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来源 :粮食与油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绵竹叶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三氯化铝标示法测定提取黄酮含量,结果显示,响应面提取绵竹叶黄酮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84%、料液比1∶18(g/m L)。在此条件下,绵竹叶黄酮提取含量为1.641%。提取的黄酮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与维生素C对照,在超氧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的抗氧化试验中,均表现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其他文献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玉米须多酚,添加到熟猪油中,研究玉米须多酚抗油脂氧化的量效关系及与增效剂的协同作用,同时研究不同加工处理对玉米须多酚体外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多酚抗油脂氧化能力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在5种含有不同添加量的玉米须多酚熟猪油中,添加油重1.10%玉米须多酚的熟猪油抗氧化能力最强。3种增效剂中,维生素C对玉米须多酚抗氧化的增效作用最佳。随pH的升高,玉米须多酚还原力保存率显著降低,在pH 3.0时稳定性最好;玉米须多酚对热敏感,在4℃低温稳定性最好,玉米须多酚抗氧化稳定性随贮藏温
选取7种不同的炒米原料进行15个质量指标检测,并将原料进行烘炒加工后检测成品中二氧化硫含量。再对这些质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得分排序,以筛选出最适宜的炒米原料。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炒米原料各质量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因素之间有部分相关,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提取出3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此3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46.999%、26.046%、13.998%。经模型评价计算后得出各炒米原料的综合得分,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黑米1号,红米1号和红米2号。
为延缓或抑制鲜湿面条的褐变,根据鲜湿面条褐变原因,针对性地选取添加剂研究其抑制褐变效果。选取L*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在37℃条件下,脱氢醋酸钠、曲酸、抗坏血酸对鲜湿面条褐变没有抑制效果,丙酸钙、柠檬酸、EDTA-Na2、黄原胶对抑制面条褐变有效。根据响应面试验结果并进行验证得到鲜湿面条抑制褐变的最佳复配方案,以面粉质量为基准,丙酸钙0.108%、柠檬酸0.957%、EDTA-Na20.024%、黄原胶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