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為加快BIM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促进BIM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针对BIM技术在高职院校推广中遇到的普遍性难点问题,提出以项目案例为载体,“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为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 模块化 互联网 高职教育 项目案例
引 言
目前,国内建筑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掌握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初步统计,BIM人才缺口约为60万至80万[1]。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的制度试点工作,BIM成为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BIM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当下国家大力推行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技术。BIM以其可视化性、模拟性、协调性、一体化性、优化性等特点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各个阶段,可有效提高建设生产效率,是建设行业的重大革新技术。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BIM技术应用标准和政策体系,为BIM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BIM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正制约着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将BIM技术引入高职院校,开设BIM相关课程,成为当务之急。
高职院校BIM教学现状
当前,BIM技术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引入BIM技术的高职院校多采用零星试点的方式进行教学[2]。由于BIM技术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具有跨专业、重实践、系统化、综合性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引入BIM技术时存在诸多困难。
1.将BIM技术融入现有课程体系的难度大
BIM技术的应用和现行教学模式差异明显。BIM技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注重实践应用,讲求跨专业协同工作;而现行教学体系是按专业进行划分,各专业相对独立,教学方式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两者属于不同体系,缺乏相互融合的切入点,所以,将BIM技术植入现有教学体系的难度较大。
2.不能全面系统地引入BIM课程
高职院校三年制的职业教育体系,总课时有限,课程安排紧凑;而BIM技术系统性强,知识内容繁杂。在高职院校全面系统地引入BIM课程,势必会挤压现有课程,增加很多额外课时,给现有教学体系带来很大的变动,也是不现实的。
3.BIM教学资源零散、匮乏
BIM技术涵盖理论知识、软件知识、软件操作、项目案例等诸多内容,有文字、图像、动画等多样形式。目前,市面上关于BIM的教材和培训资料也很多,但是很难找到一套完整覆盖BIM所有知识的书籍或资料。
“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思路
针对以上BIM技术在高职院校推广中遇到的普遍性难点问题,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建设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借鉴模块化教学理念将BIM知识体系加以梳理,可形成“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注重学习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形式使课程设置更加体系化。按照BIM教学需求,将BIM体系进行梳理,划分成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考核模块和证书模块五大模块,构建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到教学评价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每个模块目标清晰,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模块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共同实现BIM教学的总体目标[3]。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更加有效的信息化职业教育模式[4]。高职院校可借助互联网,以BIM模块为内核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平台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大通道,BIM的教与学围绕平台展开,能将学生线上自学和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构建
1.模块化内核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主要用于BIM技术入门。其内容包含:①BIM理论知识,包括BIM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标准、建模精细度、软件分类等;②软件操作技能,包括BIM软件和插件的安装、建模软件的操作等。基础模块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多样,如单独设置概论或导论课程,便于学生通过网络操作软件的相关视频进行自学;以BIM技术作为识图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基础模块目标设定:①在认识层面,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BIM理念和BIM技术,培养其信息化建设思维;②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建模软件操作,掌握建筑各构件参数化的创建方法,熟悉模型创建流程,能够依托实际项目图纸,准确、规范地完成三维建筑模型的创建。
(2)专业模块
专业模块是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设备、建工、造价、安全等不同专业对BIM技术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BIM模型和项目案例,将其设置为子模块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例如:设备专业根据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管线综合布置;建工专业基于三维模型,添加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形成BIM 4D(三维+时间)模型,进行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场地模拟、竣工交付模拟,以及施工工艺优化等[5]。
(3)实践模块
实践模块为BIM技术综合性一体化的应用模块,配合教学实训环节展开,强调专业之间的协同,目的在于巩固强化BIM技能。教师可用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从招投标、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营完整的项目流程,协同完成项目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识图和建模能力、施工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计量计价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4)考核模塊
考核模块主要用于BIM技能水平的测评。BIM课程采用学分制。学生在完成前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选择考核模块中相应的等级考试进行自我测试,测试通过后获得相应学分,从而完成课程的考核。
(5)证书模块
证书模块适应“1+X”证书制度,主要服务于BIM职业等级考试取证工作。证书模块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教程、题库资料、应试技巧解读、答疑辅导等服务,围绕考试做好考前培训和服务工作。学校可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既避免学生额外报班的大额花销,又有助于企业员工在线培训。
2.互联网教学平台
(1)构建教学资源平台,解决教学资源零散、匮乏的问题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互联网BIM教学的优势,能将分散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加以整合,归纳到相应模块之下,推送至互联网,搭建BIM教学资源平台,方便学生和教师获取。学生利用学习通道完成BIM技术从入门到专业学习,再到综合应用,以及课程考核和取证培训等一系列BIM活动;教师通过教学通道维护平台资源信息,提取课件素材,优化课堂教学。
(2)共享教学资源信息,解决跨专业协作的问题
BIM教学以实际项目案例为载体,围绕BIM模型的搭建与应用展开。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随时从模块中获取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模型,进入下一步的操作,即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同一项目模型上同时操作,打破了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跨专业协同作业。
(3)搭建网络虚拟学习空间,解决课时受限的问题
BIM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和网络虚拟课堂相结合的方式。网络虚拟学习空间使学习自由化,学生学习BIM的时间、地点、内容更加灵活,可以进行碎片化学习,有效解决课堂教学课时紧张的问题。
(4)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成效
主动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最大特点[6]。新颖、多样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和互联网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回归教学的主体地位。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成效。
实施建议
在“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中,模块设置不是一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和反馈进行调整;模块内容应以项目案例为核心,要注重对于项目模型的分解归纳和对模块内容的维护更新。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及对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管理。学生可以按照模块次序学习,也可以自由选择任意模块学习。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浪潮势不可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教育也将成为常态,“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BIM技术特点的选择。模块化使BIM知识体系化繁为简,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普适性,“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培养更多的BIM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试点首批证书颁发》,《经济日报》2019年11月6日。
[2]刘元珍、胡凤丽、王文婧:《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年第5期,第1-4页。
[3]于婷婷:《“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模块化教学探究》,《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第4期,第89-91页。
[4]李丽:《浅析“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1期,第237-238页。
[5]秦浩:《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在土建类高职院校开设的方式研究》,《中外企业家》2019年第10期,第215页。
[6]张圆圆:《BIM教学在建筑环境专业中的教学方案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8期,第147-148页。
作者单位: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职工大学 陕西西安
[关键词]BIM技术 模块化 互联网 高职教育 项目案例
引 言
目前,国内建筑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掌握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初步统计,BIM人才缺口约为60万至80万[1]。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的制度试点工作,BIM成为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BIM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当下国家大力推行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技术。BIM以其可视化性、模拟性、协调性、一体化性、优化性等特点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各个阶段,可有效提高建设生产效率,是建设行业的重大革新技术。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BIM技术应用标准和政策体系,为BIM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BIM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正制约着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将BIM技术引入高职院校,开设BIM相关课程,成为当务之急。
高职院校BIM教学现状
当前,BIM技术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引入BIM技术的高职院校多采用零星试点的方式进行教学[2]。由于BIM技术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具有跨专业、重实践、系统化、综合性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引入BIM技术时存在诸多困难。
1.将BIM技术融入现有课程体系的难度大
BIM技术的应用和现行教学模式差异明显。BIM技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注重实践应用,讲求跨专业协同工作;而现行教学体系是按专业进行划分,各专业相对独立,教学方式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两者属于不同体系,缺乏相互融合的切入点,所以,将BIM技术植入现有教学体系的难度较大。
2.不能全面系统地引入BIM课程
高职院校三年制的职业教育体系,总课时有限,课程安排紧凑;而BIM技术系统性强,知识内容繁杂。在高职院校全面系统地引入BIM课程,势必会挤压现有课程,增加很多额外课时,给现有教学体系带来很大的变动,也是不现实的。
3.BIM教学资源零散、匮乏
BIM技术涵盖理论知识、软件知识、软件操作、项目案例等诸多内容,有文字、图像、动画等多样形式。目前,市面上关于BIM的教材和培训资料也很多,但是很难找到一套完整覆盖BIM所有知识的书籍或资料。
“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思路
针对以上BIM技术在高职院校推广中遇到的普遍性难点问题,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建设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借鉴模块化教学理念将BIM知识体系加以梳理,可形成“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注重学习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形式使课程设置更加体系化。按照BIM教学需求,将BIM体系进行梳理,划分成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考核模块和证书模块五大模块,构建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到教学评价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每个模块目标清晰,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模块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共同实现BIM教学的总体目标[3]。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更加有效的信息化职业教育模式[4]。高职院校可借助互联网,以BIM模块为内核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平台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大通道,BIM的教与学围绕平台展开,能将学生线上自学和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构建
1.模块化内核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主要用于BIM技术入门。其内容包含:①BIM理论知识,包括BIM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标准、建模精细度、软件分类等;②软件操作技能,包括BIM软件和插件的安装、建模软件的操作等。基础模块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多样,如单独设置概论或导论课程,便于学生通过网络操作软件的相关视频进行自学;以BIM技术作为识图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基础模块目标设定:①在认识层面,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BIM理念和BIM技术,培养其信息化建设思维;②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建模软件操作,掌握建筑各构件参数化的创建方法,熟悉模型创建流程,能够依托实际项目图纸,准确、规范地完成三维建筑模型的创建。
(2)专业模块
专业模块是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设备、建工、造价、安全等不同专业对BIM技术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BIM模型和项目案例,将其设置为子模块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例如:设备专业根据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管线综合布置;建工专业基于三维模型,添加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形成BIM 4D(三维+时间)模型,进行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场地模拟、竣工交付模拟,以及施工工艺优化等[5]。
(3)实践模块
实践模块为BIM技术综合性一体化的应用模块,配合教学实训环节展开,强调专业之间的协同,目的在于巩固强化BIM技能。教师可用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从招投标、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营完整的项目流程,协同完成项目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识图和建模能力、施工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计量计价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4)考核模塊
考核模块主要用于BIM技能水平的测评。BIM课程采用学分制。学生在完成前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选择考核模块中相应的等级考试进行自我测试,测试通过后获得相应学分,从而完成课程的考核。
(5)证书模块
证书模块适应“1+X”证书制度,主要服务于BIM职业等级考试取证工作。证书模块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教程、题库资料、应试技巧解读、答疑辅导等服务,围绕考试做好考前培训和服务工作。学校可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既避免学生额外报班的大额花销,又有助于企业员工在线培训。
2.互联网教学平台
(1)构建教学资源平台,解决教学资源零散、匮乏的问题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互联网BIM教学的优势,能将分散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加以整合,归纳到相应模块之下,推送至互联网,搭建BIM教学资源平台,方便学生和教师获取。学生利用学习通道完成BIM技术从入门到专业学习,再到综合应用,以及课程考核和取证培训等一系列BIM活动;教师通过教学通道维护平台资源信息,提取课件素材,优化课堂教学。
(2)共享教学资源信息,解决跨专业协作的问题
BIM教学以实际项目案例为载体,围绕BIM模型的搭建与应用展开。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随时从模块中获取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模型,进入下一步的操作,即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同一项目模型上同时操作,打破了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跨专业协同作业。
(3)搭建网络虚拟学习空间,解决课时受限的问题
BIM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和网络虚拟课堂相结合的方式。网络虚拟学习空间使学习自由化,学生学习BIM的时间、地点、内容更加灵活,可以进行碎片化学习,有效解决课堂教学课时紧张的问题。
(4)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成效
主动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最大特点[6]。新颖、多样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和互联网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回归教学的主体地位。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成效。
实施建议
在“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中,模块设置不是一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和反馈进行调整;模块内容应以项目案例为核心,要注重对于项目模型的分解归纳和对模块内容的维护更新。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及对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管理。学生可以按照模块次序学习,也可以自由选择任意模块学习。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浪潮势不可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教育也将成为常态,“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BIM技术特点的选择。模块化使BIM知识体系化繁为简,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普适性,“互联网+”下的模块化BIM教学模式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培养更多的BIM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试点首批证书颁发》,《经济日报》2019年11月6日。
[2]刘元珍、胡凤丽、王文婧:《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年第5期,第1-4页。
[3]于婷婷:《“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模块化教学探究》,《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第4期,第89-91页。
[4]李丽:《浅析“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1期,第237-238页。
[5]秦浩:《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在土建类高职院校开设的方式研究》,《中外企业家》2019年第10期,第215页。
[6]张圆圆:《BIM教学在建筑环境专业中的教学方案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8期,第147-148页。
作者单位: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职工大学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