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工人在企业中的劳动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 近两年,我们先后赴山东省德州地区的德州市和陵县,聊城地区的高唐县,惠民地区的邹平县,临沂地区的临沂市、莒县和平邑县,烟台地区的福山区和黄县,昌潍地区的潍城区和安邱县,淄博市的周村区等七个地、市的十二个县、市、区对广大农民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形
对在我国建立职业资格制度的构想金难职业资格制度在我国不是没有,而是概念不清、权威未树立及管理范围、手段远远跟不上今天市场经济发育的要求。根本原因是多年来我们缺少理论研究、总体规划设计和必要的法律、制度,从而无法实现应有的全面、有序、有效的职业资格管理...
本文分析了单纯利用外来人口迁移理论解释中国农村劳力外流问题的不足,通过对1956年及1989年两次农村劳力外流的比较,作者认为应该从结构性因素的分析入手解释中国农村劳力外流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力外流的土地关系与宏观经济波动两个结构性因素。
<正> 由西安地区高校社会学教师集体撰写的《社会学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问世了。综观全书,感到它有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鲜明而科学地坚持了唯物史观。社会学是一门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社会科学,马克思是国际公认的社会学理论创始人之一,他的唯物史观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学众多理论流派的发展。该书在全面介绍西方社会学中不同理论、流派、观点的同时,坚持以唯物史观
这篇文章通过1990年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和有关数据,阐述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七五”期间取得的新成绩:年平均总和生育率由2.5降至2.4。同时指出了人口形势仍然严峻,“八五”期间正值我国第三个生育高峰的峰顶,必须充分利用这次普查数据,开展国情教育,提高人均观念和人口素质观点,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正> 1990年12月5日—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了“华人社会之社会指标研究”研讨会,主办单位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系三个单位。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100余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学者共16人
<正> 1.分化使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随着农民的群体分化,使绝大部分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产业,或亦农亦工,或亦农亦商。据对河北省霸州市、永清县170个农户抽样调查,纯农户劳力66人,占调查户劳力总数的13.8%,86.2%处于兼业状态。 2.分化使农户变成了多元经营结构的家庭。农民的阶层分化使做为基本生产单位和
本文是珠江三角洲研究的系列报告之一。主要通过问卷资料的分析,了解三角洲乡村文化教育和现代性的状况,进而对影响文化教育和现代性的一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尤其是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关联,并对该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问题和建议。本文还应用了非三角洲的材料进行比较。
<正> 一、要区分基本制度问题和具体制度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现阶段研究工人阶级理论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建立工人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确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问题,而是要解决执政的共产党实行领导、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如何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相结合的问题。 建立工人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确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属于基本制度问题。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