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对儿童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乐感,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经常会与音乐心理学相结合,进而在对儿童进行音乐能力培养的同时,将心理教学内容加入到了其中。但由于音乐心理学这门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对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完全掌握,自然也无法将其完美的融合到儿童的音乐教育之中,教学效果始终与预期值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通过对音乐心理学的介绍,并分析出在儿童音乐教育中音乐心理学的运用方式,希望能够对音乐心理学的引用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心理特征;音乐心理学;儿童音乐教育;成熟理论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形式,只要对其合理地进行运用,就能对人类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音乐心理学是利用相关知识,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以及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到儿童音乐教育之中,能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整。什么是音乐心理学,如何在儿童音乐教育中有效利用音乐心理学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一、音乐心理学
所谓音乐心理学,英文为“psychology of music”,就是指利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式方法,对音乐和人之间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该科学包含的内容极广,不仅包含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而且美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理论也涵盖在其中。专业学者会借用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对人类的音乐行为以及音乐经验的心理学现象进行解释与研究。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有着一定分类,不仅会对音乐、对人心理产生的变化探究,同时还会对“音乐对疾病的作用”以及“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等方向进行研究。随着音乐心理学这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探究内容也更加细化,像音乐治疗学与音乐教育心理学等等,在人类的“心理健康工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在儿童音乐教育中,音乐心理学的应用方式
(一)儿童心理特征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儿童时期,人类的性格较为活泼,很难长时间保持一种听课姿势,根据这些心理特征,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可以进行互动的音乐,将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就是一种利用音乐心理学对儿童进行引导的音乐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在向儿童教授《拍手歌》时,就可以让儿童与老师一起,跟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起来,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拍手以及跺脚等方面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也通过动作让儿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符合儿童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整体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二)“成熟理论”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当儿童音乐教育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儿童的音乐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这时再对儿童进行音乐能力培养以及音乐相关知识点教学,就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儿童也会因为自身的进步,而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以及自豪感,会更加坚定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就“成熟理论”角度而言,人类的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顺序与方向的,如果老师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合理对音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设计,就能保持儿童这种学习的心理,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此时,老师也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使儿童通过大量动觉与听觉的鍛炼,切实优化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从而将音乐心理学以及儿童音乐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对儿童的心理以及音乐能力同时进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育中如果要利用成熟理论开展音乐心理学,是有一定时期以及条件要求的,一旦教学条件不足或者错过这一时期,成熟理论的开展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音乐教育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所以在使用时,必须要对儿童生理成熟程度进行解,这样才能便于音乐学习能力培养教育的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儿童审美能力培养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音乐不仅能够给人们的听觉带来享受,同时还能向听众传达出音乐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让听众通过音乐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影像,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心理学将音乐教学环境以及音乐韵律结构结合起来,进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要利用音乐教学,对儿童的音乐音响分辨能力进行强化,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并要运用儿童丰富的想象能力,逐步对儿童的审美情感进行提升,从而对儿童的审美心理能力进行优化,可谓一举两得。
(四)内心音乐听觉能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所谓“内心音乐听觉”,指的是即便是在结束以后,人们还是会因为听觉想象而出现音乐持续发声的情况,或者是利用音乐知识对乐谱进行识别而在头脑中形成的音乐。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当音乐播放完毕后,儿童还会对刚才的音乐旋律存在一定的印象,但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印象就会弱化,而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内心音乐听觉造成的。老师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不仅会要求儿童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更加希望儿童在课下也能记住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感悟。为了确保音乐听力的教学质量,老师应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内心音乐听觉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响培养的基础上,对儿童的听力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
三、结束语
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儿童的音乐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而将音乐心理学添加到儿童音乐教育之中,可以使儿童音乐的教育方式因为更加紧贴儿童的心理特征,而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因此音乐教育者应对儿童音乐学以及音乐心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将音乐心理学与儿童音乐教育有效融合起来,进而为儿童创建出更加优质的音乐和心理学习环境。
[关键词]心理特征;音乐心理学;儿童音乐教育;成熟理论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形式,只要对其合理地进行运用,就能对人类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音乐心理学是利用相关知识,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以及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到儿童音乐教育之中,能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整。什么是音乐心理学,如何在儿童音乐教育中有效利用音乐心理学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一、音乐心理学
所谓音乐心理学,英文为“psychology of music”,就是指利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式方法,对音乐和人之间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该科学包含的内容极广,不仅包含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而且美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理论也涵盖在其中。专业学者会借用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对人类的音乐行为以及音乐经验的心理学现象进行解释与研究。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有着一定分类,不仅会对音乐、对人心理产生的变化探究,同时还会对“音乐对疾病的作用”以及“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等方向进行研究。随着音乐心理学这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探究内容也更加细化,像音乐治疗学与音乐教育心理学等等,在人类的“心理健康工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在儿童音乐教育中,音乐心理学的应用方式
(一)儿童心理特征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儿童时期,人类的性格较为活泼,很难长时间保持一种听课姿势,根据这些心理特征,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可以进行互动的音乐,将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就是一种利用音乐心理学对儿童进行引导的音乐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在向儿童教授《拍手歌》时,就可以让儿童与老师一起,跟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起来,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拍手以及跺脚等方面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也通过动作让儿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符合儿童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整体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二)“成熟理论”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当儿童音乐教育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儿童的音乐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这时再对儿童进行音乐能力培养以及音乐相关知识点教学,就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儿童也会因为自身的进步,而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以及自豪感,会更加坚定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就“成熟理论”角度而言,人类的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顺序与方向的,如果老师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合理对音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设计,就能保持儿童这种学习的心理,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此时,老师也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使儿童通过大量动觉与听觉的鍛炼,切实优化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从而将音乐心理学以及儿童音乐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对儿童的心理以及音乐能力同时进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育中如果要利用成熟理论开展音乐心理学,是有一定时期以及条件要求的,一旦教学条件不足或者错过这一时期,成熟理论的开展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音乐教育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所以在使用时,必须要对儿童生理成熟程度进行解,这样才能便于音乐学习能力培养教育的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儿童审美能力培养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音乐不仅能够给人们的听觉带来享受,同时还能向听众传达出音乐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让听众通过音乐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影像,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心理学将音乐教学环境以及音乐韵律结构结合起来,进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要利用音乐教学,对儿童的音乐音响分辨能力进行强化,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并要运用儿童丰富的想象能力,逐步对儿童的审美情感进行提升,从而对儿童的审美心理能力进行优化,可谓一举两得。
(四)内心音乐听觉能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结合
所谓“内心音乐听觉”,指的是即便是在结束以后,人们还是会因为听觉想象而出现音乐持续发声的情况,或者是利用音乐知识对乐谱进行识别而在头脑中形成的音乐。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当音乐播放完毕后,儿童还会对刚才的音乐旋律存在一定的印象,但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印象就会弱化,而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内心音乐听觉造成的。老师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不仅会要求儿童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更加希望儿童在课下也能记住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感悟。为了确保音乐听力的教学质量,老师应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内心音乐听觉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响培养的基础上,对儿童的听力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
三、结束语
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儿童的音乐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而将音乐心理学添加到儿童音乐教育之中,可以使儿童音乐的教育方式因为更加紧贴儿童的心理特征,而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因此音乐教育者应对儿童音乐学以及音乐心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将音乐心理学与儿童音乐教育有效融合起来,进而为儿童创建出更加优质的音乐和心理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