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作用;情感
教育;学习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9—0098—01
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正出现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尤其是多媒体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情感品德教育
国民素质关键一词应是“思想品质”,只有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才能够谈及创造与奉献。我国的新生力量主力军——当代学生,首先应具备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笔者将从网上下载的一段动画片带进课堂:森林呈现出绿的生机,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快乐生活,但随着人们的随意砍伐,清水变得污浊不堪,动物们相继死去……学生观看动画片,起初很兴奋、轻松,后来脸上失去笑容,教室里变得出奇得安静,只有多媒体传出的建筑机器的轰鸣声。动画片结束后,学生们不住地叹息。笔者问:这个动画片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大家异口同声“环境保护”。“那么,你看后有何感受呢?”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许多学生同时站起想发表意见。同学们不但指出动画片中人们错误的做法,而且列举了很多现实中破坏环境的现象,有许多同学竟能通过现在与小时候环境情况的对比来说明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说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创作了环保口号,号召人们加强环境保护……笔者见时机成熟,便亮出本课任务,话题作文:我们生存的环境到底怎么了?不但为写作打好了基础,而且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时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集如诗如画的影像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相比之下,无论多么绝妙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形象、生动的动画、妙趣横生的插图、好听的音乐,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如,在教授《捞铁牛》一文时,笔者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捞铁牛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画出捞铁牛的流程图,从而体会出遇事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笔者还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解决学习的疑难点,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服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真正的整合,而不单单是为了运用技术而学习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阅读情境,将课文中的一些在平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一些活动,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学生在享受文、图、声、像的同时,自然而然进入到课文当中,真切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快捷方便多量地阅读,满足新课程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如,在教授《天外来客——陨石》一文时,学生对于一些天文知识感知较少,教学处理不当,难免出现传统的无意义朗读,课堂容易沉闷。于是,笔者利用网络搜集到许多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阅读、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强烈的视觉刺激,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在学生的主动探求之下顺利结束。趁热打铁,笔者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了许多他们感兴趣的天文知识。这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延续。
编辑:郭裕嘉
教育;学习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9—0098—01
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正出现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尤其是多媒体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情感品德教育
国民素质关键一词应是“思想品质”,只有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才能够谈及创造与奉献。我国的新生力量主力军——当代学生,首先应具备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笔者将从网上下载的一段动画片带进课堂:森林呈现出绿的生机,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快乐生活,但随着人们的随意砍伐,清水变得污浊不堪,动物们相继死去……学生观看动画片,起初很兴奋、轻松,后来脸上失去笑容,教室里变得出奇得安静,只有多媒体传出的建筑机器的轰鸣声。动画片结束后,学生们不住地叹息。笔者问:这个动画片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大家异口同声“环境保护”。“那么,你看后有何感受呢?”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许多学生同时站起想发表意见。同学们不但指出动画片中人们错误的做法,而且列举了很多现实中破坏环境的现象,有许多同学竟能通过现在与小时候环境情况的对比来说明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说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创作了环保口号,号召人们加强环境保护……笔者见时机成熟,便亮出本课任务,话题作文:我们生存的环境到底怎么了?不但为写作打好了基础,而且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时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集如诗如画的影像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相比之下,无论多么绝妙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形象、生动的动画、妙趣横生的插图、好听的音乐,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如,在教授《捞铁牛》一文时,笔者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捞铁牛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画出捞铁牛的流程图,从而体会出遇事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笔者还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解决学习的疑难点,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服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真正的整合,而不单单是为了运用技术而学习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阅读情境,将课文中的一些在平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一些活动,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学生在享受文、图、声、像的同时,自然而然进入到课文当中,真切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快捷方便多量地阅读,满足新课程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如,在教授《天外来客——陨石》一文时,学生对于一些天文知识感知较少,教学处理不当,难免出现传统的无意义朗读,课堂容易沉闷。于是,笔者利用网络搜集到许多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阅读、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强烈的视觉刺激,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在学生的主动探求之下顺利结束。趁热打铁,笔者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了许多他们感兴趣的天文知识。这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延续。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