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心理、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试图探讨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问题。本文认为,增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一要紧贴生活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要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要完善育人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关键词:学校德育;有效性;心理健康;育人网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25-1
一、紧贴生活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全员育人。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我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实行教师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岗位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德育导师制。如此,就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学校育人的水平。
2.强化载体建设。
德育不能空对空,需要“抓手”,这个最有效的抓手就是德育课程。我校是这样做的:一是开发校本德育教材《乐余高中优秀学生案例选编》,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典型事迹汇编成书,供全体学生学习,以典型事例激发在校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二是不断开展励志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学名人励志,悟成长之路,读一本励志书,话一份感悟,学生自己励志“座右铭”评选,学习典型、励志成才等主题活动。
3.强化主题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紧紧围绕“和谐·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思想素质。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撰写参加活动的体会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二、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阅历、个性心理以及遭遇到的人生问题等不尽相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理应多样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按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积极强化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出台《乐余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方案》,通过“寻找微笑”摄影展、心理漫画比赛、心理电影展、校园心理剧创作等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更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努力创建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通过开展团体辅导、进行个别咨询、举办“心理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财力、人力、物力等的支持,更需要我们全体教育教师的积极探索,树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为形成学生良好健康心理保驾护航。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交流。
佳信思维学派认为,充分的交流可以创造价值。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的指导、服务和辐射作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交流,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专题研讨,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互动,我们发现:学校的许多教师育人水平提升了,师生关系也和谐了。
三、完善育人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1.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毫不夸张地讲,家庭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张家港分校资源,组建“林老师”讲师团,不断壮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义务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
2.着力提升社区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这个阵地,发挥社区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社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诉求。具体做法是:着力加强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利用其教育资源,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等假日社会实践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离校不离教。实践证明:社区有学校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3.着力优化校外德育队伍。
德育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不断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切实加强与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联系,积极组建由学校德育基地人员、社区单位代表、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校外“大德育”队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事实证明:校外德育队伍也是一种德育资源,而且是最优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邱广欣.让德育回归生活的十项创新举措[J].青年教师,2006(05).
关键词:学校德育;有效性;心理健康;育人网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25-1
一、紧贴生活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全员育人。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我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实行教师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岗位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德育导师制。如此,就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学校育人的水平。
2.强化载体建设。
德育不能空对空,需要“抓手”,这个最有效的抓手就是德育课程。我校是这样做的:一是开发校本德育教材《乐余高中优秀学生案例选编》,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典型事迹汇编成书,供全体学生学习,以典型事例激发在校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二是不断开展励志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学名人励志,悟成长之路,读一本励志书,话一份感悟,学生自己励志“座右铭”评选,学习典型、励志成才等主题活动。
3.强化主题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紧紧围绕“和谐·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思想素质。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撰写参加活动的体会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二、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阅历、个性心理以及遭遇到的人生问题等不尽相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理应多样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按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积极强化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出台《乐余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方案》,通过“寻找微笑”摄影展、心理漫画比赛、心理电影展、校园心理剧创作等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更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努力创建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通过开展团体辅导、进行个别咨询、举办“心理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财力、人力、物力等的支持,更需要我们全体教育教师的积极探索,树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为形成学生良好健康心理保驾护航。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交流。
佳信思维学派认为,充分的交流可以创造价值。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的指导、服务和辐射作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交流,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专题研讨,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互动,我们发现:学校的许多教师育人水平提升了,师生关系也和谐了。
三、完善育人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1.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毫不夸张地讲,家庭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张家港分校资源,组建“林老师”讲师团,不断壮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义务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
2.着力提升社区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这个阵地,发挥社区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社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诉求。具体做法是:着力加强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利用其教育资源,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等假日社会实践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离校不离教。实践证明:社区有学校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3.着力优化校外德育队伍。
德育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不断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切实加强与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联系,积极组建由学校德育基地人员、社区单位代表、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校外“大德育”队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事实证明:校外德育队伍也是一种德育资源,而且是最优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邱广欣.让德育回归生活的十项创新举措[J].青年教师,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