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考新政策的落地,使得高中各个学科教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了全新的教学方向,本文对新高考下指向科学本质的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全新时代下对学生的培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科学本质
高考是高中生走向更高学府的必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就目前各地区的高考改革现状来看,重点考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在生物学中,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价值渗透到课堂当中,也成为生物老师必须在教学中落实的核心。在生物学科中,其学科中所蕴含的科学本质是推动生物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指向科学本质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当中,仍然以老师为主体的教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满足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方法发展。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讲解,向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这种教学方法是使用最早、最广的教学方式。诚然高中生物学中的知识体量大,学习难度大,的确需要依靠老师的讲授来完成课程学习,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容易出现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不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的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全新时代下的教学需求,不符合现代理论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利于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资源配置缺乏
就目前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老师过于注重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对于实验课程的开展比较有限,即便学校设有专门的生物学实验室,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员去,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设施,但是在實际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基本由老师亲自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实验为主,剥夺了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没有合理的设置实验和探究性活动。
(三)教学理念陈旧
老师的教学理念及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到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一方面由于老师长期在校从事教学工作,知识面比较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因此所接收到的新知识容量不够,影响到在课堂中的教学以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教学理念上比较落后,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便其拥有再强的授课能力,但是教学方法上的单一,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的兴趣不高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
全新的教学理论,更加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因此高中生物课堂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老师要完成主导者到引导者身份的转变,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让课堂教学从教转学,由教会变成学会。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交流学习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树立起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在构建生物学科学体系的同时,也能够完成知识迁移,正确的认知生物世界,解释世界。另外老师还可以用steam教育进行综合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采用单元学习的方式,对学科进行单元归类,为学生提供拓展提升教学服务。
(二)加强资源配置
受到诸多外界条件的限制,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和探究活动都没有实现,除此之外,生物老师对生物学科认知的不足,导致其没有充分的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因此也限制了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方面要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硬件保障,生物学课程资源是生物学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比较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PPT、flash、动画、视频教学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学校要完善实验室配置,设置专门的老师和实验员,开设相关的生物学社团,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实际的科学前沿问题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此外在学校内营造良好的生物学氛围,适度开发学校内的动、植物资源,将其作为天然的植物学、动物学教材。当学校硬件设施不够时,老师可以结合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在教材中包含很多探究活动可以在学校内实施,比如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学校草坪当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等,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探究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
老师自身要提高专业能力,梳理和构建生物学体系,提升自身对于生物学科的认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原本的老师讲授转变为学生探索,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知世界,解释世界。新课程的改革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的获取最新的知识,学习全新的教学方法,让自己具备更加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才能够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其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要树立起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出了老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培养之外,学校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培训。
(四)结合生活实际
生物学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创设教学氛围时,老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设计,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参与讨论,展开合作,从而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比如在《DNA分子结构和DNA的复制》章节当中,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多个脱氧核苷酸模型,创新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区分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讲解应该如何利用脱氧核苷酸模型构建DNA分子模型。要求学生要运用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生物学科知识框架,培养其科学思维,最后由老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将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合作,收集沃森建立DNA分子双螺旋模型资料,并且选择合适的材料,亲自构建DNA分子模型。 (五)加强实验探究
在新高考的形势下,高考的命题将会逐渐加深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学其本身就更加注重实验探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以口头讲解为主,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仅局限于书本,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拓展知识内容,创新实验材料,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改进实验的仪器,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顺利开展实验做好准备。高中生物学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起来时难免会遇到问题,借由实验演示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比如在《减数分裂》章节当中,其知识点并不难,但是学生在理解同源染色体上会出现混乱,无法直观的认知同源染色体,因此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此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先准备好男女的染色体组成图,在课堂教学中发放给学生,学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将男女染色体进行配对,并且对配对的理由进行阐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产生新的认知。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材料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对于材料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师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比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直接使用新鲜的绿叶只是机械的重复教材中的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因此老师可以选择多种材料,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这样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绿叶中基本的光合色素,还能够拓展其学习的范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六)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对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探究,但是纵观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各种各样的原因共同影响到生物实验的开展,阻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老师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亲身实践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比如在《伴性遗传》章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外探究,用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为教学引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调查自己的亲人以及班级同学是否有红绿色盲症,并尝试探究红绿色盲症遗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重新演绎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以此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可以自行分配角色,自由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释放天性,强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表演,了解到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要结合全新的高考体系和测评方式,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优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生物学学习,正確认知世界,解释世界,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松林.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7(08).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科学本质
高考是高中生走向更高学府的必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就目前各地区的高考改革现状来看,重点考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在生物学中,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价值渗透到课堂当中,也成为生物老师必须在教学中落实的核心。在生物学科中,其学科中所蕴含的科学本质是推动生物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指向科学本质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当中,仍然以老师为主体的教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满足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方法发展。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讲解,向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这种教学方法是使用最早、最广的教学方式。诚然高中生物学中的知识体量大,学习难度大,的确需要依靠老师的讲授来完成课程学习,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容易出现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不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的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全新时代下的教学需求,不符合现代理论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利于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资源配置缺乏
就目前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老师过于注重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对于实验课程的开展比较有限,即便学校设有专门的生物学实验室,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员去,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设施,但是在實际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基本由老师亲自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实验为主,剥夺了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没有合理的设置实验和探究性活动。
(三)教学理念陈旧
老师的教学理念及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到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一方面由于老师长期在校从事教学工作,知识面比较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因此所接收到的新知识容量不够,影响到在课堂中的教学以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教学理念上比较落后,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便其拥有再强的授课能力,但是教学方法上的单一,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的兴趣不高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
全新的教学理论,更加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因此高中生物课堂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老师要完成主导者到引导者身份的转变,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让课堂教学从教转学,由教会变成学会。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交流学习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树立起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在构建生物学科学体系的同时,也能够完成知识迁移,正确的认知生物世界,解释世界。另外老师还可以用steam教育进行综合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采用单元学习的方式,对学科进行单元归类,为学生提供拓展提升教学服务。
(二)加强资源配置
受到诸多外界条件的限制,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和探究活动都没有实现,除此之外,生物老师对生物学科认知的不足,导致其没有充分的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因此也限制了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方面要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硬件保障,生物学课程资源是生物学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比较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PPT、flash、动画、视频教学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学校要完善实验室配置,设置专门的老师和实验员,开设相关的生物学社团,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实际的科学前沿问题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此外在学校内营造良好的生物学氛围,适度开发学校内的动、植物资源,将其作为天然的植物学、动物学教材。当学校硬件设施不够时,老师可以结合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在教材中包含很多探究活动可以在学校内实施,比如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学校草坪当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等,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探究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
老师自身要提高专业能力,梳理和构建生物学体系,提升自身对于生物学科的认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原本的老师讲授转变为学生探索,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知世界,解释世界。新课程的改革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的获取最新的知识,学习全新的教学方法,让自己具备更加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才能够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其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要树立起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出了老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培养之外,学校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培训。
(四)结合生活实际
生物学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创设教学氛围时,老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设计,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参与讨论,展开合作,从而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比如在《DNA分子结构和DNA的复制》章节当中,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多个脱氧核苷酸模型,创新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区分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讲解应该如何利用脱氧核苷酸模型构建DNA分子模型。要求学生要运用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生物学科知识框架,培养其科学思维,最后由老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将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合作,收集沃森建立DNA分子双螺旋模型资料,并且选择合适的材料,亲自构建DNA分子模型。 (五)加强实验探究
在新高考的形势下,高考的命题将会逐渐加深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学其本身就更加注重实验探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以口头讲解为主,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仅局限于书本,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拓展知识内容,创新实验材料,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改进实验的仪器,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顺利开展实验做好准备。高中生物学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起来时难免会遇到问题,借由实验演示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比如在《减数分裂》章节当中,其知识点并不难,但是学生在理解同源染色体上会出现混乱,无法直观的认知同源染色体,因此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此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先准备好男女的染色体组成图,在课堂教学中发放给学生,学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将男女染色体进行配对,并且对配对的理由进行阐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产生新的认知。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材料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对于材料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师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比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直接使用新鲜的绿叶只是机械的重复教材中的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因此老师可以选择多种材料,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这样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绿叶中基本的光合色素,还能够拓展其学习的范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六)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对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探究,但是纵观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各种各样的原因共同影响到生物实验的开展,阻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老师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亲身实践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比如在《伴性遗传》章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外探究,用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为教学引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调查自己的亲人以及班级同学是否有红绿色盲症,并尝试探究红绿色盲症遗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重新演绎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以此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可以自行分配角色,自由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释放天性,强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表演,了解到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要结合全新的高考体系和测评方式,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优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生物学学习,正確认知世界,解释世界,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松林.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