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转型发展,内部审计发挥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绩效审计作为对组织运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的审计业务,其实施的效果与成果运用程度是体现内部审计部门作用的重要维度。当前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已经有所完善,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希望能更好地发挥绩效审计的增值效益。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对价值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资源配置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合规、风险审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推进绩效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适应变化的现实选择。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有一套较完善的评价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的体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和逐步完善绩效审计的体系和审计方式方法,客观独立地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能够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实现价值增值。
绩效审计,也称“经济效益审计”。美国审计总署在1872年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含义,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3E”审计。中国内审协会在2013年发布的《第2202号内部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对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作了规定,同时要求绩效审计要侧重从绩效的角度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对绩效造成的影响。因而,绩效审计的概念外延到中国的金融领域,作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业务之一,可以将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定义为商业银行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同业标准等,对其经营活动开展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建设性地提出改善经营和管理的意见,以促进其稳健经营并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业务。经济性指以最低的资源支出开展经营活动;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即同等资源的投入是否产出最大化;效果性指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绩效审计在实施中利用综合的经营管理数据评价经营管理的水平,但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以真实性、合法合规性为审计重点,且以事后审计方式开展不同,绩效审计更注重于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部分程序可在事前或事中提前介入,更好地为提供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服务。
有助于商业银行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
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的传统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整体盈利能力面临更大压力,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身的绩效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开展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定期审视经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益性,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改善其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其绩效水平。
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绩效审计体系建设
国内绩效审计在国家审计领域的项目中的应用与推广较为普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迫切需要将绩效审计应用于商业银行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完整的评价。在审计实践中加大探索,不断构建和完善适用于商业银行的一套合理且科学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丰富金融行业绩效审计理论,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近年来,金融监管从严从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客观地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绩效审计的运用强化了内部审计部门改善组织运营管理及增加价值的职能。绩效审计对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的评价更加全面、细致、具体,不再局限于事后查错纠弊,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方法选用、审计指标全面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绩效审计通过不断实践,一步步实现完成审计目标与方针具体明确、审计方法与形式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可以强化内部审计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保驾护航的职能。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绩效审计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来说,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更高的要求。绩效审计相对传统审计更加专业,但当前一些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绩效审计的要求无法匹配。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水平,还要有宽阔的视野。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较为复杂且组织机构层级多,审计范围广且难度较大,所以绩效审计工作人员要对法律、经济、财务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以及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技术,同时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审计人员以上胜任能力的不足影响了绩效审计开展的效果。
绩效审计的重心仍是短期盈利效益维度
当前,绩效审计在国内的应用面较窄,主要在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项目等国家审计中运用。商业银行开展绩效审计时间较晚,当前的发展阶段属于初级阶段,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人员对绩效审计缺乏深刻认识,理论、技术、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将绩效审计的重心放在短期盈利效益的评价上,缺乏对政策执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等进行综合评价,未考虑管理水平是否适应长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绩效指标的选取从框架上决定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否足够覆盖审计要点,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内容和结果。通常來讲,需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评价当前盈利能力与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结合。然而当前商业银行绩效审计中容易出现选取指标不够全面的问题,如对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业务拓展指标的选择多以定量为主,缺乏定性指标;在评价盈利能力时,以利润增长情况、业务构成等财务指标为主,缺乏对市场拓展、预期发展计划等非财务指标的分析等。评价指标未能达到要求,审计成果也会大打折扣。
绩效审计资料调阅过程较为繁琐 绩效审计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组织管理情况、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业务活动,涉及银行内部多条线、多部门,调阅资料繁多,部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常常出现拒绝、拖延提供资料或互相推诿的问题,未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充分地获取审计资料是掣肘绩效审计效率的主要问题。
增强审计人员的素养
绩效审计有别于以合规审计为主的财务审计,前者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会因审计对象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审计人员有不同的专业储备。审计人员应集财务、法律、数据、创新等能力于一身,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处理复杂审计业务的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第一,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持续性与专业性,通过不断“充电”,关注审计前沿最新动态,关注银行最新发展动态,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第二,以项目为驱动,以审代训,在审计结束后及时总结,通过共享信息与传承经验的方式促进审计人员队伍共同进步;第三,引导审计人员从点到面、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管理视角去分析与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增强审计人员的审计素养,才能适应绩效审计这一类综合性强的审计业务需求,也有利于增强绩效审计工作有效性,为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对绩效审计理念的宣扬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合规风险类的审计业务上,较少从“3E”角度分析经营管理的情况,因而在业务发展中出现不少为了短期的业务规模而放弃考核资源使用效率。商业银行应增强对绩效审计理念的宣扬,通过全面推进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执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促进资源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改进工作,关注企业长远发展。
完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需要涵盖对银行盈利能力、经营增长、风险防控能力、发展质量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因而构建一套全面、真实指标评价体系尤为关键。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相关性原则,即通过该指标可以客观、准确地衡量管理的绩效;第二,可获得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能通过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他安全可靠的渠道獲得;第三,完善性原则,目前有多种成熟的指标评价体系,但绩效审计灵活性与综合性较强,不可直接套用任一指标体系,审计人员应结合项目特点选择恰当的指标体系,并在项目中不断完善。
转变审计方法以化解“等靠要”审计资料的困局
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可通过开通系统权限获取。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创新大数据工作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和工具,化被动等待为主动系统获取,利用数据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开展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深入挖掘与持续监测,提高获取资料的效率的同时,更能扩大审计的覆盖面,通过传统调阅资料逐一分析的方法难以发现问题。
绩效审计有助于商业银行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绩效审计体系建设,有助于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在商业银行全面推行绩效审计的迫切性日益增强。虽然国内已逐步探索绩效审计,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增强审计人员的素养,增强对绩效审计理念的宣扬,完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转变审计方法以化解“等靠要”审计资料的困局等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绩效审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顺德农村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对价值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资源配置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合规、风险审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推进绩效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适应变化的现实选择。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有一套较完善的评价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的体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和逐步完善绩效审计的体系和审计方式方法,客观独立地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能够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实现价值增值。
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也称“经济效益审计”。美国审计总署在1872年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含义,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3E”审计。中国内审协会在2013年发布的《第2202号内部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对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作了规定,同时要求绩效审计要侧重从绩效的角度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对绩效造成的影响。因而,绩效审计的概念外延到中国的金融领域,作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业务之一,可以将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定义为商业银行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同业标准等,对其经营活动开展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建设性地提出改善经营和管理的意见,以促进其稳健经营并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业务。经济性指以最低的资源支出开展经营活动;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即同等资源的投入是否产出最大化;效果性指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绩效审计在实施中利用综合的经营管理数据评价经营管理的水平,但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以真实性、合法合规性为审计重点,且以事后审计方式开展不同,绩效审计更注重于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部分程序可在事前或事中提前介入,更好地为提供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服务。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意义
有助于商业银行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
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的传统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整体盈利能力面临更大压力,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身的绩效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开展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定期审视经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益性,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改善其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其绩效水平。
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绩效审计体系建设
国内绩效审计在国家审计领域的项目中的应用与推广较为普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迫切需要将绩效审计应用于商业银行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完整的评价。在审计实践中加大探索,不断构建和完善适用于商业银行的一套合理且科学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丰富金融行业绩效审计理论,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近年来,金融监管从严从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客观地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绩效审计的运用强化了内部审计部门改善组织运营管理及增加价值的职能。绩效审计对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的评价更加全面、细致、具体,不再局限于事后查错纠弊,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方法选用、审计指标全面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绩效审计通过不断实践,一步步实现完成审计目标与方针具体明确、审计方法与形式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可以强化内部审计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保驾护航的职能。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中的现状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绩效审计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来说,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更高的要求。绩效审计相对传统审计更加专业,但当前一些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绩效审计的要求无法匹配。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水平,还要有宽阔的视野。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较为复杂且组织机构层级多,审计范围广且难度较大,所以绩效审计工作人员要对法律、经济、财务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以及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技术,同时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审计人员以上胜任能力的不足影响了绩效审计开展的效果。
绩效审计的重心仍是短期盈利效益维度
当前,绩效审计在国内的应用面较窄,主要在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项目等国家审计中运用。商业银行开展绩效审计时间较晚,当前的发展阶段属于初级阶段,商业银行中的管理人员对绩效审计缺乏深刻认识,理论、技术、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将绩效审计的重心放在短期盈利效益的评价上,缺乏对政策执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等进行综合评价,未考虑管理水平是否适应长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绩效指标的选取从框架上决定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否足够覆盖审计要点,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内容和结果。通常來讲,需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评价当前盈利能力与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结合。然而当前商业银行绩效审计中容易出现选取指标不够全面的问题,如对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业务拓展指标的选择多以定量为主,缺乏定性指标;在评价盈利能力时,以利润增长情况、业务构成等财务指标为主,缺乏对市场拓展、预期发展计划等非财务指标的分析等。评价指标未能达到要求,审计成果也会大打折扣。
绩效审计资料调阅过程较为繁琐 绩效审计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组织管理情况、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业务活动,涉及银行内部多条线、多部门,调阅资料繁多,部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常常出现拒绝、拖延提供资料或互相推诿的问题,未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充分地获取审计资料是掣肘绩效审计效率的主要问题。
解决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现状问题的对策
增强审计人员的素养
绩效审计有别于以合规审计为主的财务审计,前者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会因审计对象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审计人员有不同的专业储备。审计人员应集财务、法律、数据、创新等能力于一身,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处理复杂审计业务的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第一,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持续性与专业性,通过不断“充电”,关注审计前沿最新动态,关注银行最新发展动态,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第二,以项目为驱动,以审代训,在审计结束后及时总结,通过共享信息与传承经验的方式促进审计人员队伍共同进步;第三,引导审计人员从点到面、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管理视角去分析与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增强审计人员的审计素养,才能适应绩效审计这一类综合性强的审计业务需求,也有利于增强绩效审计工作有效性,为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增强对绩效审计理念的宣扬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合规风险类的审计业务上,较少从“3E”角度分析经营管理的情况,因而在业务发展中出现不少为了短期的业务规模而放弃考核资源使用效率。商业银行应增强对绩效审计理念的宣扬,通过全面推进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执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促进资源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改进工作,关注企业长远发展。
完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需要涵盖对银行盈利能力、经营增长、风险防控能力、发展质量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因而构建一套全面、真实指标评价体系尤为关键。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相关性原则,即通过该指标可以客观、准确地衡量管理的绩效;第二,可获得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该能通过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他安全可靠的渠道獲得;第三,完善性原则,目前有多种成熟的指标评价体系,但绩效审计灵活性与综合性较强,不可直接套用任一指标体系,审计人员应结合项目特点选择恰当的指标体系,并在项目中不断完善。
转变审计方法以化解“等靠要”审计资料的困局
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可通过开通系统权限获取。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创新大数据工作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和工具,化被动等待为主动系统获取,利用数据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开展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深入挖掘与持续监测,提高获取资料的效率的同时,更能扩大审计的覆盖面,通过传统调阅资料逐一分析的方法难以发现问题。
总 结
绩效审计有助于商业银行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绩效审计体系建设,有助于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在商业银行全面推行绩效审计的迫切性日益增强。虽然国内已逐步探索绩效审计,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增强审计人员的素养,增强对绩效审计理念的宣扬,完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转变审计方法以化解“等靠要”审计资料的困局等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绩效审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顺德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