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理解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书面表达的基础,是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自由表达思想的一个途径,更是我国国情的人才需求。掌握并灵活使用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技巧 英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29-01
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成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及相当的准确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现行的英语新目标指出,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是理解的技能,因此,在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根据我国国情,只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知识的宝库,广泛地猎取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更好地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中学生英语教育大纲提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担负起的历史使命。影响中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其中词汇量、阅读读理技巧、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谈一谈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总体思路是: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来解答问题。Q→P→Q: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当然,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有不同:如正选法与排除法,定位法与跳读法,画图与列表法,概括法与推理法,常识法与背景法。为此,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1.理解与速度——考生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答题时要力求情绪平稳,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2.阅读训练方式——在训练方式方面要力求多样化,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有:掠读、寻读、精读和泛读等。3.生词处理——考生在阅读时一定会碰上生词或记不清楚的词汇,这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4.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和推测——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既迅速又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利用信号词预测非常重要。它能帮助考生预测文章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达到新目标的要求,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习能力上来,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平时培养他们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题技巧。
一、善于把握和调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前的能力培养。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学生在开始阅读前,需要进入一种阅读的准备状态:首先是“想读”、有读的愿望;第二,有读的目标(有要获取的新信息);第三,有必要的语肓基础(如词汇);第四,具有相关的背景信息,以便与新信息建立联系达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些心理需要进行阅读导人。课前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要结合学生心理准备,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激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的导人方法,使学生在课前就进入阅读的兴奋状态,以至于学生易于学,乐于读。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导人而导人,教师固然能热闹地表现一翻,却并未切合学生阅读前的心理,与特定的阅读任务无甚关联,达不到“助学”的效果。这一步骤的阅读技巧如下:
1.在阅读文章前可以先通读所要回答的问题以便能了解所描述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有重点的阅读,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找出能概括每一段中心意思的句子。这个句子通常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看完第一句话后,我们能大概猜出作者本段的写作意图,我们可以跳跃式的读完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而舍弃其某部分,便能读懂全文大意,从而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
3.面对生词和短语时,要凭借周围熟悉的生词及语言环境,语感进行贯穿全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完全猜出该旬的含义,最终完整阅读全文。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教师还是应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原则出发,担任好协助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整体教学法”。他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第一,明确特定的阅读目的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就会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快速浏览或仔细阅读,这对形成学生的实际阅读技能很重要。教师可通过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选择一个标题,回答一组细节问题,填写流程图,找主题句等等),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方式去阅读,一般应设置一个以上的阅读任务。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迷失线索,或有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速度不当)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督调控,给予必要的帮助。第三,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特定阅读任务后,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以了解自己理解成功与否。
三、注重学生的课后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之后,需要教师的帮助对课文加深理解,学习语言知识,也需要教师启发思维,提供交流个人见解的机会。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但要处理语言点,还要处理相关的文化知识点;处理的方法不一定是单纯的讲解,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根据新目标规定,我们不仅要抓好课上的阅读教学,还要搞好课后的阅读,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阅读还要依靠课后。课后阅读是教学的延伸。事实上,学生课外阅读量越大,他们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现象的复现率越高。这不仅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使他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也提高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这样就可以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四、经常给学生讲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首先要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的做法,采用先读问题后看文章的方法。两者比较,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节约了时间,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的阅读效率会更高。阅读文章要采用“组视法”视读是由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信息,将文字反映思维直接映入脑中。要以意群、词组为阅读停顿单位,不要将视点停留在两个文字上,以求得在大脑中形成整体的语言信息反馈。
五、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许多学生误认为读的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理解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且早有实验表面,阅读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主题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人。要让学生克服逐词阅读的这一不良习惯。不妨用以下两种方法对他们进行阅读训练:一是让学生按意群进行阅读;二是让学生扩大视幅,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目前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词汇量不足,二是阅读速度慢。新词的接触频率对偶然词汇习得起关键作用。平时的词汇知识可在重复接触中获得,所以说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阅读等级中95%的词,才能做到快乐阅读。我国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偏小,学生阅读的时间又不多,导致接触英语词汇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些是造成学生词汇量小、阅读速度慢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感是积极的,阅读情感中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有一定差异。中学生有肯定的态度,阅读动机呈强动机状态,对外部动机、知识动机、身份动机、成就动机和刺激动机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但阅读习惯和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由此,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四大措施:第一,由于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偏小,提倡读书型外语学习很有必要。第二,要保护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是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学生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第三,专家学者应积极参与推荐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材料,使学生体味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第四,教师应以受益者的形象积极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好处。这里我们呼吁专家和出版界的工作者连起手来,认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和出版符合学生课外阅读要求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快乐阅读和学习英语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要想达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大量而广泛地接触课外读物,加快阅读速度,仔细审题,克服学生的阅读心理恐惧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等等,能大大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21世纪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6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7(3)24-27
[3]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2001,8
[4]北京科学出版社,《外语教学技能新论》1999,6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技巧 英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29-01
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成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及相当的准确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现行的英语新目标指出,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是理解的技能,因此,在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根据我国国情,只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知识的宝库,广泛地猎取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更好地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中学生英语教育大纲提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担负起的历史使命。影响中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其中词汇量、阅读读理技巧、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谈一谈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总体思路是: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来解答问题。Q→P→Q: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当然,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有不同:如正选法与排除法,定位法与跳读法,画图与列表法,概括法与推理法,常识法与背景法。为此,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1.理解与速度——考生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答题时要力求情绪平稳,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2.阅读训练方式——在训练方式方面要力求多样化,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有:掠读、寻读、精读和泛读等。3.生词处理——考生在阅读时一定会碰上生词或记不清楚的词汇,这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4.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和推测——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既迅速又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利用信号词预测非常重要。它能帮助考生预测文章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达到新目标的要求,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习能力上来,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平时培养他们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题技巧。
一、善于把握和调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前的能力培养。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学生在开始阅读前,需要进入一种阅读的准备状态:首先是“想读”、有读的愿望;第二,有读的目标(有要获取的新信息);第三,有必要的语肓基础(如词汇);第四,具有相关的背景信息,以便与新信息建立联系达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些心理需要进行阅读导人。课前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要结合学生心理准备,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激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的导人方法,使学生在课前就进入阅读的兴奋状态,以至于学生易于学,乐于读。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导人而导人,教师固然能热闹地表现一翻,却并未切合学生阅读前的心理,与特定的阅读任务无甚关联,达不到“助学”的效果。这一步骤的阅读技巧如下:
1.在阅读文章前可以先通读所要回答的问题以便能了解所描述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有重点的阅读,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找出能概括每一段中心意思的句子。这个句子通常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看完第一句话后,我们能大概猜出作者本段的写作意图,我们可以跳跃式的读完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而舍弃其某部分,便能读懂全文大意,从而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
3.面对生词和短语时,要凭借周围熟悉的生词及语言环境,语感进行贯穿全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完全猜出该旬的含义,最终完整阅读全文。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教师还是应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原则出发,担任好协助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整体教学法”。他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第一,明确特定的阅读目的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就会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快速浏览或仔细阅读,这对形成学生的实际阅读技能很重要。教师可通过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选择一个标题,回答一组细节问题,填写流程图,找主题句等等),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方式去阅读,一般应设置一个以上的阅读任务。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迷失线索,或有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速度不当)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督调控,给予必要的帮助。第三,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特定阅读任务后,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以了解自己理解成功与否。
三、注重学生的课后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之后,需要教师的帮助对课文加深理解,学习语言知识,也需要教师启发思维,提供交流个人见解的机会。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但要处理语言点,还要处理相关的文化知识点;处理的方法不一定是单纯的讲解,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根据新目标规定,我们不仅要抓好课上的阅读教学,还要搞好课后的阅读,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阅读还要依靠课后。课后阅读是教学的延伸。事实上,学生课外阅读量越大,他们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现象的复现率越高。这不仅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使他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也提高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这样就可以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四、经常给学生讲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首先要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的做法,采用先读问题后看文章的方法。两者比较,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节约了时间,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的阅读效率会更高。阅读文章要采用“组视法”视读是由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信息,将文字反映思维直接映入脑中。要以意群、词组为阅读停顿单位,不要将视点停留在两个文字上,以求得在大脑中形成整体的语言信息反馈。
五、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许多学生误认为读的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理解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且早有实验表面,阅读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主题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人。要让学生克服逐词阅读的这一不良习惯。不妨用以下两种方法对他们进行阅读训练:一是让学生按意群进行阅读;二是让学生扩大视幅,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目前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词汇量不足,二是阅读速度慢。新词的接触频率对偶然词汇习得起关键作用。平时的词汇知识可在重复接触中获得,所以说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阅读等级中95%的词,才能做到快乐阅读。我国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偏小,学生阅读的时间又不多,导致接触英语词汇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些是造成学生词汇量小、阅读速度慢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感是积极的,阅读情感中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有一定差异。中学生有肯定的态度,阅读动机呈强动机状态,对外部动机、知识动机、身份动机、成就动机和刺激动机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但阅读习惯和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由此,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四大措施:第一,由于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偏小,提倡读书型外语学习很有必要。第二,要保护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是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学生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第三,专家学者应积极参与推荐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材料,使学生体味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第四,教师应以受益者的形象积极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好处。这里我们呼吁专家和出版界的工作者连起手来,认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和出版符合学生课外阅读要求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快乐阅读和学习英语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要想达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大量而广泛地接触课外读物,加快阅读速度,仔细审题,克服学生的阅读心理恐惧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等等,能大大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21世纪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6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7(3)24-27
[3]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2001,8
[4]北京科学出版社,《外语教学技能新论》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