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科技人才规模与质量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中美关系嬗变的背景下,中美对科技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高校作为开展前沿性、基础性研究的主阵地,其培养的科技人才规模与质量决定了一国的科技实力及发展潜力。基于国内外统计数据与政策文件,对比中美高校科技人才规模与质量现状,研判我国科技人才储备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提出从增加高校科研经费、增强高校国际科技人才吸引力等方面着力缩小差距,进一步将人力资源的规模优势升级转化为质量优势,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伟大目标。
其他文献
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力量,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出着力构建个人、教育、学术、支持、制度五位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探索,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文
婚姻法向民法的回归不应仅是具体规则层面的回归,《民法典》婚姻编对于其他编规则的参照适用应当尽可能保守和谨慎.婚姻法与财产法规则之间存在三对基本矛盾,即伦理秩序与权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百年之际,为传承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百年传统,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共同主办,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承办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5月13日在杭州召开.
“强基计划”作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最新举措,肩负国家赋予的多重使命,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推行、高校的积极配合和学界的普遍肯定,呈现一片“火热”之势。“强基计划”虽然整体上开局良好,但也存在部分试点高校招生“遇冷”的现象,影响制度预期成效。基于考试制度的指挥棒效应分析,“强基计划”部分“遇冷”的原因在于选拔门槛较高,利害性和竞争性尚未凸显,并非相对唯一和排他。为破除“遇冷”现象,政府应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校考权重;高校需落实培养方案,彰显制度优越性;学生应跳出狭隘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保障人民群众入学机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经验,为高校招生政策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
按照权利保护范围的明确性由强到弱排序,《民法典》中的人格权类型可分为绝对性人格权、有名框架性人格权与无名框架性人格权.绝对性人格权对应生命、身体、躯体健康等物质性
世界高等教育旧有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中国高等教育逐渐由世界边缘走向中心,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关系逐渐由以美国为师变为平起平坐,各种对中美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和判断纷纷涌
借鉴模糊断点回归研究设计,通过测量大学教育收益率,实证评估了高校扩招政策对乡城转移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工具变量的第一阶段回归发现高校扩招政策推动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工资水平发生向上“跳跃”;第二阶段回归在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大学教育能将全体、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19.2、13.1以及33.3个百分点;进一步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大学教育的异质性增收特征表现为“V”型曲线,但高校扩招政策客观上扩大了乡城转移劳动力的组内工资差异。实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科学评估经济转型时期高校
在研究“大学如何影响学生”这一项目40年后,为帮助大学教师和管理者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包括6个基本特征的工作指南:适度挑战学生、让学生积极应对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