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施用量对菜豆前期产量和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对露地菜豆前期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碱解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菜豆的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纯氮用量为178 kg/hm2时达到最高,分别为8 690.48 kg/hm2和32 222.00元/hm2,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肥用量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5。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菜豆的前期产量和效益,菜豆露地栽培的最适宜施氮量是178 kg/hm2。
  关键词:氮肥; 菜豆;前期产量;土壤碱解氮
  中图分类号:S643.106+.2:S158.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092-03
  氮素是蔬菜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之一,合理施用化学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中由于不合理施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化学氮肥,不仅会引起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还会使肥效降低,甚至会污染环境。近年来,有关氮肥在蔬菜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有菜豆[1,2]、生菜[3]、莴笋[4]、绿豆[5]、番茄[6]、黄瓜[7]等。本研究探讨了露地栽培条件下,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前期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以期为菜豆无公害栽培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2年5~8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实训基地进行,供试菜豆品种为超级九粒白;供试肥料为尿素(N 46%)、磷酸二铵(N 18%、P2O5 46%)和硫酸钾(K2O 50%)。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5个水平的氮肥用量处理,具体见表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4.2 m2。2012年5月16日播种,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做基肥,尿素在播后20天花芽分化时开沟施用。采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8]
  1.3 测定项目与数据分析方法
  每次收获菜豆时测定产量。采集0~20 cm耕层的土壤混合样品,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碱解氮含量[9]。采用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施用量对菜豆前期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氮肥用量对菜豆前期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以处理3产量最高,以后逐渐降低。氮肥的施用量与菜豆前期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1312X2+41.257X+5282.3,R2=0.9228。经F检验可知,氮肥用量对菜豆前期产量的影响显著。
  2.2 氮肥施用量对菜豆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氮肥用量对菜豆的经济效益有明显的影响。菜豆的总产值和收益以处理3最高,产值达34 761.92 kg/hm2,经济效益为32 222.00元/hm2,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处理5的总产值和收益最低。由此表明,菜豆的效益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后开始降低,说明氮肥施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不合理施用氮肥会降低经济效益。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菜豆的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逐渐增加,处理3达到最高,产量为8 690.48 kg/hm2,产值为32 222.00元/hm2,之后逐渐降低,说明氮肥用量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菜豆的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菜豆露地栽培的适宜施氮量(N)是178 kg/hm2。
  施用氮肥能有效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65,但未达显著水平 ,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张慎好,武春成,冯志红,等.冲施肥对菜豆产量效应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47-4949.
  [2] 杨永政,梁 燕.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菜豆种子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49-52.
  [3] 陈雄鹰,严 潜,周升明.氮肥施用量对生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 2009,3:49-50.
  [4] 曾希柏,谢德体,青长乐,等.氮肥施用量对莴笋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7,3(12):323-328.
  [5] 訾淑琴.氮的不同施肥量对绿豆产量影响的分析[J].现代农业,2010,54.
  [6] 刘 德,赵凤艳,陈宇飞.氮肥不同用量对保护地番茄生育及产量影响[J].北方园艺,1998,5:7-8.
  [7] 王 柳,魏秀菊.不同氮肥水平对日光温室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225-229.
  [8] 俞守能,于立芝,王建敏.无公害食品露地菜豆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03-104.
  [9] 鲍士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日光温室杏果实采收后用赤霉素处理杏种子,较露地栽培杏提早约38天播种育苗。当年播种的赤霉素处理杏种子出苗率达67.9%,其中50%的种苗生长健壮,平均株高52.3 cm,最高株高达90 cm,第二年春季可采集接穗进行嫁接;第二年生长末期其株高达127~185 cm,接近常规沙藏处理翌年播种获得的种苗植株高度;第三年春季开花时有50%的处理植株有花,而常规沙藏处理翌年播种获得的对照植株在第
期刊
摘要:以酒糟菌渣为原料,在实验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发酵装置进行了批次发酵试验,探讨了菌渣厌氧发酵的产沼潜力及影响因素,并在农户沼气池内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渣经过适当处理可实现高效发酵产出沼气,原料产气率可达0.133 m3/kg干物质,产气潜力约为秸秆的一半,但菌渣产沼气具有预处理方式简便、启动迅速等优点。菌渣产沼气的最佳参数为:将菌渣和牛粪以7∶3的配比(以干物重计)制作发酵原料,发酵原料
期刊
摘要:为更好地预防春大白菜生产中的抽薹现象,提高春大白菜生产水平,本研究选用23个适宜不同季节栽培的大白菜品种,利用电子数据采集记录仪研究了春季气温、地温变化特点及其对春季大白菜抽薹的影响,并比较了人工春化大白菜种子和田间直播两种方法鉴定大白菜耐抽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实测的24 h最低、最高温度与天气预报存在较大差异,增大了田间管理的难度。根据田间实测温度及其变化特点将春季气温、地温分成
期刊
摘 要:在“蒜-棉”套作下研究了不同密度(1.80万、2.55万、3.30万株/hm2)与整枝方式(常规整枝和简化整枝)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下常规整枝处理的产量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以3.30万株/hm2产量最高,籽棉与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866.5 kg/hm2和1 945.0 kg/hm2;简化整枝下以2.55万株/hm2产量相对较高,但仍比同
期刊
摘要:本试验对抗虫耐除草剂棉花639017、当地棉花冀棉106在两种土壤类型条件下开展生存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播种条件下,抗虫耐除草剂棉花和冀棉106在大坝沙壤土出苗率低于5%,在试验基地壤土出苗率低于10%,两种土壤类型下,棉花覆盖度均远低于杂草覆盖度,棉花株高仅20 cm左右,未完成正常生长发育。在地表撒播试验中,试验棉花均未出苗。另外栽培地竞争试验中,抗虫耐除草剂棉花株高及产量均低于
期刊
摘 要:为探讨马铃薯节水灌溉有效模式,研究了沟灌、滴灌、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量和高水量喷灌的产量和商品率最高,滴灌节水效果最好,隔行膜下沟灌、交替隔行沟灌虽与常规沟灌相比有一定的节水效果,但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明显下降。总体比较,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喷灌在保证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明显的节水效果,是较理想的高效灌溉模式。  关键词:马铃薯;沟
期刊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定量分析,对吡草醚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草醚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2~13.3 d,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5.6~6.8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吡草醚2%悬浮剂以12~18 g a.i./hm2于小麦返青期施药1次,收获期小麦籽粒中吡草醚残留量均未检出(<0.002 mg/kg),均未超过最高残
期刊
摘 要:对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倒、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和品质较好等特点;成穗率高、后期综合抗性好和群体质量高是其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这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了现实佐证。  关键词:冬小麦;长麦6135;生育特点;育种启示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041-02  长麦6
期刊
摘 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抗倒强度(D)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在灌浆的不同时期差异不显著;当D值超过25 N/m时田间未出现倒伏,20~25 N/m时出现少量倒伏,低于20 N/m时出现严重倒伏。D与总拉力F、外拉力f和花后13天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倒折率、重心高及花后13天的节长和株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穿刺力呈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植株鲜重呈正相关、与气生根
期刊
摘 要: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 RVA 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 129.00 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 RVU;烟0747和徐2001谷值黏度最小,同为56.50 RVU;徐8008崩解值最小,为54.50 RVU;渝紫7号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分别为94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