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
有人说,扫雷官兵是“刀尖上的舞者”,和平年代,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每向前一步都是在用生命前进,都是在叩响死神的大门。
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的一枚加重手榴弹,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让战友艾岩退后,独自查明情况。因遭遇手榴弹爆炸,杜富国身负重伤,失去了双手双眼。
杜富国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双手双眼献给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生死誓言。
谁是最可爱的人?60多年前魏巍的一部名篇感动了无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藉此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依然亮丽如昔。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杜富国在雷场上一次次“让我来”的英勇壮举对这个时代之问作出了最准确的回答,他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你退后,让我来!”
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约130万枚地雷遍布161个混乱雷场,它们隐匿在农田或山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雷性能已经极不稳定,一场大雨、一块碎石,都可能导致地雷爆炸。战争遗留下来的雷患,让不少村寨成了“地雷村”。上万亩耕地因雷患而撂荒,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在中越边境的几次大规模排雷中,我军应用了最为全面的排雷手段,不过这些手段仅限于平坦的地面和机械设备能够抵达的地区,在山高林密的中越边境,工程机械甚至无法进入其中,因此更多的还是依靠士兵人工排雷。
2015年,部队选拔骨干组建扫雷大队,杜富国从边防部队主动申请加入扫雷队。谁都知道扫雷危险,但杜富国依然递交了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杜富国还将自己的微信昵称改为“雷神”。他说,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每多排除一颗地雷,老百姓就多了一分安全和希望。
刚到扫雷部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掌握排雷理论和技术十分吃力,首次理论摸底考试没有及格。
一向不服输的他把排雷理论知识点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背,几本扫雷教材都被他翻得卷了边,里面满是圈圈点点的红笔标注。熄灯后,大家都休息了,他还时常打着手电筒学习。
排雷理论别人学1个小时,他就学两个小时。从不及格到 90 分,他用了 45 天,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所有课目被评为全优。
2018年9月,义务兵退役工作开始。已满服役期的中士杜富国12月份也面临退伍。有战友问他“走不走”,杜富国坚定地表示:“活儿还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
3年间,杜富国1000 余次进出生死雷场,排除了 2400 多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
雷场险象环生,随时都有意外发生。在山高坡陡的雷区,即使世界上最先进的扫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扫雷兵只能用探雷器扫、用手排。谁多排一颗雷,危险就多一分。这个道理,任何一名扫雷兵都清楚,杜富国却总是让同组作业的战友退后,在雷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我来!”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探到 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后,没等班长命令,杜富国便说“班长,这种小事,让我来就行了”,就匍匐到地雷前开始作业……
天保口岸4号洞,是地雷爆炸物最多、危险系数最高的雷场。杜富国和战友唐世杰发现了1枚处于战斗状态的火箭弹,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他让唐世杰撤回安全区,独自一人排除险情。
排了一层还有一层,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炮弹窝子”。这天下午,杜富国在这里共搜出4枚火箭弹和20多枚爆炸物,其中既有诡计装置的反坦克地雷,也有罕见的抛撒雷,还有倒置的绊发雷。
“只要有危险,他就要自己上。”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说。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和战友们按计划进入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不久,身为组长的杜富国发现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手榴弹,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下面可能还埋着一个雷窝。
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对同组战友艾岩大声说:“你退后,让我来!”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手榴弹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艾岩那一侧……
巨大的冲击波夹杂着烧黑的砂石砸了过来,一团火焰腾空而起。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身上的防护服瞬间炸成了棉絮状。他顿时倒在血泊之中,当场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也正是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外的艾岩,只受了些皮外伤。
“无论是在连队还是在别处,都是在为国家、为百姓奉献,我渴望着更多的牺牲奉献。”
这句话,是杜富国没有英勇负伤之前日记里的内心独白。在生与死的考验下,杜富国用行动兑现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誓言,用责任与担当诠釋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自己的青春之歌。
“我自己来,我能行”
从黑暗中醒来,眼前仍是一片黑暗。地雷爆炸夺去了杜富国的双手和双眼。但当病房窗外又吹响起床号,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
2018年年底,杜富国转入西南医院继续康复治疗。面朝隔壁陆军军医大学的窗户,每天准时响起或嘹亮或悠扬的军号。这些起床号、开饭号、熄灯号等,仍然是他生活的节奏。
早上6点半,杜富国在军号声中起床。
杜富国摸到放在床头的T恤,用残臂夹起、撑开,用脸蹭碰衣服,寻找商标的“毛刺”,把有商标的一面挪到面前,举过头顶,往身上套下。
穿好衣服,杜富国伸出残臂,开始整理床上的被子。闻声进来的护工,试图伸手帮他一把。他轻轻推开,说:“让我自己来,我能行。” 从将被子在床上平整铺开,到一点点拉抻,再折成豆腐块状,杜富国用了10多分钟。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是杜富国保持的习惯。“虽然看不见,但感觉得到整洁,觉得自己还在部队。”他说。
失去双眼和双手一年后,如今杜富国已经能一个人完成日常洗漱穿衣。
每个刚接触杜富国的人,都小心翼翼,怕不小心问到他的伤处。但他自己却终日笑呵呵,喜欢把空空的袖管甩来甩去。刚告诉他失去双眼双手时,医院还专门安排了心理疏导,但没料到,杜富国平静地接受了,还反过来安慰别人。
“我能行”,这是杜富国在康复治疗期间,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看来,杜富国的确不同于常人,无比坚强又十分乐观。常人在伤残之后,一般都会经历休克震惊期、幻想期、愤怒期、抑郁期、适应期等几个阶段的情绪变化,但杜富国转诊之初就满怀希望,在治疗中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愤怒期与抑郁期。
这一点,让所有接触杜富国的医生与护士都十分惊讶。最初做眼部护理时,每天都要洗眼三四次,那种疼痛,一般人难以承受,但杜富国从未喊过一次痛,反而总是会鼓励护士:“护士,你不要怕,我不怕痛,你大胆洗吧!”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杜富国在康复治疗、训练期间始终坚持的原则。杜富国说:“大家总守在身边,什么事都帮我做好了,我就什么都学不会。”
负伤后的杜富国,始终以坚韧乐观的品格保持着奋斗冲锋的姿态,直面挫折困难,不断地战胜自己。手术后一个半月,杜富国就在病床上开始支起双肘做平板支撑;3 个月后,就尝试着在跑步机上练习跑步,如今13分钟多就能跑完 3 公里,比一般成年男子速度还要快。“虽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和战友并肩战斗,但军人的标准不能降。”杜富国说。
人们说,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有人去给杜富国加油鼓劲,却被坚强的他所感染;有人想给他力量,却从他身上汲取到力量。这,大概就是英雄本身的模样。
“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
有人问杜富国,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只简短地答道:“战胜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自己,以后才能活得更阳光。”
从黑暗中醒来,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他看到的不只是黑暗,还有光芒。
从昏迷中醒来的杜富国,也曾一度心乱如麻,但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他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毅力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测。虽然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但还有一双健全的腿,还有一双耳朵,还能说话,还有很多战友、朋友,“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在病床上,杜富国就开始调整心态,重新规划未来——先做到生活自理,继而学习新的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杜富国现在有了自己新的人生规划,他每天除了进行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还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练习播音技能。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
为早日实现梦想,杜富国积极练习普通话。吐字、发声,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杜富国学得很吃力。那次受伤,除了眼睛和双手,他的肺部和声带也受到一些损伤。“虽然我的水平离专业播音员还差得很远,但就像当初学扫雷一样,即使从零开始,只要不断坚持,一定能进步。”杜富国说。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南陆之声。晚上8点,陪伴每一个身穿迷彩的你,我是今晚主播杜富国……”2020年3月,由“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担任主播的“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依托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正式开播。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雷场,我还会说出那句:你退后,让我来!”麦克风前,声音响起,把听众带回到那个生死瞬间。在那次边境扫雷行动中,杜富国为了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血染雷场。这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感动了中国,生动展示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2019年11月16日,扫雷官兵手拉手,踏过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的最后一块雷场。“死亡地带”归于和平,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昨天英雄的事迹、今天英雄精神的传承。
“我们扫过的雷场,每一寸土地都是绝对安全的,我们用自己的双脚蹚过,是为了让老百姓放心。”受到杜富國保护的战士艾岩说。
身为英雄的战友,扫雷大队很多官兵,递交了继续参加扫雷任务的申请书。他们将替杜富国继续扫雷,用军人特有的方式告诉战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3年时间,杜富国和战友们去的时候还是荒草丛生的雷区,走的时候已经长满了庄稼。
失去双眼的杜富国眼前虽然一片漆黑,但他给边民带来的却是光明。他和战友们3年来征服的57.6平方公里雷区,如今已变成村民安心耕种的田园。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精神,已深深地印在了这片土地上,印在了百姓的心里。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英雄,他们,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有人说,扫雷官兵是“刀尖上的舞者”,和平年代,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每向前一步都是在用生命前进,都是在叩响死神的大门。
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的一枚加重手榴弹,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让战友艾岩退后,独自查明情况。因遭遇手榴弹爆炸,杜富国身负重伤,失去了双手双眼。
杜富国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双手双眼献给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生死誓言。
谁是最可爱的人?60多年前魏巍的一部名篇感动了无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藉此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依然亮丽如昔。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杜富国在雷场上一次次“让我来”的英勇壮举对这个时代之问作出了最准确的回答,他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你退后,让我来!”
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约130万枚地雷遍布161个混乱雷场,它们隐匿在农田或山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雷性能已经极不稳定,一场大雨、一块碎石,都可能导致地雷爆炸。战争遗留下来的雷患,让不少村寨成了“地雷村”。上万亩耕地因雷患而撂荒,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在中越边境的几次大规模排雷中,我军应用了最为全面的排雷手段,不过这些手段仅限于平坦的地面和机械设备能够抵达的地区,在山高林密的中越边境,工程机械甚至无法进入其中,因此更多的还是依靠士兵人工排雷。
2015年,部队选拔骨干组建扫雷大队,杜富国从边防部队主动申请加入扫雷队。谁都知道扫雷危险,但杜富国依然递交了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杜富国还将自己的微信昵称改为“雷神”。他说,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每多排除一颗地雷,老百姓就多了一分安全和希望。
刚到扫雷部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掌握排雷理论和技术十分吃力,首次理论摸底考试没有及格。
一向不服输的他把排雷理论知识点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背,几本扫雷教材都被他翻得卷了边,里面满是圈圈点点的红笔标注。熄灯后,大家都休息了,他还时常打着手电筒学习。
排雷理论别人学1个小时,他就学两个小时。从不及格到 90 分,他用了 45 天,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所有课目被评为全优。
2018年9月,义务兵退役工作开始。已满服役期的中士杜富国12月份也面临退伍。有战友问他“走不走”,杜富国坚定地表示:“活儿还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
3年间,杜富国1000 余次进出生死雷场,排除了 2400 多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
雷场险象环生,随时都有意外发生。在山高坡陡的雷区,即使世界上最先进的扫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扫雷兵只能用探雷器扫、用手排。谁多排一颗雷,危险就多一分。这个道理,任何一名扫雷兵都清楚,杜富国却总是让同组作业的战友退后,在雷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我来!”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探到 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后,没等班长命令,杜富国便说“班长,这种小事,让我来就行了”,就匍匐到地雷前开始作业……
天保口岸4号洞,是地雷爆炸物最多、危险系数最高的雷场。杜富国和战友唐世杰发现了1枚处于战斗状态的火箭弹,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他让唐世杰撤回安全区,独自一人排除险情。
排了一层还有一层,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炮弹窝子”。这天下午,杜富国在这里共搜出4枚火箭弹和20多枚爆炸物,其中既有诡计装置的反坦克地雷,也有罕见的抛撒雷,还有倒置的绊发雷。
“只要有危险,他就要自己上。”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说。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和战友们按计划进入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不久,身为组长的杜富国发现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手榴弹,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下面可能还埋着一个雷窝。
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对同组战友艾岩大声说:“你退后,让我来!”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手榴弹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艾岩那一侧……
巨大的冲击波夹杂着烧黑的砂石砸了过来,一团火焰腾空而起。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身上的防护服瞬间炸成了棉絮状。他顿时倒在血泊之中,当场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也正是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外的艾岩,只受了些皮外伤。
“无论是在连队还是在别处,都是在为国家、为百姓奉献,我渴望着更多的牺牲奉献。”
这句话,是杜富国没有英勇负伤之前日记里的内心独白。在生与死的考验下,杜富国用行动兑现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誓言,用责任与担当诠釋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自己的青春之歌。
“我自己来,我能行”
从黑暗中醒来,眼前仍是一片黑暗。地雷爆炸夺去了杜富国的双手和双眼。但当病房窗外又吹响起床号,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
2018年年底,杜富国转入西南医院继续康复治疗。面朝隔壁陆军军医大学的窗户,每天准时响起或嘹亮或悠扬的军号。这些起床号、开饭号、熄灯号等,仍然是他生活的节奏。
早上6点半,杜富国在军号声中起床。
杜富国摸到放在床头的T恤,用残臂夹起、撑开,用脸蹭碰衣服,寻找商标的“毛刺”,把有商标的一面挪到面前,举过头顶,往身上套下。
穿好衣服,杜富国伸出残臂,开始整理床上的被子。闻声进来的护工,试图伸手帮他一把。他轻轻推开,说:“让我自己来,我能行。” 从将被子在床上平整铺开,到一点点拉抻,再折成豆腐块状,杜富国用了10多分钟。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是杜富国保持的习惯。“虽然看不见,但感觉得到整洁,觉得自己还在部队。”他说。
失去双眼和双手一年后,如今杜富国已经能一个人完成日常洗漱穿衣。
每个刚接触杜富国的人,都小心翼翼,怕不小心问到他的伤处。但他自己却终日笑呵呵,喜欢把空空的袖管甩来甩去。刚告诉他失去双眼双手时,医院还专门安排了心理疏导,但没料到,杜富国平静地接受了,还反过来安慰别人。
“我能行”,这是杜富国在康复治疗期间,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看来,杜富国的确不同于常人,无比坚强又十分乐观。常人在伤残之后,一般都会经历休克震惊期、幻想期、愤怒期、抑郁期、适应期等几个阶段的情绪变化,但杜富国转诊之初就满怀希望,在治疗中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愤怒期与抑郁期。
这一点,让所有接触杜富国的医生与护士都十分惊讶。最初做眼部护理时,每天都要洗眼三四次,那种疼痛,一般人难以承受,但杜富国从未喊过一次痛,反而总是会鼓励护士:“护士,你不要怕,我不怕痛,你大胆洗吧!”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杜富国在康复治疗、训练期间始终坚持的原则。杜富国说:“大家总守在身边,什么事都帮我做好了,我就什么都学不会。”
负伤后的杜富国,始终以坚韧乐观的品格保持着奋斗冲锋的姿态,直面挫折困难,不断地战胜自己。手术后一个半月,杜富国就在病床上开始支起双肘做平板支撑;3 个月后,就尝试着在跑步机上练习跑步,如今13分钟多就能跑完 3 公里,比一般成年男子速度还要快。“虽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和战友并肩战斗,但军人的标准不能降。”杜富国说。
人们说,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有人去给杜富国加油鼓劲,却被坚强的他所感染;有人想给他力量,却从他身上汲取到力量。这,大概就是英雄本身的模样。
“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
有人问杜富国,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只简短地答道:“战胜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自己,以后才能活得更阳光。”
从黑暗中醒来,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他看到的不只是黑暗,还有光芒。
从昏迷中醒来的杜富国,也曾一度心乱如麻,但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他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毅力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测。虽然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但还有一双健全的腿,还有一双耳朵,还能说话,还有很多战友、朋友,“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在病床上,杜富国就开始调整心态,重新规划未来——先做到生活自理,继而学习新的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杜富国现在有了自己新的人生规划,他每天除了进行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还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练习播音技能。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
为早日实现梦想,杜富国积极练习普通话。吐字、发声,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杜富国学得很吃力。那次受伤,除了眼睛和双手,他的肺部和声带也受到一些损伤。“虽然我的水平离专业播音员还差得很远,但就像当初学扫雷一样,即使从零开始,只要不断坚持,一定能进步。”杜富国说。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南陆之声。晚上8点,陪伴每一个身穿迷彩的你,我是今晚主播杜富国……”2020年3月,由“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担任主播的“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依托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正式开播。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雷场,我还会说出那句:你退后,让我来!”麦克风前,声音响起,把听众带回到那个生死瞬间。在那次边境扫雷行动中,杜富国为了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血染雷场。这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感动了中国,生动展示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2019年11月16日,扫雷官兵手拉手,踏过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的最后一块雷场。“死亡地带”归于和平,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昨天英雄的事迹、今天英雄精神的传承。
“我们扫过的雷场,每一寸土地都是绝对安全的,我们用自己的双脚蹚过,是为了让老百姓放心。”受到杜富國保护的战士艾岩说。
身为英雄的战友,扫雷大队很多官兵,递交了继续参加扫雷任务的申请书。他们将替杜富国继续扫雷,用军人特有的方式告诉战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3年时间,杜富国和战友们去的时候还是荒草丛生的雷区,走的时候已经长满了庄稼。
失去双眼的杜富国眼前虽然一片漆黑,但他给边民带来的却是光明。他和战友们3年来征服的57.6平方公里雷区,如今已变成村民安心耕种的田园。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精神,已深深地印在了这片土地上,印在了百姓的心里。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英雄,他们,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