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我在《比较利益论的科学内核》一文里论证了比较利益论的科学内核是劳动价值论。本文拟进而阐述劳动价值论适用于国际范围的下列主要问题:国际价值概念本身的价值;国际价值概念的内涵;以及它究竟是如何决定比较利益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在《比较利益论的科学内核》一文里论证了比较利益论的科学内核是劳动价值论。本文拟进而阐述劳动价值论适用于国际范围的下列主要问题:国际价值概念本身的价值;国际价值概念的内涵;以及它究竟是如何决定比较利益的。
其他文献
<正> 社会生产集约化方针,是苏联现阶段经济战略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为进一步增强其经济实力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去年年初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明确规定,八十年代要继续贯彻社会生产集约化方针,“使经济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了迅猛的发展,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这些国家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无产阶级同垄断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罢工运动从未间断,总的说来呈上升的趋势。考察战后资本主义罢工运动的发展及其特点,从经济上分析导致无产阶级不断举行罢工的根源,对于正确认识资本
<正> 1983年9月27—30日,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召开了一次年会,对美国经济做了一次近期预测,现以表格形式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正> [本表说明] 销售额:本表所列公司均系销售额有一半以上来自制造业或采矿业的企业。包括租金和其他收入,但不包括股息、利息及其他非营业收入。 资产额:系各公司年度末所宣布的数字。 净利额:系纳税后数额。如在公司的损益计算书中列有特别费开支,则为支付后的数额。负数系亏损
<正> 近10多年来,苏联农业在勃列日涅夫当局高投资政策及其他措施刺激下,有了相当的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303亿吨增至2.05亿吨,增长57%;人均粮食产量由576公斤增至782公斤,增长36%;其他农畜产品也有显著增长。与此同时,苏联农业建立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
<正> 苏联的个人副业是苏联农业中的一种个人经济形式。尽管它在全苏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在农业生产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个人副业占用的土地面积仅为全苏耕地面积的3%,却生产60%的土豆,30%的畜产品,其总产值约占全苏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苏联居民个人副业的发展变化,借鉴有关经验教训,现将苏联关于个人副业的理论和政策作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患者,女,51岁。胸闷、呼吸困难3天急诊人院。既往有反复咳嗽、气喘病史3年余,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1年余,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后胸部CT扫描:主气管肿瘤,距隆突约2cm,大小约4.2cm×
<正> 美国是一个以农立国迅速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农业在美国历史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了,1979年只占到约3%。农场生产从业人员只有360万,占全国总人口不到2%。然而,这决不意味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什么重要地位了。美国农业的生
<正> 为了分析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物质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劳动者实际工资的增长作对比。比如用工业劳动生产率来对比。这样做是希望能够直接采用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计没有这类现成的数据。在进行比较时,且不论是采用哪种具体指标,只要是仅仅用物质生产部门
<正> 在讨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美国的再生产周期运动特点的时候,有些同志经常提到或使用“中间危机”这个概念。他们认为,“中间危机”是与周期性危机相区别的一种危机,具有下述一些特点:(1)中间危机是非周期性危机,是周期性危机的先兆或余波,它不是发生在一个周期的开始或结束,而是周期复苏或高涨阶段的间歇;(2)中间危机的生产下降幅度小,持续时间短,比较缓和;(3)中间危机具有部门性和地方性的特点,而不具有普遍性;(4)中间危机期间不伴有固定资本投资的大规模更新;(5)中间危机不具有同期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