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试题中的“歧议”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一道作文命题说起 1991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是《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写自己学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则写自己学别人写的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学钓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来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短语,上述的不同理解正是因为对作文题语法结构层次的不同分析而产生的: a.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b.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这两种理解都合逻辑,合情理,也合乎语法规则,因此,尽管有的考生写了看来与“学作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钓鱼”,也不能判为“脱题”,因为该考生看过一篇《钓鱼》 1. Starting with a essay proposition The 1991 Fujian Provincial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 essay titled “One of the Things I Remember in Learning Composition,” and some candidates wrote one thing in their own writing and writing process. Some candidates wrote their own studies. One of the essays written by others (such as learning to fish). Why does this happen? The original essay question itself is an ambiguous phrase. The abo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is due to the different analysis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essay question: a. I remember a thing in my essay b One thing I remember in my essay writing was logical, reasonable, and grammatical. Therefore, although some candidates wrote “seeking fishing that seems to be incomprehensible with the ”learning composition“. ”Can’t be judged as “off the question” because the candidate saw a “fishing”
其他文献
1994年市政府为教育办的十件实事1.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指定100家办得好的工厂、农场、商店、市政服务等企业、单位无偿接待大、中、小学生参加
认识他的领导,都夸他敢想敢干,执行力强;熟悉他的朋友,都说他务实进取,责任心强;了解他的同事,都赞他随和睿智,人情味浓。他从山城通化到省城长春,他从一线工人再到企业经理,
新年伊始,中共公安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陈立贵,县委办副主任丁章雄等一行到县档案局调研。陈立贵一行认真听取了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汇报,并对县档案局荣获2008年全
人人都想拣现成。希望学校能生产一个上进、学习不懈、品格正直的孩子给我;保姆可以培养出一个健康、生活习惯良好的孩子;老天怜悯人间的情苦,所以制造了一个永远都对我温柔
电线和线杆电线高傲地对线杆说:“电流是从我身上通过的……”线杆回答:“可是,你攀着我的肩膀呢!”落花和霜落花抱怨霜说:“要不是你来,我还能继续开放呢!”霜笑了,语重心长
一大年初二回到了家乡江汉平原的一个小县,不论是县城还是乡村,家乡这几年表面上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县城高楼林立,人群熙熙攘攘,晚上霓虹灯闪烁,KTV、酒店、茶楼、娱乐城、休
历史学家追溯一个地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有很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是所有标尺的基准之一。  中国自古将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工,即手工业者。从生活用具到宏伟建筑,工匠们用智慧和双手塑造一个又一个地球形象。他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鲁班与墨子:  改变战争的两位工匠  若论鲁班和墨子在工匠史中的地位,有一点足以证明——中学课文里一篇《公输般》的文章,就是讲述两人的故事。  鲁
骗取医保,反得援助?2012年7月,41岁的北京男人廖丹发了一条微博,成为热门人物:“五年前我爱人得了尿毒症,她非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只能自费透析。积蓄花完,我俩都
一切均在发生改变,但有一个定理不变,那就是:变,则通。微信微信刚推出之时,很多人并未看出它与Q Q的区分,认为只是多了一个语音会话功能罢了。与微博相比,微信的优势也不那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