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兼施 疏朗跌宕”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heng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狭颂》被称为“汉三颂”之一 ,方劲瑰丽,气势雄伟。线条朴茂丰腴,用笔方圆兼施,古拙而不失韵味,浑然天成。结体看似方整严谨,实则跌宕姿媚,自然生动。整体秩序井然,疏朗有致。本文是从用笔、结构两个方面对《西狭颂》碑进行分析。
  关键词:西狭颂 笔法 结构
  《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摩崖刻石,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也称《李翕颂》,因碑上刻有“惠安西表”四个篆字,故又称《惠安西表》。此碑为隶书,碑文20行,每行20字,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西狭颂》以其方整静穆、疏朗跌宕[1]106的艺术特征,在汉代石刻中别具风采,成为汉代摩崖刻石的代表作之一。
  清梁启超《碑帖跋》颂其为:“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2]206。用笔古拙,以方笔为主,方圆兼施,线条粗重浑厚,势险节短,凝重不失灵动。从结体来看,方整雄伟,古朴茂密,平正之中求变化,险峻之中求严整,疏朗而不松散。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此摩崖为:“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贵”[3]58。总之,《西狭颂》既不失汉隶的典雅,又能体现出摩崖隶书的气势。
  一、用笔方圆兼施、彰显浑厚大气
  隶书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墨迹体系,以竹简、帛书为主;二是石刻体系,以东汉典型的汉隶为主,包括摩崖等。东汉时期的汉碑、摩崖刻石,融入方圆、藏露兼用等用笔,既保留篆书古拙的韵味,又使用笔灵活婉通。《西狭颂》就是东汉刻石中具有此特征的典型代表。
  1、《西狭颂》的用笔方圆兼施,逆入平出,讲究缓缓送出,笔笔达意。起收以方笔为主兼以圆笔辅之,在力量上强调粗重感,所以《西狭颂》的线条凝整沉着、力量内蓄,给人以稳如磬石的感觉。如《西狭颂》与《曹全碑》中“而”字的对比,《西狭颂》中基本采用平势,上面的长横含蓄,不等力止便骤然而收,有一种含忍凝重的力量深藏其间,古拙浑厚。而《曹全碑》横画波势幅度较大,更显飘逸流宕之美。
  2、《西狭颂》的竖划形成左右外凸,主要是垂直的,以配合字体方正的总体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写法:
  (1)圆笔竖,浑圆有力,如“陈”字右边的长竖,先是逆锋起笔,裹锋铺豪下行,直至末端自然回锋上提,圆滑轻挑。而在《曹全碑》中右面长竖则以圆起尖收。相比之下,《曹全碑》显得圆润柔美,《西狭颂》显得更饱满方整。
  (2)方笔竖,方劲挺拔,如“示”字下面的竖,逆锋起笔,又切笔铺豪下行,至底部迅速提锋收笔,干净利落。
  3、此碑点画是藏锋起笔,其写法各样,有逆笔向下的、横行的、斜挥的、向上钩的等。《曹全碑》中的“氵”是逆锋起笔,以圆笔出锋,并且长短不一,整体紧凑。而《西狭颂》中,如“清”的“氵”从左向右用力点出,以方笔为主,远看成放射状,使得笔画看起来更加有力度感,显得方劲有力。又如“无”字四点底,《曹全碑》的四点显得短小灵动,而《西狭颂》则是呈放射状的姿态,饱满结实,这样才能表现出其活泼自然,大气稳重的特征。
  4、《西狭颂》撇画多为藏锋入笔,涩势而行,有逆锋撇,如“得”字,先逆锋向左上入笔,折笔右行,渐提笔。圆头撇,逆锋入笔,向左下行笔,当笔行至末端时驻笔裹锋回收,形成圆头状,体现篆书的用笔,圆转自然。露锋撇,如“厚”。采用空收,行笔至末端时提笔出锋,这样显得峻峭、轻灵。
  5、作为隶书中最显著的特征,燕尾在《西狭颂》中运用的淋漓尽致,别具一格。其燕尾以圆状为主,用笔之力在起笔处就开始蓄集,然后以波磔之势徐徐释放出来;而收尾处或上挑、或平出、或内聚、或外拓,运笔自如,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结体拙朴茂密、不失方整雄伟
  《西狭颂》的结体方整严谨,而又跌宕生动。在以方整为特征的结体空间中,笔画多以横向取势,偏旁揖让、点画排叠、分行布白等都给人一种宽松得宜的感觉。黄山谷言:“大字欲结密无间,小字欲宽绰有余,作蝇头细书,须令笔势纡馀跌宕,有寻丈之势乃佳”。作为字径较大的《西狭颂》它能在较宽绰的结体空间中,照应疏密,使宽而不空,其妙处自不言而喻。
  1、字形方整、聚散有度
  《西狭颂》的结字饱满方正,给人一种以稳如泰山,重如磬石的感觉。内部疏朗,外部充实,犹如一团块式造型。《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等碑字形均以扁平匀称为主,而《西狭颂》则方整雄伟。如“馀”字,左右两部分应为大小不同的字,可却把小的部分放大,使整个字形四角充实,体现了此碑方整雄伟的风格。
  2、承上启下、篆味甚浓
  吴熙载认为“此碑纯篆法”[4]98。篆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锋用笔是其最主要艺术特征的延续。《西狭颂》虽然成熟于东汉后期,但从其结体看,大部分字虽然方正,但是仍然较多地保留了篆书圆劲婉通韵味和特点。从而使该碑具有古朴自然之美。有些字的整个偏旁或局部甚至还保留了篆书的结构。如“都”字右半部分借用了篆书的结构,却以隶书的写法来写,使得字形端庄方正。有些字如“以”、“于”、“乃”等字,还不折不扣地保留了小篆的原貌,可谓大胆不拘,使得该碑结字更具高古的气息。
  3、欹侧相生、险中寓稳
  《西狭颂》中虽然少有大开大合之势,但却有一种聚散有度,似险实稳的感觉,如“继,威”。又如“谓”字的右半部上面的“田”, 方方正正,框架拉大,在字中成了主要部分,非常显眼。为了求得字势的平稳,把下部的“月”字两边的竖画采用向背的手法,用力撑住上方,有效地避免了倾卵之危。字中的三个方框结构,有大、有小、有奇、有曲,三者巧妙结合,意趣尽出。“柙”字右边的“甲”字,上部的方框超乎寻常的大,且有右倾之势。为了救险,左边的木字重心尽量压低,使该字险中有稳,稳中有奇。
  三、总结
  《西狭颂》以其遒劲的笔力、开张的架构、浑穆的气象、朗畅明丽的姿态,旁出一枝,别具风采。体现了汉人博大的胸怀,也体现出“中和之美”与虚和相应的审美特点。摩崖刻石虽自然风化的现象尤甚,但在模糊剥拙中多了几分奇诡古拙、浑穆苍茫的意味。其大气磅礴,奇伟瑰丽、浑然大度,至刚至美的特点在汉隶中堪称精美旷世之作,在书坛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蒋文光、杨再春著.汉碑经典[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乔柏梁著.中国历代碑帖赏析手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铁平著.隶书概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的不断广泛应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遭受着“失语”现象。其实母语文化的很多因素可以成为英语教学的助手,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输入母语文化的途径,注重培养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利用对比的思维模式,学生自主的认识,了解,感悟这种文化差异,通过参照 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通过有效地发掘母语的英语教学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而减轻英语学习的负担。  关键词:中职英语 母语文
期刊
众所周知,初中生随着生理上的青春期的来临,它们的心理上也逐渐渴望独立,想摆脱成人的过多管束,但他们又能没有能够完全脱离成人的资本。我们认为,很多德育工作的失败就是源自对学生心理特点与内心需求的不理解,孤立地进行说教所致。这样的教育“晓之以理”可谓成功,而“动之以情”就被忽视了,要“导之以行”基本上不会有了,而要体现“持之以恒”根本就不太可能了。  为了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笔者大胆地在思想品德课
期刊
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青少年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我们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身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应如何上好体育课进行了研究、分析、综述。  1、前言  现代教育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国家教育
期刊
摘要:电视,是目前影响范围最广、最易被人们接受的传播媒介。电视从业者们借助互动的形式将电视从“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使得普通人能够与电视互动,彰显个体价值与魅力,这为电视的传播和制作带来了创新与活力。但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兴的视频网站异军突起。他们从电视台挖走核心创作团队,制作原创节目,斥巨资购买正版海外节目版权并能以其更自由的播放方式与受众进行点对点的播出。抢夺着原本
期刊
摘要:他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当地群众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把他说成的近乎于鬼使神差的传奇人物。当地人有这样一句话“卡鬼、肯鬼、波鬼,这是类乌奇地方的三个鬼”。这里指的卡、肯、波三人都是当地会降神的鬼神式的人物,而这其中的第一个“卡鬼”,就是指卡察·阿旺嘉措。  关键词:铜镜 占卜 圆光  这个姓卡察的人具有神奇的能力。他可以从方寸大小的铜镜中预示人的前途和命运,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哪个
期刊
摘要:拆迁矛盾产生的原因涉及利益与权力,解决好拆迁矛盾就需要正确处理拆迁矛盾中的利益矛盾和权力矛盾,利益矛盾以量化的方式处理,权力矛盾则需要以道德的方式处理,个人尊严是个人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解决权利矛盾,就需要对个人尊严的重视,处理好个人尊严问题,那么拆迁矛盾就容易得到解决。  关键词:尊严 拆迁矛盾 道德  拆迁是指取得拆迁许可的单位,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把古今文化的继承阐释或转写不当地表述为“翻译”,这种称说误导世人将古代文化遗产跟外来文化产品等量齐观混为一谈。古代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内在的转换,只能进行阐扬而根本用不着"翻译";异域文明的吸收是一种外在的引进,必须进行翻译但丝毫谈不上“传承”。阐扬传承传统文明是对同一文化基因的转录,我们不过是改变一下言说方式,借鉴吸收异域文明是对不同文明元素的翻译,我们必须要转换一种不同语言文字。
期刊
摘要:中国社会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强势文化之间的冲撞、交融越来越频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武术,也在这场变革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冲击。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存在着项目不平衡、理论体系构建和传统武术的功法传承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矛盾与问题;通过搜索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目前中传统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其在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构建了在新
期刊
摘要:随着彝族社会的对外开放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彝族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迁之中,与此同时,彝族的文化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认识彝族社会的这种文化变迁,笔者选择了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彝族聚居最为集中的一个彝族村寨乃加村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乃加村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及宗教、婚姻、家庭、生育观等方面的文化变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认识彝族文化在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社会变迁 彝族文化 乃加村  彝
期刊
孔子编写《春秋》时,暗含褒贬,行文中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言大义”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含义,一条微博,可以简明扼要、直抒胸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针砭时弊、可以嘻笑怒骂、甚至可以制造一种流行。短短的140个字,实在是真正的表达了“重大的意义”。  在这样的大趋势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