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鹰的《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出版了。我读了两遍。读第一遍时,亚鹰还没有加标题,通篇以日记体出现,像大本的“生活流水账”。读第二遍,感到亲切和亲近许多。除了亚鹰对文章的润饰,更重要的是我去了一趟这传说中的52栋。我为什么觉得《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有意义?
其一,把老人当作孩子一样呵护——亚鹰做得到,我做不到。
无论与父母同城而居,还是调到了市里,亚鹰心心念念52栋,得空便直奔52栋。他陪老人买菜、剃头、看龙船、上寺庙,帮着修指甲、穿衣服,或许这些许多人都能做到。但亚鹰这“奇葩”还有一绝,他陪父母睡觉,两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一个,自己睡在中间,“我轻轻地将右手伸进老爹的颈脖底下,把老爹整个揽了过来,还在熟睡中的老爹下意识地依偎了过来,左手曲在身侧,右手箍在我身上,右腿呈7字形搭在我双腿之上,整个人就像一片膏药贴在我身上。”谁还能做到吗?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就要像对待孩子一样。”不错,最好的孝就是能做到把老人当孩子一样对待。对他们宽容,有爱,有耐心。这是《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是亚鹰以他的亲力亲为、生动叙述给我上了一課。亚鹰能做得到,睡得那么踏实、安稳,睡得那么习以为常,睡得那么自然而然,那是因为他从心底里把年老的父母看作了孩子。不止亚鹰,亚鹰的大姐竟然也跟亚鹰一样。有一天,老妈用一种特别好奇的语气跟亚鹰说:“鹰,你说好玩不?你大姐都六十岁的人了,自己都当外婆做奶奶了,还跟小孩子一样,一定要跟我们睡,硬是挤到我跟你爹中间。”不得不承认,这是亚鹰家多么好的家风家传。
其二,把母亲当作最好的朋友——亚鹰做得到,我做不到。
亚鹰身上有鲜明的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是一种正能量,是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就我有限地阅读,孔子、苏东坡,司汤达、卢梭,好多中外名人都有恋母情结。听说在日本,越是精英层,有恋母情结的人越多。
亚鹰的母亲信佛,非常有智慧、有善心。到了她这个年龄,她已经把生命活明白了。正如同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所以一路走来,亚鹰深深地受着母亲影响。直到今天,母亲仍然是亚鹰的精神导师,亚鹰仍然会将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说给母亲听,会在获奖时用撒娇的口气说:“老嬷,我都第一名了,你还不去蒸三个鸡蛋啊,记住,是三个啊!”亚鹰的妻子半开他的玩笑说,“你还没断奶”。特别是书中的许多章节,有亚鹰与母亲的对话,有他母亲的独白,读来回味无穷、茅塞顿开。
其三,把写作当作一种修行——亚鹰做得到,我做不到。
亚鹰崇尚知行合一,追求向上向善。无论在学校读书,还是工作了在报社、在政府办、在国资委、在城管局、在文化局,他都弄得响动很大,干得风生水起。他无比充实,常常忙得像陀螺一样打转。就他这么忙,又不是一个职业的写作者,但他写写写,写个没停。看上去这么一栋平常不过的52栋,这么平凡不过的两个八、九十岁老人,这么平淡无奇的“絮絮叨叨”“一地鸡毛”“生活流水账”,他竟然写出了一百四五十章。而前30章,我仿佛才昨天看完的呀!时间真是匆匆,如朱自清所说的“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亚鹰是把写作当作了他的修行,就像他老母亲日日必做的功课:念经。亚鹰在写作中感受到温暖,分享着爱,批判着丑陋,也表达着感恩,表现出忏悔、反省、自净。当然,还有担当的勇气,怀疑的精神,以及参与推进美好人生、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热情。读了两遍,我愈加坚定地自证了一个命题:只要是有温度的“絮絮叨叨”、有质量的“一地鸡毛”、有情怀的“生活流水账”,它们叠在了一块,融在了一体,其重可比泰山。
贾平凹也把写作当作修行,在长篇小说新作《山本》后记中贾平凹写道:“漫长的写作从来都是一种修行和觉悟的过程。” 亚鹰正是处在这种过程中,生命不止,写作不息;生命不止,修行不息。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一,把老人当作孩子一样呵护——亚鹰做得到,我做不到。
无论与父母同城而居,还是调到了市里,亚鹰心心念念52栋,得空便直奔52栋。他陪老人买菜、剃头、看龙船、上寺庙,帮着修指甲、穿衣服,或许这些许多人都能做到。但亚鹰这“奇葩”还有一绝,他陪父母睡觉,两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一个,自己睡在中间,“我轻轻地将右手伸进老爹的颈脖底下,把老爹整个揽了过来,还在熟睡中的老爹下意识地依偎了过来,左手曲在身侧,右手箍在我身上,右腿呈7字形搭在我双腿之上,整个人就像一片膏药贴在我身上。”谁还能做到吗?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就要像对待孩子一样。”不错,最好的孝就是能做到把老人当孩子一样对待。对他们宽容,有爱,有耐心。这是《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是亚鹰以他的亲力亲为、生动叙述给我上了一課。亚鹰能做得到,睡得那么踏实、安稳,睡得那么习以为常,睡得那么自然而然,那是因为他从心底里把年老的父母看作了孩子。不止亚鹰,亚鹰的大姐竟然也跟亚鹰一样。有一天,老妈用一种特别好奇的语气跟亚鹰说:“鹰,你说好玩不?你大姐都六十岁的人了,自己都当外婆做奶奶了,还跟小孩子一样,一定要跟我们睡,硬是挤到我跟你爹中间。”不得不承认,这是亚鹰家多么好的家风家传。
其二,把母亲当作最好的朋友——亚鹰做得到,我做不到。
亚鹰身上有鲜明的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是一种正能量,是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就我有限地阅读,孔子、苏东坡,司汤达、卢梭,好多中外名人都有恋母情结。听说在日本,越是精英层,有恋母情结的人越多。
亚鹰的母亲信佛,非常有智慧、有善心。到了她这个年龄,她已经把生命活明白了。正如同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所以一路走来,亚鹰深深地受着母亲影响。直到今天,母亲仍然是亚鹰的精神导师,亚鹰仍然会将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说给母亲听,会在获奖时用撒娇的口气说:“老嬷,我都第一名了,你还不去蒸三个鸡蛋啊,记住,是三个啊!”亚鹰的妻子半开他的玩笑说,“你还没断奶”。特别是书中的许多章节,有亚鹰与母亲的对话,有他母亲的独白,读来回味无穷、茅塞顿开。
其三,把写作当作一种修行——亚鹰做得到,我做不到。
亚鹰崇尚知行合一,追求向上向善。无论在学校读书,还是工作了在报社、在政府办、在国资委、在城管局、在文化局,他都弄得响动很大,干得风生水起。他无比充实,常常忙得像陀螺一样打转。就他这么忙,又不是一个职业的写作者,但他写写写,写个没停。看上去这么一栋平常不过的52栋,这么平凡不过的两个八、九十岁老人,这么平淡无奇的“絮絮叨叨”“一地鸡毛”“生活流水账”,他竟然写出了一百四五十章。而前30章,我仿佛才昨天看完的呀!时间真是匆匆,如朱自清所说的“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亚鹰是把写作当作了他的修行,就像他老母亲日日必做的功课:念经。亚鹰在写作中感受到温暖,分享着爱,批判着丑陋,也表达着感恩,表现出忏悔、反省、自净。当然,还有担当的勇气,怀疑的精神,以及参与推进美好人生、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热情。读了两遍,我愈加坚定地自证了一个命题:只要是有温度的“絮絮叨叨”、有质量的“一地鸡毛”、有情怀的“生活流水账”,它们叠在了一块,融在了一体,其重可比泰山。
贾平凹也把写作当作修行,在长篇小说新作《山本》后记中贾平凹写道:“漫长的写作从来都是一种修行和觉悟的过程。” 亚鹰正是处在这种过程中,生命不止,写作不息;生命不止,修行不息。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