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原著与方法论教学两大支点 夯实经济学人才培养基础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对象与面临的现实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时,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先进理念、良好心态、优良品德、优秀素质、卓越才能、创新理念的思想家、企业家及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人。为了完成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使命,经济学教育必须把握住原著教学和方法论教学两大支点。
  关键词: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使命;支点
  
  后改革时代经济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研究和创新能力。因此,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立足原著教学与方法论教学两大支点,夯实经济学人才培养基础:一是加强原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他们提供思想源泉,夯实创新的理论基础;二是加强现代经济学方法训练,使学生能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开展经济学分析,夯实创新的方法论基础。
  
  一、后改革时代经济学教育背景的变化
  
  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一系列的转型,改革的主题由“发展”转向“和谐”,改革的性质由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转变为对生产力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任务由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分离化”转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一体化”,改革的途径由“市场化”转变为“市场-计划”一体化。这些转型使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对象和面临的现实背景发生了变化。
  
  1 经济学教育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后改革时代的来临使经济学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大学教育的对象是“90后”的新生代。90后新生代的优点:一是观念新,接受新事物快,与国际接轨程度高;二是知识面宽,掌握的资料多;三是信息化意识与技能强,新技术运用水平高。90后新生代的缺点:一是在单一环境中成长,缺乏社会实践,对中国社会现实缺乏了解;二是受社会和家庭的溺爱,吃苦精神不够;三是大学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导致90后大学生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读书越来越不专一。90后的大学生被动听课多,主动读书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缺乏思想深度;应用现代教学设备多,动手与文字表达能力差。
  
  2 经济学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
  后改革时代不仅教育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经济学教育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中国经济学教育面临新的现实问题。
  第一,后改革时代是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商品经济自身的开放性、竞争性、求利性、盲目性,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与行为的嬗变,产生了多元并存的价值观。如本位观念、竞争观念、求利观念、功利观念、金钱至上观念、享乐主义观念等等。价值观念多元化来自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进入后改革时代,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之下的多种利益主体进一步发生分化,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利益调整、变化与重构,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冲突与失衡。价值观念多元化给经济学教育带来了严重挑战,导致教育短期行为严重,忽视理论教育。
  第二,后改革时代是缺乏思想创新的时代。从社会大背景看,由于市场经济追逐利益,整个社会形成了强烈的物质主义倾向,人们更注重实际。表现在经济学教育上,就是过于重视技能与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思想教育,经济学教育进入到一个缺乏思想创新的时代:一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普遍掌握,而缺乏思想理念,形成了整个社会“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二是强调技术性、专业性教育,而忽视基础理论教育,造成了大学教育“有技术、没理论”的现象。三是重视方法、技巧,强调模型构建、数据分析、计量分析,而忽视经济学基础理论与思想教育,导致经济学教育“有方法、没思想”的后果。
  第三,后改革时代是大学功能模糊的时代。在后改革时代,大学越来越成为一种“国家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和“就业培训机构”。而回归本源,大学功能应当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面对大学创造知识、培养大师的功能越来越退化的形势,必须对大学进行“瘦身运动”,剥离强加在大学上的一些附属功能。
  
  二、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使命
  
  我们认为,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先进理念、良好心态、优良品德、优秀素质、卓越才能、创新理念的专家学者型优秀人才、企业家型优秀人才、社会组织领导型优秀人才。
  
  1 人才类型及其标准
  第一类型:具有创新理念的专家学者。经济学专业首先要培养专家学者型人才,也就是要培养经济学家。专家学者型的优秀人才的培养标准应该包括学术品格、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创新思维等四个方面:
  第二类型:具有创新精神与思想的企业家。经济学专业不仅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应用型拔尖人才,在我国现阶段特别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型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创新思想的企业家。
  第三类型:具有创新思想的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后改革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矛盾与新问题,社会管理显得十分重要。针对这一要求,经济专业要注重培养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强化社会管理与服务。
  
  2 优秀人才素质的构成
  从经济学优秀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出发,经济学专业优秀人才的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先进观念。经济学专业优秀人才首先要适应知识经济和后改革时代的特征,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而先进思想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实行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条件。经济学优秀人才应该具有市场经济的创新观念、自主观念、竞争观念、利益观念、差别观念、动态观念及交际观念等。第二,诚实品德。经济学专业优秀人才,不论是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还是从事经济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以及诚实的品德、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第三,良好素质。后改革时代的特点要求经济学专业的优秀人才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经济学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管理技能素质等基本素质。第四,卓越能力。经济学专业优秀人才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操作能力。
  
  3 理论素质的决定性
  在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素质。只有具有理论素质,才能增强理性思维以及运用理论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论素质决定于三个难度,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脚怀和视野有广度。
  理论素质源于认真研读与思考,特别是对经典者作的研读。大学生的理论素质需要通过原著教学来提高,原著是思想的来源与启迪。同时,有了理论素质还需要表达出来,表达是技术问题、方法问题。因此,经济学教育使命的完成,必须抓好原著教学和方法论教学。
  
  三、后改革时代经济学教育的两大支点
  从后改革时代的特征出发,顺应经济学学科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后改革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使命,并结合西北大学经济学教育的经验,后改革时代经济学教育必须抓好两大支点:
  
  1 加强原著教学
  经济学原著的范畴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著作、经济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与经济学相关的其他经典著作。原著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经济学经典著作,开展课堂讨论,把握原著内容的精神实质,并联系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通过原著教学,重点讲授部分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阅读经济学著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经济学专业知识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素质打下基础,为后改革时代的经济学人才提供思想源泉。
  西北大学经济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原著教学,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资本论》教学与研究。长期以来坚持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开设《资本论》课程,在经济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把《资本论》作为核心课程。经过常年实践,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从事《资本论》教学,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相结合。第二,“影响世界的20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的教学与研究。从经济学说史上选择了20位经济学家,包括亚当·斯密、威廉·配第、马歇尔、李嘉图、马尔萨斯、马克思、熊彼特、约翰·穆勒、弗里德曼、斯蒂格利茨、诺斯、舒尔茨等,从经济学家的成长经历、代表著作、学术思想、思想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由10多位教师共同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每位讲授1-2名经济学家。在多年讲授的基础上,2010年出版了《影响世界的20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三,经济学专业相关原著的教学与研究。开设了“经济学名著导读”(双语课),选择了《资本论》以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和西方经济学前沿性的一些名著名篇,进行教学。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了“经典细读”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促进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
  在原著教学方面,我们的体会有两点:第一,原著教学是全体经济学教师的基本功。一方面,我们认为熟悉原著既是经济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经济学教师的责任,所有的经济学教师都必须讲授经济学原著;另一方面,全体教师熟悉与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原著,对学生既是一种导向,又是一种教育;既可以提高经济学教学的思想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原著教学要突出三性。一是突出原著性(教与学都要用原著,不能把参考资料当原著),体现原汁原味。二是突出现实性,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突出系统性,原著的选择要反映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反映经济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 加强方法论教学
  通过原著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性,还必须在思想性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方法的教育与训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思想方法、逻辑方法和技术方法。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思考问题;逻辑方法是培养学生如何把思想结果表达出来;技术方法是培养学生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与思想。
  西北大学经济学方法论教育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加强方法论课程教学。在经济学专业开设了“经济学方法论”、“社会调查方法”、“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课程,加强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教育。第二,举办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从2004年开始,设立以基地班学生为主体,面向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互动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由知名教授、学院教师、研究生、经济专业本科学生讲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开展互动式研讨,每两周一次,迄今已坚持8年,举办116次,结集出版论文集7本。
  在方法论教学方面,我们的体会有两点。第一,方法论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方法论教学也是经济学教师的基本功,是引导学生把通过原著教学得到的思想,表达出来的一种具体途径。因此,全体经济学教师都应熟悉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课程应该成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第二,方法论教学应突出两性。一是现代性,应该让学生明白并掌握现代经济学的思想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二是国际性,应该让学生掌握国际通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白永秀:建国60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家,2009(7)
  [2]白永秀,任保平,何爱平,加强“五大教学体系”建设夯实经济学理论基础[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责任编辑:周杨]
其他文献
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王秀敏 梁 丽 陈 骅 陆慧娟 龚宇平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在世界各国普遍展开,它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本文通过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学业、行业、就业、创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业就业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连续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创新
期刊
摘 要:基础力学是工科大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其入学以后开始较多涉及工程实际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我校从基础力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竞赛等方面,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基础力学教学模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基础力学;教学改革;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工程能
期刊
11月9日,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经严格遴选,由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发布,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上线当天,国内40余家新闻媒体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进行了报道,对课程上线给予了高度肯定。“爱课程”网和网易用户评论(中国网络电
期刊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其建设模式为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浙江大学在视频公开课自主建设过程中的工作经验与体会如下:  一、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建设意义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并兼顾社会公众需求的免费开放优质视频课程。开展视
期刊
这里所提出的“文学系列”概念来自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理论家尤迪尼亚诺夫。在1927年写的《论文学的演变》一文当中,迪尼亚诺夫对文学史研究做出了划分。他说:“采取什么样的观点决定着历史研究的类型。这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一是关于文学现象起源的研究,一是关于文学变化性的研究,也就是这个系列演变的研究”。[1]他认为,“文学系列”是在文学演变的历史空间中呈现出来的功能和形式要素组合,文学现象的价值直接构
期刊
廣东省全面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高校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推动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紧密对接社会需求,调整高校人才培养工作。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为落实纲要
期刊
摘 要:教育部提出并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为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财经类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炼财经法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突出财经法律特色。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财经法律人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2011年底,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
期刊
摘 要:CDIO理念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然而CDIO模式的普适性同样遭到质疑。本文从协同理论的研究视野探索CDIO的本土化路径,构思了基于协同理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S-CDIO)。根据S-CDIO模式的特征,结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际,设计了S-CDIO模式的框架,并对其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CDIO;协同理论;工程教育;机械
期刊
摘 要:职业能力本位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取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途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仍然受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未能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基于关键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是一种“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知识、技能、能力一体化高职课程体系开发问题,并以软件技术专业编程方向为例加以阐释。  关键词:关键岗位能力;工作过程;教学组织
期刊
摘 要:在教育部的部署下,39所“985工程”大学于2011年9月底公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于质量报告中“实践教学”部分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从顶层设计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基座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设各项科研/创新活动打造实践教学平台,狠抓毕业论文(设计)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健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