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分析了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分析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及意义。科学思维方法对现代文学教育的有效介入可以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科学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文学教育为师范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师范院校将文学教育作为其继承传统教学优势,不断推进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样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因此,本文试图从科学思维方法入手,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
(一)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
本文认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需要把握实际情况,而不能盲目的改革。因此,需要进一步把握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包括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文学教育的内容以及文学教育的实践等方面的现状。
首先,本文分析文学教育基础理论的现状。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部分,这关系到整个文学教育的体系框架及一些原则性的内容。从概念上来看,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对文学教育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基本内容与结论的概括性归纳,可以说基础理论并非脱离文学教育实际而是扎根于具体的教育环节,也就是说基础理论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实在可靠的。从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来看,通过对文学教育基础理论的把握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对文学教育有高屋建瓴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具体的、细节的文学教育理论、内容甚至是方法的提高。
(二)文学教育的内容
本文将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作为分析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现状的第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文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把握。文学教育的内容与其基础理论两者既有重合又有区别。两者一致性可以体现在都是文学教育体系框架的一部分,都统一于文学教育的总体内容。其次,在差异性的方面体现为:基础理论为文学教育理论、方法、内容的概括性总结,即基础理论为文学教育的“骨干”,具体内容则为充实基础理论的“血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现状中文学内容的现状为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学教育实际情况又有所发展,尤其注重方法上的总结、归纳和创新。
(三)文学教育的实践
在分析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文学教育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检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理论、方法、内容正确性无疑需要将之付诸实践。本文认为文学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为根据目前文学教育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理论或根据传统研究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同时还必须将文学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促进文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或者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教育目标或者不同的教育任务,设定不同的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实践要求。
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
(一)科学思维方法的概念与内涵
科学思维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思维方法为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思维方法的抽象和总和,是对宏观问题思维过程、方法及结论的一般归纳。狭义的科学思维方法指逻辑归纳法、数学证明法、历史推演法、分析综合法等近代和当代思维方法的综合,是对某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归纳。
(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
由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内涵广泛,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将其引入的途径同样较多,包括文学文献分析法、主要脉络归纳法以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以主要脉络归纳法为例,文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视角出发,如主要文学著作的独特观点、代表人物等,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主要脉络的发展,在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1.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首先,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可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科学思维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在文学教育中应用这一方法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感性熏染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思考与评价。当前社会要求无论是文学方面人才还是其他学科方面的人才都为复合型人才,单一型专业人才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无疑是破解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文学教育一般来说偏向感性,即文学教育人才往往缺乏理性思维,在思考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思维模式,因此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对于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条件。
第一,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第一个目标为培养学生为复合型人才,即通过文学教育让学生掌握其专业知识并培养综合能力,为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及能力提升奠定基础。第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不仅对于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教学成果有积极作用,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思考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因此,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条件体现出科学思维方法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意义与深刻的方法论价值。
3.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支持。
由于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提供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大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就业竞争力并不是一个精确且可以衡量的指标,那么寻找一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无疑为更好的选择。因此,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表现在就业过程中笔试、面试环节,即使在入职后都能对毕业生有所帮助。
三、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分析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及意义。科学思维方法是沟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其对现代文学教育的有效介入,可以为高校文学教育提供经验和范本。
参考文献
[1]刘冠军,王维先.科学思维方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2]葛文·麦克艾尔,白瑞·汤普逊,徐恩秀,等.基于科学思维的英语文学教学:跨学科的视角[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
版),2007(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科学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文学教育为师范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师范院校将文学教育作为其继承传统教学优势,不断推进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样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因此,本文试图从科学思维方法入手,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
(一)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
本文认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需要把握实际情况,而不能盲目的改革。因此,需要进一步把握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包括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文学教育的内容以及文学教育的实践等方面的现状。
首先,本文分析文学教育基础理论的现状。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部分,这关系到整个文学教育的体系框架及一些原则性的内容。从概念上来看,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对文学教育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基本内容与结论的概括性归纳,可以说基础理论并非脱离文学教育实际而是扎根于具体的教育环节,也就是说基础理论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实在可靠的。从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来看,通过对文学教育基础理论的把握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对文学教育有高屋建瓴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具体的、细节的文学教育理论、内容甚至是方法的提高。
(二)文学教育的内容
本文将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作为分析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现状的第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文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把握。文学教育的内容与其基础理论两者既有重合又有区别。两者一致性可以体现在都是文学教育体系框架的一部分,都统一于文学教育的总体内容。其次,在差异性的方面体现为:基础理论为文学教育理论、方法、内容的概括性总结,即基础理论为文学教育的“骨干”,具体内容则为充实基础理论的“血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现状中文学内容的现状为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学教育实际情况又有所发展,尤其注重方法上的总结、归纳和创新。
(三)文学教育的实践
在分析文学教育的基础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文学教育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检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理论、方法、内容正确性无疑需要将之付诸实践。本文认为文学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为根据目前文学教育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理论或根据传统研究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同时还必须将文学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促进文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或者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教育目标或者不同的教育任务,设定不同的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实践要求。
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
(一)科学思维方法的概念与内涵
科学思维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思维方法为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思维方法的抽象和总和,是对宏观问题思维过程、方法及结论的一般归纳。狭义的科学思维方法指逻辑归纳法、数学证明法、历史推演法、分析综合法等近代和当代思维方法的综合,是对某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归纳。
(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
由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内涵广泛,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将其引入的途径同样较多,包括文学文献分析法、主要脉络归纳法以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以主要脉络归纳法为例,文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视角出发,如主要文学著作的独特观点、代表人物等,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主要脉络的发展,在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1.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首先,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可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科学思维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在文学教育中应用这一方法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感性熏染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思考与评价。当前社会要求无论是文学方面人才还是其他学科方面的人才都为复合型人才,单一型专业人才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无疑是破解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文学教育一般来说偏向感性,即文学教育人才往往缺乏理性思维,在思考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思维模式,因此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对于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条件。
第一,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第一个目标为培养学生为复合型人才,即通过文学教育让学生掌握其专业知识并培养综合能力,为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及能力提升奠定基础。第二,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不仅对于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教学成果有积极作用,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思考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因此,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条件体现出科学思维方法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意义与深刻的方法论价值。
3.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支持。
由于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提供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大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就业竞争力并不是一个精确且可以衡量的指标,那么寻找一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无疑为更好的选择。因此,师范院校文学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表现在就业过程中笔试、面试环节,即使在入职后都能对毕业生有所帮助。
三、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分析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及意义。科学思维方法是沟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其对现代文学教育的有效介入,可以为高校文学教育提供经验和范本。
参考文献
[1]刘冠军,王维先.科学思维方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2]葛文·麦克艾尔,白瑞·汤普逊,徐恩秀,等.基于科学思维的英语文学教学:跨学科的视角[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
版),2007(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