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是了解什么是探究性教学,最后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探究性教学如何展开。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模式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才,还要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受升学压力的冲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上网、打打游戏罢了。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初中阶段基本上没有接触到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也很片面。总的来说,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比较低。
其次,计算机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学校往往因为资金问题不能及时地更新设备,导致教学的内容很难落实,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要求。
再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材的更新跟不上现代发展速度。如果按照最新的流行软硬件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又无法和书本同步。
最后,由于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而且专业的教师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有些甚至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转行进行计算机教学,所以又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高。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进行改革探索前我们先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是每一位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课程。现阶段以我本人的观点来看,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利用探究性学习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拥有自学的能力。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它到底有什么特点?到底如何实现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仿照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首先是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其次是收集信息的渠道开放和思维方式的开放。最后是师生关系的开放。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起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更加积极,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它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思辨、实验、查询与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获得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探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思路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想办法想策略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说在教授《网页制作》,将学生分成适当的几个小组,由教师或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稍微复杂的功能进行一个项目小组的开发。每个学生在组里承担一定的任务,合理的协调,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锻炼学生基本操作的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Excel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学习PowerPoint时,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在学习多媒体时,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歌曲MTV,上传到网站,让学生们在网上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能够发挥自己特点的一种模式。
2、 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有的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没有介绍,通过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比如,在学习Word绘图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同学教全班同学操作,这种问题的提出,会给学生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通过这些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就变得多样化,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又有所拓展和延伸。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高潮。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刚开始,学生的兴趣可能比较高涨,但是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可能仅仅保持十几分钟,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资料,使学生进行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问题。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观察优秀网页——思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再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样交替循环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进步提高的起点是观察,发现问题是关键。
4、采用教学后的反馈评价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成果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积极的反馈评价能深化探究过程,再次体会探究乐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反馈评价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积极的评价要克服评价的片面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针对差异,分类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认知策略作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通过评价得到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探究性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学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做主,由被动教授变为主动的学习。在教学应用中,我们要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因地制宜,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住这种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培养全方面的立体人才。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李秀姚瑞霞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河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模式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才,还要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受升学压力的冲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上网、打打游戏罢了。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初中阶段基本上没有接触到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也很片面。总的来说,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比较低。
其次,计算机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学校往往因为资金问题不能及时地更新设备,导致教学的内容很难落实,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要求。
再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材的更新跟不上现代发展速度。如果按照最新的流行软硬件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又无法和书本同步。
最后,由于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而且专业的教师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有些甚至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转行进行计算机教学,所以又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高。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进行改革探索前我们先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是每一位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课程。现阶段以我本人的观点来看,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利用探究性学习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拥有自学的能力。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它到底有什么特点?到底如何实现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仿照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首先是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其次是收集信息的渠道开放和思维方式的开放。最后是师生关系的开放。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起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更加积极,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它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思辨、实验、查询与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获得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探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思路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想办法想策略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说在教授《网页制作》,将学生分成适当的几个小组,由教师或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稍微复杂的功能进行一个项目小组的开发。每个学生在组里承担一定的任务,合理的协调,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锻炼学生基本操作的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Excel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学习PowerPoint时,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在学习多媒体时,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歌曲MTV,上传到网站,让学生们在网上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能够发挥自己特点的一种模式。
2、 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有的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没有介绍,通过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比如,在学习Word绘图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同学教全班同学操作,这种问题的提出,会给学生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通过这些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就变得多样化,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又有所拓展和延伸。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高潮。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刚开始,学生的兴趣可能比较高涨,但是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可能仅仅保持十几分钟,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资料,使学生进行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问题。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观察优秀网页——思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再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样交替循环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进步提高的起点是观察,发现问题是关键。
4、采用教学后的反馈评价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成果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积极的反馈评价能深化探究过程,再次体会探究乐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反馈评价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积极的评价要克服评价的片面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针对差异,分类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认知策略作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通过评价得到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探究性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学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做主,由被动教授变为主动的学习。在教学应用中,我们要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因地制宜,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住这种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培养全方面的立体人才。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李秀姚瑞霞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河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