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莫若二月柳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1990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佛早就约定好了似的,二月一来,布谷鸟便忙不迭地,到处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那些小草儿,铆足了劲,探出头,恨不得,一下子就将这好久沒有谋面的世界,看个够。
   河水,也不安分了起来,冲破一冬天沉寂的气氛,开始随着喷薄而出的生机,流动着潺潺的柔情。大地的面容,顷刻间,滋润了起来。她,披着金色的宽大外衣,惬意地行走在时光的大道之上。
   春天,就是这么任性。她,仿佛一位高明的魔术师,把大地变了个大样,变得让观众倍感激奋与好奇。
   草儿、花儿,争先恐后,生怕落后了似的,都想把大地打扮得容光焕发。这其中,毫不示弱的,当数那岸边的一排排垂柳了。
   你看,摆动着婀娜的身姿,垂柳,总想急于向她身旁的河流表白,向她脚下的大地表白。那纤细的柳条,渗透着一簇又一簇让人眼前一亮的绿意。那簇绿,朦朦胧胧,让人想看,又看不清。这反倒,更激起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向往与渴盼。
   二月的柳,就这样,让北方的早春,过多地停留在岸边,停留在河里。她,好像最明白春天的心思,不急不缓地,转换着季节的频道。
   越是看不到,越想看到。二月柳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那纤细的腰姿,朦胧的绿意,常常会挑逗起人们柔长的情思。这情思,也正如,二月柳,和春天的如约而至,有着高度的默契。
   春天,等着二月柳;二月柳,盼着春天。
   等着,盼着,春天来了,盼着,等着,二月柳绿了。
   站立在河岸边,垂柳,毫不掩饰,她对春天的一排排席卷而来的爱意:微风吹来,那喷薄欲出的绿意,那摇曳多姿的舞韵,滚落在河水里,滚落成一串串流动着的金色旋律……
   连大地,也不由地心生羡慕:二月柳,把她对春天含蓄而又绵长的情思,铺开在北方每一处痴痴的守望里……
其他文献
在北方新生的苇丛中偶尔听到几声蛙鸣,遽然想起贾平凹的《蛙》,想起故乡那一片原生的乡土,陡然而生一种莫名的乡愁。蛙一叫,日头一天比一天毒辣,春天也就老了。转眼又过了立夏,《逸周书·时讯解》上说:“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这里的蝼蝈鸣,当然就是蛙叫。老家多山,高的矮的,层层叠叠。山多,自然水多,水库,塘坝,白亮亮的水田,等着插秧,等着一年中最忙碌的农事;水多,自然蛙也多,这
一位愛好旅游的朋友跟我说,他去过很多国家,在国内也去了很多景点,但当我问起他生活城市的几个景点时,朋友说没去过,不太了解。我说外地人千里迢迢来这城市,就是为了看这些景点,而你为何生活在这城市,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朋友说因为觉得身边的景点不是风景,去远方,才有风景,更何况身边的景点随时可以去,不着急。   有时候,我们心系远方,却忽视了身边,认为身边的景点都是普通的,不珍惜、不在乎。其实,远方的是风
我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也是一个习惯于简单生活的人。   不愿去打扰别人,也不愿别人打扰自己。   也就是说,极不情愿他人突兀地造访,以及,毫无预见地提某种请求。   这并不表明我拒绝别人接近,然后活到孤单。我的态度是,不做生活的加法。在我看来,一些闲事的滋生和无聊的相伴,都是做加法做出来的。   若因此,在过往而得罪了谁,希望能获谅解。当然了,若对方硬要把这理解为一种傲慢,我也没有办法。每
1956年11月,第16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美国跳高运动员杜马为了争取到此次参赛名额,每天都要加练两个小时。他从小在贫民窟长大,吃尽了苦,特别希望能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由于伤病等原因,他在奥运选拔赛和测试赛上的成绩都不够理想。虽然取得了奥运会资格,但整个教练团队都不看好他,觉得他获得奖牌的希望渺茫,协会甚至让他自付往返的机票。家里人也觉得他希望不大,本不愿让他去参赛
朋友参加某资格证考试,已经连续三次,虽然每次都全力以赴,但三战三败,次次都是失败而归,想想都觉得悲壮。这次失败,我以为她一定会垂头丧气。没想到她却笑着对我说:“我就像个不倒翁一样,倒下去了,又乐呵呵地自己站起来。”我被朋友逗笑了,把自己比成不倒翁,多么生动精彩的比喻,她这样一说,立即有种“化悲壮为轻松”的效果。我很欣赏善于为生活打比喻的人,他们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是豁达和睿智的,懂得如何妥善积极
生活中,有時离我们追求的目标很遥远。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会弄巧成拙。得注意力度,分清缓急,否则,便欲速而不达了。这时就需要我们保持耐性去等待。等待源头,等待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等待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等待才有指望、才有方向,有等待,才有未来。当然,我们所说的等待,并非消极的死等,而是要截流生活中积极的成分,做一些必要的功课。要知道,等待也是要有准备的。如果心底空空,手上空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得到的东西和你所期待的东西之间的差距。其实,幸福是一种感受,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获得感”。它跟你获得多少东西(钱财、地位、荣誉、情感)没有直接关系,跟你获得这些东西时的满足程度有关。如果你的期望值很低,实际得到的东西超过期望,幸福感就会从心里悠然而起。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最简单方式就是降低期望值,俗话叫知足。贪婪的人,不知足的人,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一个目标实现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古文,说的是齐威王继位后不治朝事,委政卿大夫,致诸侯并伐,齐相邹忌劝谏威王,遂使威王振奋、齐国渐强的故事。   过去读之,感叹的是重臣善于劝谏、威王善于纳谏;最近再读,仔细品鉴邹忌谏威王的经过,感到邹忌“窥镜”,还可以给人更多启发。   照镜子是平日里再随常不过的动作,但邹忌照镜子,照出了生活中存在的大问题。邹忌本身是美男子,又是地位和名望很高的重臣,妻
宋天圣三年,37岁的范仲淹在兴化担任县令,他不仅修筑海堤,阻止了海水淹没田地,还兴建学馆,倡导园林建筑美化城市,对于当地经济及文学都有着突出的贡献,深受百姓的爱戴。有一次,当他外出上街的时候,看见老李裁缝店门前围了很多人,远远地看见李老板正站在台阶上,指指点点说着什么。范仲淹赶紧走了过去,一问周围的人才知道。原来范仲淹出台规定,酒楼泔水不能随意倒在街上,因此,很多酒楼都让附近老农来免费挑泔水,回去
一   古时候读书的成本很高。西汉那会儿,人们用的还是竹简,一卷上就没几个字,所谓的“学富五车”可能也只是读过几万字,但普通人家显然连这五车书也读不起。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帮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能免费借书看。然而问题来了,他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能看书,可灯油实在太贵,他同样点不起。   古人照明用的灯油,一般是动物油,叫“脂”或“膏”,最高级的就是秦始皇墓里的“以人鱼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