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新《纲要》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真实的快乐生活。我园从2015年9月开始实施开展全园混龄游戏活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系列困难。基于此,本文对全园混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混龄游戏;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的个性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活动过程。在近两年的深入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混龄游戏活动中的同伴交往和互动机会明显增多,也给予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稳固的同伴关系奠定基础。在满足大龄幼儿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也增强小龄幼儿的安全感建立。同时,幼儿之间的学习机会也随之产生,小龄幼儿潜移默化的模仿和学习大龄幼儿的行为习惯,相反从某些方面大龄幼儿在小龄幼儿的身上也获取了隐形的行为习得。在混龄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合作、分享和包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和谐、爱护、支持和信任,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异龄幼儿游戏水平层次差异不明显、幼儿游戏活动内容单一、教师对幼儿游戏观察不全面、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时机和指导措施不清晰”等。因此,我园开展了对混龄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对其他园所起到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一、确定教师介入的时机
在混龄自主游戏中,我们倡导孩子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让教师管住手、管住嘴、管住腿,教师适当地给予支持和指导。
1. 幼儿的游戏不能顺利开展的时候
幼儿在游戏中常会出现遇到困难不能很好地顺利开展,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影响游戏不能顺利开展的原因:一是幼儿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或游戏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时教师要调整游戏的材料,补充和指导幼儿使用新的材料继续游戏;二是幼儿的经验积累不足以支持幼儿继续游戏。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丰富幼儿经验支持幼儿继续游戏和学习。
2. 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状况的时候
在混龄游戏中,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状况。如:出现不安全时;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游戏主题不健康等。这個时候,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幼儿游戏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争吵、打架等行为,教师要介入调节,使游戏继续顺利开展。
3. 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或希望分享的时候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困惑,他们会向同伴或教师寻求帮助,在混龄的状态下低龄幼儿有时会向高龄的幼儿寻求帮助,但高龄幼儿的帮助并不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好时机,教师要介入游戏,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
二、确定教师指导的方式
第一,当教师是游戏者。一是平行游戏。幼儿和教师之间,各自操作相似或者相同的材料,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师幼之间仅存在玩具的借用、换取、眼神和表情交流,其他的语言交流极少出现,形成了互不干扰的游戏状态;二是交叉游戏。游戏允许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和孩子之间出现互动和交流,相互商讨和执行活动、共同解决问题、相互模仿和学习。
第二,当教师是旁观者。一是以材料为媒介。教师通过材料提供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材料并发生学习互动的行为;二是以儿童伙伴为媒介。教师通过跟踪观察幼儿伙伴的互动频率和行为走向,以同伴介入的方式记录和评价幼儿游戏。
三、教师指导的基本方法
第一,教师混龄游戏中显性指导的方法。一是行为暗示。教师通过肢体语言适时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增加幼儿游戏经验的同时,也鼓励了幼儿学会用多种方式参与游戏;二是语言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有效的语言指导可以引导幼儿的游戏正常进行;三是示范引导。在一些基础技能掌握方面,或者投放新材料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亲身示范的形式,给幼儿基础的引导和提示;四是组织游戏。教师要创造有价值的混龄互动和学习的时机,让异龄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沟通、交流、合作和分享,满足幼儿同伴交往的需求,不断发挥混龄教育的价值,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需求;五是适时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评价,不断巩固幼儿的游戏计划,同时也让幼儿更清晰游戏过程的重要性,也为幼儿下阶段的游戏活动开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教师在混龄游戏中隐性指导的方法。一是环境设计。让环境“会说话”,需要保证各区域科学划分。区域安排的适宜性,更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和纪律感的建立。比如语言区划分为阅读区、书写区、视听区,同一主题下有不同的玩法和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游戏;隐形的环境创设的体现在墙面文化上,教师可以将幼儿有探究性的游戏过程可视化,张贴在墙面,不仅丰富幼儿的经验,也间接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想法;二是材料提供。首先,教师要提供种类丰富、玩法多样的游戏材料,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需求。例如书写区,小班组的幼儿可以进行绘本指读和语音倾听,而大班组幼儿则可以选择模仿和前书写。其次,教师要考虑材料的“大带小”的功能,为异龄幼儿的交往创造时机。例如在球区,创设投篮游戏和投球框游戏同时进行,让异龄幼儿按需索取,一起参与游戏,体验到混龄交往的愉悦;三是情境创设。大班组幼儿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形象确立,从而顺利地开展混龄活动。在特定的情境导入中,大龄幼儿会自主地对号入座,首当其中承担角色的重要职责,小龄幼儿也顺其自然地被间接参与游戏活动;四是记录反思。记录和反思环节,是优化混龄游戏活动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材料投放方式和层次性对异龄幼儿发展的影响;满足异龄交往的需求;同一种材料被异龄幼儿使用的效果;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支持策略对异龄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等。
四、教师在幼儿混龄游戏中的自主管理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除了游戏方式、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等方面,还可以介入游戏充当游戏角色引导幼儿游戏趋向。从游戏规则的设定来说,幼儿能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遵守者,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提示,幼儿更能清晰明确游戏的内涵,也有利于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放手让幼儿自主亲身体验游戏规则的意义,只有在游戏中感受规则对于他(他)的作用,他们也才会更主动地去遵守和实践,同时也感受到主人公的优越感。
在幼儿游戏的期间,教师需要明确自我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转换作用,以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支持者、协助者”的身份观察、记录和评价幼儿游戏。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行为,并科学设定适宜的策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如此以往幼儿游戏内容和游戏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也会进步斐然。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02).
[2]白雪梅,朱红霞.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5.
【关键词】混龄游戏;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的个性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活动过程。在近两年的深入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混龄游戏活动中的同伴交往和互动机会明显增多,也给予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稳固的同伴关系奠定基础。在满足大龄幼儿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也增强小龄幼儿的安全感建立。同时,幼儿之间的学习机会也随之产生,小龄幼儿潜移默化的模仿和学习大龄幼儿的行为习惯,相反从某些方面大龄幼儿在小龄幼儿的身上也获取了隐形的行为习得。在混龄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合作、分享和包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和谐、爱护、支持和信任,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异龄幼儿游戏水平层次差异不明显、幼儿游戏活动内容单一、教师对幼儿游戏观察不全面、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时机和指导措施不清晰”等。因此,我园开展了对混龄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对其他园所起到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一、确定教师介入的时机
在混龄自主游戏中,我们倡导孩子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让教师管住手、管住嘴、管住腿,教师适当地给予支持和指导。
1. 幼儿的游戏不能顺利开展的时候
幼儿在游戏中常会出现遇到困难不能很好地顺利开展,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影响游戏不能顺利开展的原因:一是幼儿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或游戏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时教师要调整游戏的材料,补充和指导幼儿使用新的材料继续游戏;二是幼儿的经验积累不足以支持幼儿继续游戏。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丰富幼儿经验支持幼儿继续游戏和学习。
2. 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状况的时候
在混龄游戏中,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状况。如:出现不安全时;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游戏主题不健康等。这個时候,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幼儿游戏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争吵、打架等行为,教师要介入调节,使游戏继续顺利开展。
3. 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或希望分享的时候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困惑,他们会向同伴或教师寻求帮助,在混龄的状态下低龄幼儿有时会向高龄的幼儿寻求帮助,但高龄幼儿的帮助并不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好时机,教师要介入游戏,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
二、确定教师指导的方式
第一,当教师是游戏者。一是平行游戏。幼儿和教师之间,各自操作相似或者相同的材料,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师幼之间仅存在玩具的借用、换取、眼神和表情交流,其他的语言交流极少出现,形成了互不干扰的游戏状态;二是交叉游戏。游戏允许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和孩子之间出现互动和交流,相互商讨和执行活动、共同解决问题、相互模仿和学习。
第二,当教师是旁观者。一是以材料为媒介。教师通过材料提供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材料并发生学习互动的行为;二是以儿童伙伴为媒介。教师通过跟踪观察幼儿伙伴的互动频率和行为走向,以同伴介入的方式记录和评价幼儿游戏。
三、教师指导的基本方法
第一,教师混龄游戏中显性指导的方法。一是行为暗示。教师通过肢体语言适时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增加幼儿游戏经验的同时,也鼓励了幼儿学会用多种方式参与游戏;二是语言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有效的语言指导可以引导幼儿的游戏正常进行;三是示范引导。在一些基础技能掌握方面,或者投放新材料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亲身示范的形式,给幼儿基础的引导和提示;四是组织游戏。教师要创造有价值的混龄互动和学习的时机,让异龄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沟通、交流、合作和分享,满足幼儿同伴交往的需求,不断发挥混龄教育的价值,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需求;五是适时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评价,不断巩固幼儿的游戏计划,同时也让幼儿更清晰游戏过程的重要性,也为幼儿下阶段的游戏活动开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教师在混龄游戏中隐性指导的方法。一是环境设计。让环境“会说话”,需要保证各区域科学划分。区域安排的适宜性,更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和纪律感的建立。比如语言区划分为阅读区、书写区、视听区,同一主题下有不同的玩法和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游戏;隐形的环境创设的体现在墙面文化上,教师可以将幼儿有探究性的游戏过程可视化,张贴在墙面,不仅丰富幼儿的经验,也间接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想法;二是材料提供。首先,教师要提供种类丰富、玩法多样的游戏材料,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需求。例如书写区,小班组的幼儿可以进行绘本指读和语音倾听,而大班组幼儿则可以选择模仿和前书写。其次,教师要考虑材料的“大带小”的功能,为异龄幼儿的交往创造时机。例如在球区,创设投篮游戏和投球框游戏同时进行,让异龄幼儿按需索取,一起参与游戏,体验到混龄交往的愉悦;三是情境创设。大班组幼儿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形象确立,从而顺利地开展混龄活动。在特定的情境导入中,大龄幼儿会自主地对号入座,首当其中承担角色的重要职责,小龄幼儿也顺其自然地被间接参与游戏活动;四是记录反思。记录和反思环节,是优化混龄游戏活动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材料投放方式和层次性对异龄幼儿发展的影响;满足异龄交往的需求;同一种材料被异龄幼儿使用的效果;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支持策略对异龄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等。
四、教师在幼儿混龄游戏中的自主管理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除了游戏方式、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等方面,还可以介入游戏充当游戏角色引导幼儿游戏趋向。从游戏规则的设定来说,幼儿能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遵守者,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提示,幼儿更能清晰明确游戏的内涵,也有利于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放手让幼儿自主亲身体验游戏规则的意义,只有在游戏中感受规则对于他(他)的作用,他们也才会更主动地去遵守和实践,同时也感受到主人公的优越感。
在幼儿游戏的期间,教师需要明确自我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转换作用,以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支持者、协助者”的身份观察、记录和评价幼儿游戏。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行为,并科学设定适宜的策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如此以往幼儿游戏内容和游戏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也会进步斐然。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02).
[2]白雪梅,朱红霞.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