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名叫蒙蒙的6岁男孩即将正式入学,父母发现他们的宝贝儿子根本坐不住,在学前班里经常惹事生非,要么做怪相,要么骂脏话,甚至动手动脚欺负小伙伴。老师拿他没办法,父母也十分着急,被列为“问题儿童”。
另一名女孩叫玲玲,读小学三年级,刚满8岁就成了医院的“常客”,三天两头不是便秘就是腹泻。虽然药物不断,症状却始终不见好转,成为另一类“问题儿童”。
这两个孩子虽然表现各畀,病因却同出一辙:血中一种叫做铅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多了,蒙蒙是13.2微克%,玲玲是14.3微克%,不仅大大高于正常值(正常值为零),而且也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铅中毒标准(10微克%)。看来,“问题儿童”的问题就出在铅中毒上。
铅中毒症状,五花八门
铅是一种有害的重金属,是一种能和人体多系统亲和的毒物,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以及泌尿等人体重要组织。因此,铅中毒的症状往往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家长甚至医务人员都“满头雾水”,弄不清“问题儿童”与铅的因果关系,致使在寻找病因时让铅这个真凶一次次漏网,从而产生误诊。
比如,超标的铅可毒害中枢神经,导致孩子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冷淡、多动、易哭闹、神经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因而产生学习障碍。资料显示,血铅高的儿童智商低下,尤其影响孩子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前面所说的蒙蒙就是因血铅超标而患上多动症的。
再如,血液中过多的铅可与红细胞膜结合,使骨髓中幼红细胞的成熟发生障碍,并通过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此外,铅可侵入消化系统,损害消化功能,打乱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与利用的规律,引起反复便秘、腹泻等。玲玲之所以会成为“老病号”,症结也在于此。
除了上述古怪的症状外,还可以列出若干铅中毒的“蛛丝马迹,”有的经常头晕、头痛,有的头痛剧烈时甚至揪着头发撞墙;有的虚弱无力,不思饮食,形体消瘦;有的脾气暴躁,爱吵、闹、打架;有的出汗多、夜惊、贫血、易生感染性疾病;有的身材矮小,近乎侏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一旦血铅超标,往往久治不愈,成顽症痼疾。东北某市一位叫做红红的9岁女孩,读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身体瘦弱,皮肤苍白,头发稀疏而且泛黄,同学都叫她“黄毛”,经常肚子疼痛,患过3次肺炎。直到第4次患肺炎住院,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询问了她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并查询了她的“祖宗三代”的职业与健康状况。怀疑为慢性铅中毒,建议查血铅。化验报告果然证实了专家的猜想:血铅严重超标,而且血铅过量的原因缘于娘胎——其母曾是一家设备简晒、技术落后的乡镇印刷厂工人,红红一出生就已经遭受到严重的铅污染了,她如何能健康成长呢?
笔者在此提醒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反复出现“出格”或“怪异”的症状与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查血铅,或许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发现。即使看似正常的孩子,也不妨利用节假日查一查,以便及早发现那些尚处于“亚临床类型”的铅中毒: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铅中毒途径,多种多样
如此可恶的铅是怎样潜入孩子体内的呢?有关专家告诉我们,这都是由于环境污染惹的祸——
滥用农药,加重了土壤对农作物的铅污染,使日常食物中的铅含量超标。
机动车辆增加,汽油燃烧以及尾气排放导致铅散布于空气中,而孩子又大多喜欢在公路旁玩耍,孩子大量吸入铅污染的空气;做饭或取暖燃烧的煤产生铅;
房间装修使用含铅的材料,家具以及玩具上的油漆,散发出含铅气体;
某些化妆品、染发剂含有铅;
吃用含铅生铁铸成的炉子炸的爆米花,或含铅的皮蛋;
自来水管污染水质,尤其热水龙头放出的水受到的铅污染更重。
看看,我们简直生活在铅的包围中,铅污染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渠道侵入体内。儿童由于处于发育阶段,机体对铅毒的敏感性高,因而受害更大。特别是高浓度的铅尘大多距地面一米左右。这个高度恰与儿童的身高相近,最容易经呼吸道而“长驱直入”。加上孩子大多又有爱咬啃玩具、铅笔等含铅物体的嗜好,故孩子成为铅中毒最大的受害群体。
强化防治措施
铅对孩子的危害如此广泛、严重,铅害,尤其是城市儿童血铅超标者近半数,故应提高铅害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
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如饭前玩后洗手,勤剪指甲,教育孩子改掉随便咬啃物品的不良行为。
家居装修要讲科学,材料要符合绿色无害标准。保持家中清洁,经常擦洗尘土,做到窗明几净。定时开窗通风,以煤做燃料的家庭应特别注意。
从事铅作业人员注意穿脱工作服,下班洗澡,切忌把生产工具、工作服之类带回家污染孩子。
让孩子不吃含铅皮蛋、爆米花等,尽量不到公路边玩耍;少在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逗留。
清早打开自来水龙头,须待其先流一分钟后再使用,以防铅污染。
多给孩子安排牛奶、海带以及含锌丰富的食品,如禽肉、豆类、海产品等,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排铅功效。
妇女孕期更应预防铅害,防止铅经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
定期检测孩子的血铅,血铅一旦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利用补充钙质、果胶或其他有效方法驱铅,保证孩子健康发育。
另一名女孩叫玲玲,读小学三年级,刚满8岁就成了医院的“常客”,三天两头不是便秘就是腹泻。虽然药物不断,症状却始终不见好转,成为另一类“问题儿童”。
这两个孩子虽然表现各畀,病因却同出一辙:血中一种叫做铅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多了,蒙蒙是13.2微克%,玲玲是14.3微克%,不仅大大高于正常值(正常值为零),而且也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铅中毒标准(10微克%)。看来,“问题儿童”的问题就出在铅中毒上。
铅中毒症状,五花八门
铅是一种有害的重金属,是一种能和人体多系统亲和的毒物,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以及泌尿等人体重要组织。因此,铅中毒的症状往往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家长甚至医务人员都“满头雾水”,弄不清“问题儿童”与铅的因果关系,致使在寻找病因时让铅这个真凶一次次漏网,从而产生误诊。
比如,超标的铅可毒害中枢神经,导致孩子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冷淡、多动、易哭闹、神经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因而产生学习障碍。资料显示,血铅高的儿童智商低下,尤其影响孩子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前面所说的蒙蒙就是因血铅超标而患上多动症的。
再如,血液中过多的铅可与红细胞膜结合,使骨髓中幼红细胞的成熟发生障碍,并通过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此外,铅可侵入消化系统,损害消化功能,打乱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与利用的规律,引起反复便秘、腹泻等。玲玲之所以会成为“老病号”,症结也在于此。
除了上述古怪的症状外,还可以列出若干铅中毒的“蛛丝马迹,”有的经常头晕、头痛,有的头痛剧烈时甚至揪着头发撞墙;有的虚弱无力,不思饮食,形体消瘦;有的脾气暴躁,爱吵、闹、打架;有的出汗多、夜惊、贫血、易生感染性疾病;有的身材矮小,近乎侏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一旦血铅超标,往往久治不愈,成顽症痼疾。东北某市一位叫做红红的9岁女孩,读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身体瘦弱,皮肤苍白,头发稀疏而且泛黄,同学都叫她“黄毛”,经常肚子疼痛,患过3次肺炎。直到第4次患肺炎住院,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询问了她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并查询了她的“祖宗三代”的职业与健康状况。怀疑为慢性铅中毒,建议查血铅。化验报告果然证实了专家的猜想:血铅严重超标,而且血铅过量的原因缘于娘胎——其母曾是一家设备简晒、技术落后的乡镇印刷厂工人,红红一出生就已经遭受到严重的铅污染了,她如何能健康成长呢?
笔者在此提醒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反复出现“出格”或“怪异”的症状与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查血铅,或许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发现。即使看似正常的孩子,也不妨利用节假日查一查,以便及早发现那些尚处于“亚临床类型”的铅中毒: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铅中毒途径,多种多样
如此可恶的铅是怎样潜入孩子体内的呢?有关专家告诉我们,这都是由于环境污染惹的祸——
滥用农药,加重了土壤对农作物的铅污染,使日常食物中的铅含量超标。
机动车辆增加,汽油燃烧以及尾气排放导致铅散布于空气中,而孩子又大多喜欢在公路旁玩耍,孩子大量吸入铅污染的空气;做饭或取暖燃烧的煤产生铅;
房间装修使用含铅的材料,家具以及玩具上的油漆,散发出含铅气体;
某些化妆品、染发剂含有铅;
吃用含铅生铁铸成的炉子炸的爆米花,或含铅的皮蛋;
自来水管污染水质,尤其热水龙头放出的水受到的铅污染更重。
看看,我们简直生活在铅的包围中,铅污染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渠道侵入体内。儿童由于处于发育阶段,机体对铅毒的敏感性高,因而受害更大。特别是高浓度的铅尘大多距地面一米左右。这个高度恰与儿童的身高相近,最容易经呼吸道而“长驱直入”。加上孩子大多又有爱咬啃玩具、铅笔等含铅物体的嗜好,故孩子成为铅中毒最大的受害群体。
强化防治措施
铅对孩子的危害如此广泛、严重,铅害,尤其是城市儿童血铅超标者近半数,故应提高铅害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
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如饭前玩后洗手,勤剪指甲,教育孩子改掉随便咬啃物品的不良行为。
家居装修要讲科学,材料要符合绿色无害标准。保持家中清洁,经常擦洗尘土,做到窗明几净。定时开窗通风,以煤做燃料的家庭应特别注意。
从事铅作业人员注意穿脱工作服,下班洗澡,切忌把生产工具、工作服之类带回家污染孩子。
让孩子不吃含铅皮蛋、爆米花等,尽量不到公路边玩耍;少在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逗留。
清早打开自来水龙头,须待其先流一分钟后再使用,以防铅污染。
多给孩子安排牛奶、海带以及含锌丰富的食品,如禽肉、豆类、海产品等,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排铅功效。
妇女孕期更应预防铅害,防止铅经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
定期检测孩子的血铅,血铅一旦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利用补充钙质、果胶或其他有效方法驱铅,保证孩子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