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倍当然希望缓和僵局以利于东亚经济合作,但未必从‘固有领土’立场妥协回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邦交正常化共识,所以持续紧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日本大选落下帷幕,自民党大胜。2012年12月26日,总裁安倍晋三成功出任新首相。据17日总务省发布的众院选举信息显示,本次投票率为日本二战以来的新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刘建平告诉本刊记者:“从民意调查来看,选民并不支持自民党,只是因为已经不能接受民主党继续执政,才投票给自民党。”
2006年,安倍就任日本首相时,将中国作为外访的首站。时隔五年再次面对中日关系僵局,他会着手改善中日关系吗?“似乎不愿在互谅互让的意义上‘改善’中日关系,而是试图促使中国接受‘既成事实’。2006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中日关系僵局,安倍上台后做出了暧昧的缓和表态。但此次钓鱼岛问题是实际的国家利益争执,他不会轻易从‘固有领土’主张退回到“搁置争议”共识。”刘建平副教授分析道。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有着传统的保守理念。2012年12月17日,领导自民党胜选后他公开表示:“尖阁列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固有领土,没有谈判的余地!”这就给中日关系定了基调。
钓鱼岛问题将成为安倍政府政策的重点之一,加强日美同盟则是其“危机突破”之策。18日上午,安倍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电话会谈,确认“强化日美同盟”,约定明年1月举行首脑会晤。“安倍首访美国,要与美国缓和两个问题。一是民主党执政时,冲绳基地问题上与美国发生摩擦;二是日本拖延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的决断,美国对日本不满。”刘建平副教授分析道:“目前出现的钓鱼岛危机,正可为美国向日本施压的筹码,以促使日本让步。安倍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会在加入TPP和解决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上作出向美国妥协的姿态,但未必能立即做出实质性让步。日本很多国民反对参加TPP,特别是农民,如果安倍明确表示参加,有可能在2013年夏天的参院选举中面临困难。”
“修宪”是日本自民党一贯的政治主张。自民党在众议院竞选纲领中明文规定:“(放弃使用武力)不妨碍启动自卫权,日本将拥有国防军。”根据朝日新闻社和东京大学谷口将纪研究室最新联合调查,在此次众议院选举的当选者中,有89%的人赞成修宪,有79%的人赞成行使集体自卫权。安倍在执政期间将推动“修宪”。
当前,经济衰退是日本国内最为棘手的问题。自“钓鱼岛危机”以来,中日贸易大幅衰减。11月份,对华出口下降将贸易逆差推至9534亿日元,这是30多年来日本单月第三大贸易逆差。12月20日,日本央行决定增购10万亿日元资产,将资产购买计划总额扩大至101万亿日元。央行的这一举动符合安倍的政策意向,安倍“将继续放松银根提振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制止日元升值”。刘建副教授告诉本刊记者:“这意味着一是增加公共投资,刺激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二是让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出口。9月下旬以后,钓鱼岛危机姑且平静下来,中日贸易在缓慢恢复,中国对日企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安倍不会忽视中国市场。”
安倍将新内阁定位为“危机突破内阁”。“危机突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表述。具体就是经济危机要突破,中日关系危机要突破。但所谓‘突破’有着极力制胜的气概,意味着强烈的主体性立场,这将使中国外交的能力面临严峻、真实的考验。钓鱼岛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中国积极与日本谈判,在原来搁置主权争议共识的基础上达成具有国际法意义的或明确解决或继续搁置的正式文件,那么中国就算是取得挽回被动的外交胜利了。如果不能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国际法文件但恢复了正常关系,默认现状则意味着失败。”
总之,安倍上台后中日关系可能有两种走向:持续危机,缓和僵局。“前者意味着中日关系继续外交不在的滑稽、可悲局面,后者既可能是双赢和解,也可能是谋略陷阱。”刘建平副教授判断道。
日本大选落下帷幕,自民党大胜。2012年12月26日,总裁安倍晋三成功出任新首相。据17日总务省发布的众院选举信息显示,本次投票率为日本二战以来的新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刘建平告诉本刊记者:“从民意调查来看,选民并不支持自民党,只是因为已经不能接受民主党继续执政,才投票给自民党。”
2006年,安倍就任日本首相时,将中国作为外访的首站。时隔五年再次面对中日关系僵局,他会着手改善中日关系吗?“似乎不愿在互谅互让的意义上‘改善’中日关系,而是试图促使中国接受‘既成事实’。2006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中日关系僵局,安倍上台后做出了暧昧的缓和表态。但此次钓鱼岛问题是实际的国家利益争执,他不会轻易从‘固有领土’主张退回到“搁置争议”共识。”刘建平副教授分析道。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有着传统的保守理念。2012年12月17日,领导自民党胜选后他公开表示:“尖阁列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固有领土,没有谈判的余地!”这就给中日关系定了基调。
钓鱼岛问题将成为安倍政府政策的重点之一,加强日美同盟则是其“危机突破”之策。18日上午,安倍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电话会谈,确认“强化日美同盟”,约定明年1月举行首脑会晤。“安倍首访美国,要与美国缓和两个问题。一是民主党执政时,冲绳基地问题上与美国发生摩擦;二是日本拖延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的决断,美国对日本不满。”刘建平副教授分析道:“目前出现的钓鱼岛危机,正可为美国向日本施压的筹码,以促使日本让步。安倍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会在加入TPP和解决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上作出向美国妥协的姿态,但未必能立即做出实质性让步。日本很多国民反对参加TPP,特别是农民,如果安倍明确表示参加,有可能在2013年夏天的参院选举中面临困难。”
“修宪”是日本自民党一贯的政治主张。自民党在众议院竞选纲领中明文规定:“(放弃使用武力)不妨碍启动自卫权,日本将拥有国防军。”根据朝日新闻社和东京大学谷口将纪研究室最新联合调查,在此次众议院选举的当选者中,有89%的人赞成修宪,有79%的人赞成行使集体自卫权。安倍在执政期间将推动“修宪”。
当前,经济衰退是日本国内最为棘手的问题。自“钓鱼岛危机”以来,中日贸易大幅衰减。11月份,对华出口下降将贸易逆差推至9534亿日元,这是30多年来日本单月第三大贸易逆差。12月20日,日本央行决定增购10万亿日元资产,将资产购买计划总额扩大至101万亿日元。央行的这一举动符合安倍的政策意向,安倍“将继续放松银根提振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制止日元升值”。刘建副教授告诉本刊记者:“这意味着一是增加公共投资,刺激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二是让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出口。9月下旬以后,钓鱼岛危机姑且平静下来,中日贸易在缓慢恢复,中国对日企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安倍不会忽视中国市场。”
安倍将新内阁定位为“危机突破内阁”。“危机突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表述。具体就是经济危机要突破,中日关系危机要突破。但所谓‘突破’有着极力制胜的气概,意味着强烈的主体性立场,这将使中国外交的能力面临严峻、真实的考验。钓鱼岛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中国积极与日本谈判,在原来搁置主权争议共识的基础上达成具有国际法意义的或明确解决或继续搁置的正式文件,那么中国就算是取得挽回被动的外交胜利了。如果不能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国际法文件但恢复了正常关系,默认现状则意味着失败。”
总之,安倍上台后中日关系可能有两种走向:持续危机,缓和僵局。“前者意味着中日关系继续外交不在的滑稽、可悲局面,后者既可能是双赢和解,也可能是谋略陷阱。”刘建平副教授判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