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电视20年的约会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都电视台讲故事已有18年,陪伴了无数个儿童少年走过了烂漫的孩童时光。在这十几年的工作时间里,我用8个字简单概括我的工作态度:由衷热爱,坚持学习。回顾在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十余年来围绕孩子们喜爱的主题策划的一些经典活动,包括儿童读物《淘气包马小跳》,马小跳校园剧全国邀请赛,连续策划3年的成都童话节,百姓故事会,成都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中华经典学习等系列活动,希望这些活动能对丰富孩子生活、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有积极作用。
  除做节目以外,我们也在积极努力构思怎么去做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活动。后来通过实践的累积,时间的沉淀,在2009年有了“中华经典学习系列活动”。此活动每年有不同的主题,因此每年都是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探索、创新。活动从开始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现在多元模式,参与人数每年超过50万人,在全市掀起经典学习展示热潮,可谓十年磨剑创国学第一品牌。
  国学,真正是一门深奥又广泛的学问,值得每一位国学者深深咀嚼、细细寻味。时代变迁,在大力提倡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今的“国学”似乎又热起来了......
  但是果真如此吗?至少表面上看去是这样,──各地“现代私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挂牌,一些中小学、幼儿园被要求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不少知名大学或设国学院或办国学班,有关国学、“国学大师”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尤其是“企业管理与国学经典”之类的课程备受追捧,连楼盘广告都要与国学搭上关系:“请把家安在‘国学公园’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另一边,质疑、反对之声也从未中断:有说复古倒退的,有言作秀炒作的,有批评借机敛财的,有担心误了孩子的……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执着推广者,按说,笔者该对“国学热”欣喜若狂,该对质疑者口诛笔伐才是,但当笔者做了几百场讲座,参加了若干个讨论,观看过很多学校的“国学节目”之后,真实的心情却是──忧虑,且是深深的忧虑。
  因为,我们对“国学”其实有着太多的误读和偏见!
  那么,我们最先应该弄明白的是:到底什么是“国学”?
  这个问题本来长期就存在争议。按《辞海》的解释是“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此解释本身就太过学术,且语焉不详。
   比如,唐诗宋词就是“国学”吗?许多学校的“国学节目”就是唐诗宋词的说唱歌舞。不过,马上就有同学、家长甚至老师表示疑惑:语文课本来就在学诗词歌赋啊,有区别吗?难道就是换个时髦点儿的名字吗?
   再如,汉服唐装就是“国学”吗?这几年总有学校让孩子齐刷刷地换上这类传统服装开展所谓的“国学”活动,甚至是清代的官服──就差点再戴根长辫子了。也难怪会被批评,这实在就是一场“秀”啊!
  广义的“国学”的确应该将我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囊括其中:戏曲小说、诗词歌赋、汉服唐装、中医武术、亭台楼阁、皮影泥塑……不过,倘若这些统统都是学“国学”的内容,那么被人指为“复古”,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说来说去,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国学”的准确定义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学“国学”。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弄清楚我们该学什么是不是如某些老师所说,只有学了“国学”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不学即不是了呢?这个理由会让很多人发笑,因为太多人不学“国学”了,你能说他们都不是中国人?显然不行。
  是不是亦如某些老师说,学“国学”是为了传承我伟大华夏文明、民族文化呢?听上去一点没错,确实是很美很使命,但我们之中一定有人会说:这离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似乎有点远吧……
  是不是如某些老师说,学“国学”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有文化呢?诚然,现在有学历没学问、有文凭没文化的大有人在,但一来为对付各种升学考试本来就已是夙兴夜寐了,还要来学“文化”?;二来就算告别了考试阶段,我们空了读读外国图书,学学西方思想,难道就不是学文化了吗?难道非得学“国学”才有文化?
  再看看不少知名大学、著名大师们的“国学课程”,其收费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实在有点像仅为满足那些成功人士在达到了物质需求之后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可是,对我们这些养家糊口者或是按揭供房者来说,显然太奢侈了点!更何况,有些课程本来就仅针对企业家、董事长,是教他们如何用国学来管理员工的……
  那么,说来说去,到底为什么要学国学,尤其是让我们的孩子去学?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请教过自己非常敬重的学者、历史学家谭继和先生。在谭老师给出的理由中,最重要的居然是平平常常的四个字──待人接物!当时的我,立即热血沸腾。这些年我四处宣讲的《弟子规》,其中大半部分的内容不就关乎于此吗?
  我们目前的教育太过强调分数和技能,可“如何与他人相处”却从未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看看从前孩子刚进学堂时学的内容,并不是马上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洒扫应对进退”,除了学做家务之外,主要就是学习与人相处的礼仪规范,即“待人接物”!就与人相处来说,首先即是子女与父母如何相处,然后是夫妻间、朋友同事间、上下级、和不熟悉的人该如何相处,这些哪样不重要呢?反观当下的种种社会现象,很多问题确是因我们没有从小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学会如何“待人接物”造成的!
  而谭老师给出的另一条理由,也颇耐人寻味──修身养性。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世界,“修身养性”难道不是我们该去学习的吗?除了学会和他人相处好之外,如何与自己相处好,这是多大的学问与智慧!倘若没有学会如何真正善待自己,哪怕你已是硕士、博士,哪怕你已是领导老总,不同样也会忧郁纠结吗?
  其实,重视“待人接物”也罢,注重“修身养性”也罢,和时下强调“情商”即EQ的培养,可谓如出一辙。在西方,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大都认为,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智商越高,越有可能取得成就。而随着1995年《情绪智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所著)一书的面世,人们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其智力水平。“情商”包括认知他人的情绪和对人际关系的管理,也包括认识和管理自我的情绪。这正是谭教授所说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原由。
  在和笔者所敬重的学者、语文教育家王丽女士谈及此问题时,她除了赞同谭先生所列的理由之外,又加了一条,同样是四个字──安身立命。王老师曾历尽艰辛,将台湾地区使用了数十年的《国学基本教材》引至大陆,给出的理由自然不同凡响。
  竊以为,以王丽老师对世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显然觉得若离开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的生命将一如浮萍般无根漂荡,真是既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该往何处去!日子就在短视频的嬉笑声中、麻将的哗啦声中、电视的广告声中、KTV的歌声中,以及还房贷时的骂声中,一天天过去……
  于是,笔者在做讲座时给出的学“国学”的理由即是:您想与周围人愉快相处吗?您想拥有更具幸福感的生活吗?您想让您孩子拥有真正幸福智慧的人生吗?如果您想,那就来国学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若一定要为“国学”下定义的话,笔者虽才疏学浅,也斗胆给国学做个解释──我所理解的“国学”,当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释道为两翼,融合诸子百家,渗透所有文化艺术门类,不断被继承和发展的大学问和大智慧,乃是炎黄子孙数千年来以“孝悌”为根本,促进个体与群体、个体与自身、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由此,我们也就明白目前要学国学,就该立足于这个意义上的国学经典──唐诗宋词当然也是国学,但首先该花工夫的,应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易经》《老子》这样的经典!
  附记:本文为五年前旧作,今读之,仍感合于当下,遂略做修改,敬请各位师友指正。手机在近年对人之影响尤甚,离机器愈近、离人愈远的“低头族”随处可见,故自己读经典之余劝他人尤其是青年人读经典,更较先前迫切。实可谓任重道远矣……
  
  2018年12月于本心斋
其他文献
记得那是几年前,在四川省美协主办的一个展览上,我正饶有兴致地在展厅里浏览。转过一个墙角,一幅六尺的山水作品蓦地闯入我的视线,顿感眼前一亮,如清风拂面。画中烟岚叠嶂,云水舒卷,丛林顾盼,阡陌交通,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诗般的意境,清新的画风,典雅的气息,令我凝神驻足许久。我心想,作者若无内心的虚静平和,岂能营造出这样的意境?此人定是位恬静儒雅的高士。于是,我记住了一个名字——康杰。  后来一次偶然的
婚姻就像个水晶球,两个人就像水晶球里的人偶。水晶球可以给人偶保护,但同样也很容易碎,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它。而维护的方式,就是给它做减法,不要什么都往里放,尽量保持水晶球的干净、整洁,别让它掺杂太多的东西。  2005年,蔡琦和张萍同在四川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的一个栏目工作,两人一个是后期,一个是编导。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张萍没有做专题的经验,对后期编辑机的使用也不熟练,第一期节目后期交出来,画面节奏
刘云泉  194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洋溪镇。  1960年至1970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本科绘画系版画专业攻读。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第三至七届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联常务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曾参加全国第一至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参加多次国际艺术展和应邀作交流访问。  曾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相见柴门——刘云泉书画作品展  开幕
去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有幸去游览了著名的江南小镇——乌镇。走进乌镇,眼前处处是水,一条条宽阔的小河贯穿整个小镇,河上架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小舟在河面上荡来荡去,将清澈的河水激起层层涟漪。河两边排着一座座白墙黑瓦的小屋。这些房子临水而建,我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人们出门在水边洗衣服,几只鸭子悠闲地在水中游过的田园风光图。  我们踩着青石板路緩缓而行,路两旁栽着各种花草。虽然还在初春,但是这里气候宜
姨爷爷曾经是一名帅气的军官,他还上过中央电视台七套的军事名人专栏呢!大家都知道他是军事家,可一定不知道他还是个美食家!  暑假,我经常跟着妈妈去他家蹭饭。推开门,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像踩着风火轮似的来到厨房,边走边喊:“姨爷爷,美食鉴定家来了!”姨爷爷笑眯眯地递给我一个小碗:“来尝尝我的新品——番茄鱼。”番茄鱼酸酸甜甜,可美味了。我只顾着吃,姨爷爷急了,一个劲地问:“姜文卿,好不好吃?”我边吃边点
峻冰  JUNBING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比较电影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曼谷分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韩国汉阳大学(ERICA校区)国际文化学院文化创意战略研究所特聘资深研究员。  好莱坞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2020年出品,由新西兰导演妮基·罗执导的真人版古装历史片《花
我(图中标有红点者),1947年生人,基本上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父母亲养育了我们8个兄妹(左上图),在新中国阳光的沐浴下,我们茁壮成长。国家每个时期的运动和号召,我们都参加了:到边疆去,626医疗队,支援三线建设,上山下乡运动,无一落空。我们在各自的崗位,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下面的三幅图,是我的小家。1979年女儿二岁(左下图),后来女儿结婚生了一对双胞胎(下中图),现在两个外孙已经上初中了(
陈冠夫  生于1975年11月,2000年7月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学本科,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泰国商会大学、易三仓大学,研究生学历,博士在读。  四川省首届教书育人名师,美术特级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副校长。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连续八届市民代表,成都武侯区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文艺界召集人,高新区美术教研员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成都市、高
朗诵/陈凯伦   你知道吗?心连心,我想你。   2020年2月18日的台北,入冬以来第二波寒流来袭。前后两天,气温下降得特别厉害,此刻让我挂心思念的,反倒是在大陆的家人朋友们……无论你在北京、上海、杭州、河北、河南、山西,或者是我妈妈的家乡四川,特别让我思念的湖北老家,应该是更湿冷的寒冬!   你知道吗?我出生在台湾,先父的老家就在湖北,这段防疫的日子以来,每天晚上,我几乎都在看完湖北乡亲的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