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命共成长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学校德育的理念和实践问题,很多人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德育内容选择和教育方法探究上。本人认为,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儿童,德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是提升儿童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品德教育,而应关注品德成长,让品德和生命一起成长。
  一、品德是不断成长的
  随着教育的深入开展,人的品德在不断成长。从儿童遗传的社会性看,每个儿童都有社会历史遗传基因,也就是说,某个时代出生的儿童的道德品质已遗传过去多年社会道德的准则,人在母体中受孕时品德就已不断成长。从儿童发展的教育性看,人的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些品德元素需要通过后天教育加以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对品德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是社会文化对人心理特征产生的一种影响。人对品德的认识受自己生活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多元世界逐步走向融通,信息传递已没有距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道德认识越来越宽泛:由传统的保守思想走向现代的开放思潮,由狭隘的民族主义走向包容的国际视野。
  随着时代日益变迁,品德学科的内容也应随之不断增加。过去,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开发不存在道德问题;现在,国际上已将环境保护列入社会道德要求,人与环境的关系应作为品德学科的重要内容。电脑没有广泛普及时,也不存在网络道德问题,现在,信息技术的普及需要将网络道德教育列入品德教育。
  二、德育的核心价值是
  促进品德与生命和谐成长
  教育的意义是让人成为他自己。换一句话说,教育就是让人的生命能够充分、健康、和谐成长。德育作为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应以人的生命成长为基点,以促进品德与生命和谐成长为目的。
  从德育的目的看,德育存在的价值不仅是提升人的品德,而且要促进品德与生命和谐成长。用教育视角诠释,传统的德育观认为德育就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从本质上说,德育的对象是人,德育的目的也应为了人——尊重人的存在,实现人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从哲学视角剖析,“人本德育”以人的存在和全面发展为德育理论基础,德育的最终理念是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张扬人的特性,发展人的个性,塑造人的品格,让人的特性充分和谐地发展。由此可以说,德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品德成长,而且要关注人的生命发展,让品德与生命和谐成长。
  从生命的需要看,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仅是物质机能的成长,而且包括品德、智慧、身心和情感的成长。每个人都追求生命存在,也都期盼生命体的物质机能能够健康成长。人的生命成长不只是物质机能成长,还应包括精神生命的成长。没有精神生命的成长,生命存在毫无社会价值。人的精神生命内涵特别丰富,包含品德、智慧、身心和情感。所以说,生命存在的意义是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共成长,是品德、智慧、身心和情感同成长。
  三、从儿童生活出发,
  让品德与生命共同成长
  让品德与生命共同成长,其本质是用品德滋养生命成长,让生命润泽品德成长,这一价值追求告诉我们:德育既要关注人的生命,又要关注人的品德,但核心应以儿童为逻辑起点,因为用品德滋养生命成长的主体是儿童,让生命润泽品德成长的主体也是儿童。因此,德育工作应从儿童出发,由传统的关注教师教转变为让儿童自主学,让他们自主参与建构德育课程,自主获得道德营养,自主促进生命成长。
  (一)从儿童成长需要出发,让他们在课程中获取滋养生命成长的道德养分
  儿童有自己的成长需要,教育的本质是满足儿童合理的成长需要。德育应从儿童成长需要出发,让他们自主学习课程,在课程学习中获取滋养生命成长的养分。
  1.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自主建构道德养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不应进行说教或为学生贴道德标签,而应引导他们参与建构和探究课程内容,自主进行道德学习,创造自己的道德生活。通过引导儿童自主实践,培养他们的道德创造性,让他们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通过引导儿童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快乐的人格,让他们愉快、积极地生活;通过引导儿童自主体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人格,让他们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通过引导儿童自主感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
  2.在学校环境课程中获取道德养分。环境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强化学校环境教育对于儿童的道德成长而言十分重要。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环境,在建构环境时,主题由他们定,方案由他们做,内容由他们选;其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环境。通过设计和阅读环境,实现自主建构。
  3.在课外活动课程中获取德育养分。课外活动是磨炼学生品德意志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方式。学校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各种课外活动,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儿童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促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4.在其他学科课程中获取道德养分。每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也都有滋养生命成长的道德养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儿童自主去探究课程。学习时,让他们从这些课程内容中寻找学科文化知识的意义美、表达美和思想美。
  (二)从儿童生活世界出发,让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参与建构促进生命成长的德育课程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德育应从儿童生活出发,引导儿童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建构和追寻自己的德育课程,在建构中促进品德和生命的成长。
  1.在阅读实践中自主建构德育课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小学六年读几十本名著。应该说,学生都已按要求进行了阅读,阅读也已成为他们的生活内容,但从实际现状看,无论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道德素养,无论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境界。其重要原因是学生在阅读时只关注写什么——追求故事情节,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建构阅读。所谓建构阅读,便是引导他们带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悟什么、怎么悟、为什么这么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问题探究中建构德育课程。
  2.在社会实践中自主建构德育课程。实践智慧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儿童的道德观和道德建构能力都是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我们应引导儿童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劳动实践,让他们通过调查社会发展变化和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发展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的热情;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和职业技能训练,了解劳动实践方法,增强热爱劳动的热情。尤其通过调查研究和劳动实践,让儿童参与德育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开发,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实现德育课程的建构,促进品德和生命同成长。
  3.在生活实践中自主建构德育课程。“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今天的生活世界特别丰富,美丽与丑恶、善良与残暴、关爱与损害,无处不见。我们应引导儿童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让他们通过发现身边世界的美,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通过发现人世间的丑,学会辨别丑和远离丑。尤其通过引导儿童探究生活,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融入生活,学会选择生活,学会创造生活,培养自己建构生活课程的能力。
  总之,当下的德育工作应从儿童出发,要关注儿童生活,让教育变成儿童生活,教学变成儿童研究;要关注儿童建构,让儿童成为德育课程的开发者,让德育成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儿童在生活中建构德育,促进品德与生命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闫益佳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线规》修订中关于曲线半径标准修订的背景,曲线半径选用原则、曲线半径系列、曲线半径标准的修订方法、依据和修订结果。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vi
一、我国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979年以来,深刻的变革,全方位的开放,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问题已经基本结束。然而在经济建设取得成绩
十一月的广州依然是花团锦簇,亚运会刚刚闭幕,在广州的街道还能看到亚运留下来的很多印迹。“志愿者非常辛苦,有的同学凌晨一点就起床,去往工作的岗位,他们中有的一天工作热闹,要接
“中国有一块翡翠叫云南,云南有一块钻石叫玉溪。”这里有蜚声中外的李家山“牛虎铜案”,名扬天下的水下古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的帽天山动物化石群,神奇美丽的抚仙湖……  玉溪,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年代,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在过去10年里,玉溪把教育作为地方腾飞的翅膀,谱写了一曲昂扬、优美的教育交响曲。  2012年金秋9月,《中国德育》记者来到玉溪,实
地下铁道是在建筑物稠密和地下管网繁多的城市环境下建设,在施工中其自身与工程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结合北京地铁施工重要组成部分的监控量测实践和当前监控量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这里是河姆渡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发达的国际港口城市;这里有江南水乡的缠绵韵致,也有海纳百JII的雄浑气魄;这里寄托着宁波赤子浓浓的乡情,也孕育着敢于创
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更要学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还要正确使用研究工具。显微镜是最常使用的观察工具,所以必须了解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同学们
Q每到夏季,我都汗如雨下。吃了很多冷饮,还是感觉浑身燥热难耐,真是煎熬啊!  A很多人夏天拼命吃冷饮,其实往往是他们身体已经缺乏足够的水,就像一堆干柴,外面一点火就着。着了以后,人就会出现很多焦渴、烦躁、不安、不定、不宁的表现。这种燥就像油着火一样,不能拿水去扑灭它,而应该用相应的隔绝氧气的泡沫,或者是专门的化学制剂去灭火。所以,在夏天这种焦躁的情况下,你无论怎么喝冷饮、吃棒冰都平复、缓解不了那种
前不久,国内一些学校大胆尝鲜,课间操时大跳“骑马舞”,着实火了一把。媒体报道称,一时间学生对课间操由“躲”变成了“盼”,操场上“万马奔腾”的场面蔚为壮观。但同时,争议之声也随之鹊起,有人热捧,有人喊停。对此,笔者认为:先不必急判利弊、轻言兴废,要假以时日,等上三五周,乃至几个月,再看师生的热情和坚持程度,方能更好地做出取舍。  首先,当正确看待学校的“火”。虽然在当今这个眼球经济时代,似乎只要能火
毫无节制的索取,带来日渐严峻的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学会用谦卑的姿态梳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节能减排大势所趋。辐射供暖技术创新的黄金十年,得益于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