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档案局8月16 日在其官网发布了《“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选》第二集:日本方面当时形成的材料。
第二集包括六份材料:一是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1938年2月19日),来自吉林省档案馆。此件档案系昭和十三年(1938年)二月十九日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汇总了昭和十三年二月一日至十日南京及周边地区各市县军队“慰安设施”状况。其中包括南京、下关、句容、镇江、金坛、常州、丹阳、芜湖、宁国等地日军数量、“慰安妇”人数、“慰安妇”一人所应对的士兵数、“慰安妇”构成、一旬内利用“慰安所”士兵人数等情况。档案记载,日军为侵略部队有比例配备“慰安妇”,南京当时驻扎日军2.5万人,“慰安妇”人数为141人,“慰安妇”一人所应对士兵数为178人。
二是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1938年2月28日),来自吉林省档案馆。此件档案系昭和十三年(1938年)二月二十八日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报告共分12项内容,其中的第十一项以表格的形式汇总了南京宪兵队辖区各市县军队“慰安设施”状况,表中的项目与二月十九日所报表格基本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到,芜湖“慰安妇”人数一旬内增加84人,109名“慰安妇”中中国人“慰安妇”有25人,朝鲜人“慰安妇”有36人,占芜湖“慰安妇”总数的1/2还要多。镇江2月中旬日军进入“慰安所”人数为8929名,比上旬的5734名增加了3195名。档案还记载,丹阳二月中旬“慰安妇”一人所应对士兵数为267人,因“慰安妇”人数不够,还要在当地招募“慰安妇”。
三是日军北支那宪兵队《关于慰安所增加设备等问题的报告》(1943年),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档案馆。由于大量“利用”“慰安妇”,且“慰安妇”生存状况恶劣,因此其中不少患上了性病,并传染到日军。据日军北支那宪兵队《关于慰安所增加设备等问题的报告》,由于“性病带来的毒害很重,导致战斗力消耗”,所以“慰安所必须安装清洗设备和清洗用具”。
四是关东宪兵队《通信检阅月报》记载的日本军人信件中反映日军奴役“慰安妇”的罪行(1941年),来自吉林省档案馆。日军在占领区采用十分严格的信件检查制度,在华日军和家属之间的信件,会被宪兵队检查官秘密打开,只要记录战场真实情况、有可能“影响军心”的信件,就被付之一炬。但烧毁前,检查官会将信中内容抄录留档,而这些留档的信件中,就有记录日军奴役“慰安妇”及反映“慰安所”的具体情况。
一件系驻开封日军第八四野战局渡边队户村英雄昭和十六年(1941年)二月一日写给东京本所区真砂町三六清如寮吉田保的信件摘抄,记录了在军队管理的“慰安所”,“慰安妇”随部队移动的特殊生活状态。信件被做“削除”处理,即将信件中有关“慰安妇”的内容开了“天窗”。
另一件系驻开封原田部队见城部队萩原部队本部北堀考治昭和十六年(1941年)写给埼玉县比企郡宫前村大字初尾小林菊野的信件摘抄,内容反映一个年轻的日本军人希望保持童贞,在部队却自暴自弃,到军队战地“慰安所”找朝鲜“慰安妇”寻欢,最终患上花柳病的畸形生活状态和心态。信件被做“切除”处理,即将信件中有关“慰安妇”的内容抠掉。
五是日军《宪兵月报》中记载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设有军队“慰安所”情况的档案(1943年3月5日),来自吉林省档案馆。1944年3月5日,日军爪哇宪兵队本部《宪兵月报(一月)》记载了第三船舶司军属未经允许在军队“慰安所”寻欢;日惹铁道工厂日军雇员酒后到军队“慰安所”殴打“慰安妇”;南燃爪支厂一名日军雇员利用公出到军队“慰安所”寻欢;驻爪哇二七飞联的一名日本陆军士兵酒后到军队“慰安所”殴打“慰安妇”;独步一五七六部队本部陆军一等兵补到军队“慰安所”寻欢等情况,揭示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设有军队“慰安所”的事实。
六是关于日军慰安所经营等情况的情报(1944 年—1945年),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
1944年至1945年期间,海拉尔、满洲里宪兵队等关于日军慰安所经营等情况的情报。日本关东宪兵队海拉尔分队玉村宪兵补搜集的情报,记载海拉尔市慰安所营业状况,因为军费不足,导致慰安所经营不善。
池内兵曹搜集的情报:因为军慰安所的设置导致下士官兵去地方料理店的兴致减少;每周日日军驻嵯岗一百多人和驻满部队一起有二百几十人挤在军慰安所里。
摘自《人民日报》
第二集包括六份材料:一是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1938年2月19日),来自吉林省档案馆。此件档案系昭和十三年(1938年)二月十九日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汇总了昭和十三年二月一日至十日南京及周边地区各市县军队“慰安设施”状况。其中包括南京、下关、句容、镇江、金坛、常州、丹阳、芜湖、宁国等地日军数量、“慰安妇”人数、“慰安妇”一人所应对的士兵数、“慰安妇”构成、一旬内利用“慰安所”士兵人数等情况。档案记载,日军为侵略部队有比例配备“慰安妇”,南京当时驻扎日军2.5万人,“慰安妇”人数为141人,“慰安妇”一人所应对士兵数为178人。
二是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1938年2月28日),来自吉林省档案馆。此件档案系昭和十三年(1938年)二月二十八日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报告共分12项内容,其中的第十一项以表格的形式汇总了南京宪兵队辖区各市县军队“慰安设施”状况,表中的项目与二月十九日所报表格基本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到,芜湖“慰安妇”人数一旬内增加84人,109名“慰安妇”中中国人“慰安妇”有25人,朝鲜人“慰安妇”有36人,占芜湖“慰安妇”总数的1/2还要多。镇江2月中旬日军进入“慰安所”人数为8929名,比上旬的5734名增加了3195名。档案还记载,丹阳二月中旬“慰安妇”一人所应对士兵数为267人,因“慰安妇”人数不够,还要在当地招募“慰安妇”。
三是日军北支那宪兵队《关于慰安所增加设备等问题的报告》(1943年),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档案馆。由于大量“利用”“慰安妇”,且“慰安妇”生存状况恶劣,因此其中不少患上了性病,并传染到日军。据日军北支那宪兵队《关于慰安所增加设备等问题的报告》,由于“性病带来的毒害很重,导致战斗力消耗”,所以“慰安所必须安装清洗设备和清洗用具”。
四是关东宪兵队《通信检阅月报》记载的日本军人信件中反映日军奴役“慰安妇”的罪行(1941年),来自吉林省档案馆。日军在占领区采用十分严格的信件检查制度,在华日军和家属之间的信件,会被宪兵队检查官秘密打开,只要记录战场真实情况、有可能“影响军心”的信件,就被付之一炬。但烧毁前,检查官会将信中内容抄录留档,而这些留档的信件中,就有记录日军奴役“慰安妇”及反映“慰安所”的具体情况。
一件系驻开封日军第八四野战局渡边队户村英雄昭和十六年(1941年)二月一日写给东京本所区真砂町三六清如寮吉田保的信件摘抄,记录了在军队管理的“慰安所”,“慰安妇”随部队移动的特殊生活状态。信件被做“削除”处理,即将信件中有关“慰安妇”的内容开了“天窗”。
另一件系驻开封原田部队见城部队萩原部队本部北堀考治昭和十六年(1941年)写给埼玉县比企郡宫前村大字初尾小林菊野的信件摘抄,内容反映一个年轻的日本军人希望保持童贞,在部队却自暴自弃,到军队战地“慰安所”找朝鲜“慰安妇”寻欢,最终患上花柳病的畸形生活状态和心态。信件被做“切除”处理,即将信件中有关“慰安妇”的内容抠掉。
五是日军《宪兵月报》中记载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设有军队“慰安所”情况的档案(1943年3月5日),来自吉林省档案馆。1944年3月5日,日军爪哇宪兵队本部《宪兵月报(一月)》记载了第三船舶司军属未经允许在军队“慰安所”寻欢;日惹铁道工厂日军雇员酒后到军队“慰安所”殴打“慰安妇”;南燃爪支厂一名日军雇员利用公出到军队“慰安所”寻欢;驻爪哇二七飞联的一名日本陆军士兵酒后到军队“慰安所”殴打“慰安妇”;独步一五七六部队本部陆军一等兵补到军队“慰安所”寻欢等情况,揭示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设有军队“慰安所”的事实。
六是关于日军慰安所经营等情况的情报(1944 年—1945年),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
1944年至1945年期间,海拉尔、满洲里宪兵队等关于日军慰安所经营等情况的情报。日本关东宪兵队海拉尔分队玉村宪兵补搜集的情报,记载海拉尔市慰安所营业状况,因为军费不足,导致慰安所经营不善。
池内兵曹搜集的情报:因为军慰安所的设置导致下士官兵去地方料理店的兴致减少;每周日日军驻嵯岗一百多人和驻满部队一起有二百几十人挤在军慰安所里。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