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略了身边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愛好旅游的朋友跟我说,他去过很多国家,在国内也去了很多景点,但当我问起他生活城市的几个景点时,朋友说没去过,不太了解。我说外地人千里迢迢来这城市,就是为了看这些景点,而你为何生活在这城市,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朋友说因为觉得身边的景点不是风景,去远方,才有风景,更何况身边的景点随时可以去,不着急。
   有时候,我们心系远方,却忽视了身边,认为身边的景点都是普通的,不珍惜、不在乎。其实,远方的是风景,身边的又何尝不是呢?在追寻远方的同时,也要把眼光关注一下身边,或许就是这个小小的转变,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很多地方,有与远方不一样的诗意。人所共知的景点是风景,你曾经生活过或成长的地方,比如读过的村小、父亲带你赶集的老街、与小伙伴玩耍的小河、屋后放过牛的小山坡,还有常去的这家餐馆、那家书店……你再次去走一走,看一看,可能会看到与以前不一样的风景。
   也许就是因为在身边,想着风景“随时可去,不着急”,把身边的美好忽略了,当有一天要离开时,却发现对这个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大街小巷、山岗田野等还不是很熟悉,当别人问起时,只能尴尬地说一声:没去过,不了解。这实在是人生的憾事。
   看风景如此,对待人和事也常这样。
   生活中,我们对待外人,十分注意言行举止,总是彬彬有礼,而对待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却容易把不愉快撒在他们身上,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最亲的人往往最易受伤害,实在不应该。作家史铁生曾说: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最亲爱的人发脾气,我已经懂了,可是我已经来不及了。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也常想着“随时可以,有的是机会,不着急”,更多的时间精力给了工作和自己的休闲娱乐,结果忘了给父母打电话,或者数月没有回去看一次父母,没有带父母一起旅游过。很多想为父母家人做的事,很多想对父母家人说的话,总想着“不着急”而搁置了,以至于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远方是风景,身边也同样精彩。不要总想着“随时可以,不着急”,因为生活常与你想的不太一样。我在想,无论是看风景,还是对待人和事,不光要想着未来,也要关注当下,既要去追寻远方的诗意,也别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选自《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单位里有个姑娘,微信一直找不到我,要不是晚上我清理沉底信息,差点耽误正事。我问她你着急干嘛不打电话给我?微信有时会漏看。她说她有“社交障碍”,平时交流只用微信,微信语音都不爱用,更别说电话了。我听了有点蒙,这要没有微信的时代可咋办?想想现在电话真的用得很少了。我自己也是,除了家人还打打电话,其他人很少打电话,每天手机接到的电话也大多是快递小哥或者广告推销。再回想三十多年前,我们家算是上海比较早装家
小镇邮局位于镇政府门前那条街的西侧,原先藏身于街道深处的一个小院,后来为了方便寄信人,搬到了街边。邮局一共有两层小楼,二楼有两间办公室,一间是局长在用,另一间空着,被我租了下来,用于写稿。那是1998年前后,新世纪还没到来,人们的憧憬中都藏着一点激动与不安。想想那会儿二十来岁还年轻的我,想要在小镇上凭借一支笔当一名作家来养活自己,理念还挺超前的,福克纳不就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那邮票大小的故乡奥克斯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网络流行语,寓意友谊往往经不起考验,是易碎品,说变就变。还有个叫“喃东尼”的网友把这句话画成了系列漫画,更加形象逼真地演绎了友谊翻船的原因与过程。   人生需要友谊,诚如培根所言:“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友谊是一种很玄很奇妙的东西,可以经受诱惑,至死不渝,如管鲍之交、李杜之谊、桃园三结义等;也可以因为种种理由而义断情绝,形同陌路,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如孙庞斗
我的一次无心之失,伤害了一个中学女生——我甚至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失”。   她是女儿小年的同学,看到我,摘下口罩,露出腼腆的笑容,跟我打招呼。我定睛一看,脱口而出:“你有习惯张口呼吸的问题,来,我告诉你怎么解决……”   故事要从很久之前说起:小年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我无意中发现她有龅牙,而且睡觉偶尔会打呼噜。大家都说不要紧,我还是不放心,带她去耳鼻喉科看看。耳鼻喉科的医生说:“她有腺样体面容,
谈到童年与写作的关系,从小关在笼子里的人可以写写笼子了,写写笼子里的痛苦和挣扎。这是往好的方面说,如果遇上卡夫卡这样的天才,倒也极有可能。不过更大的可能是相反,是被那种环境所窒息。从小待在缺乏新鲜空气的地方,视野之内没有绿色,也没有地平线,肯定是十分糟糕的事情。我们小时候,身边大人最担心的恰恰相反,是怕我们走得太远,在林野里迷失,怕不小心被一些野物伤害。传说中林子里有妖怪,有难以预测的危险发生。比
父亲和母亲同岁,两老人在八十岁那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把老房子拆了,用了一年时间盖了新房。   80岁的父亲每天和工匠们一样在工地上忙活,挑几块砖,递个扳子斧头什么的,连扫个地都是乐呵呵的。本来是外包活,不用管饭管烟,但母亲还是按照老习惯,每天中午两大桌饭,都是她张罗出来的。每餐都有十几个菜,炖猪脚、烧鸡鸭,院子里新鲜采摘的蔬菜瓜果。   房子造得挺大,有三层,哥哥、二姐、我和父母,每户人
卡萨布兰卡,是一个地名,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可以说,是这部电影和这首歌曲,让这个地方出名。   如今,视频发达,将电影里的镜头和歌曲混剪一起,不过倒是很搭。特别是英格丽·褒曼那忧郁深情的眼神,简直是歌手贝蒂·希金斯歌声最完美生动而形象的延伸,将听觉和视觉合二为一,交错呈现,水乳交融,那样的温婉动人。   贝蒂·希金斯曾經来过中国,特别是听他与中国女歌手金池合唱的这首歌,更让人
每当洛阳牡丹盛放,心痒痒的,非飞奔过去与牡丹亲密接触一回方可止痒。我爱牡丹,爱得全无理由,年年跑到洛阳住上一晚,只为看一眼花团锦簇的牡丹。去年的疫情中断了我十余年的洛阳行,好在网购便利,每周订上一束牡丹,虽未亲去,也不太难过,进家就可以看到一瓶盛放的牡丹,或葛巾紫,或月光白,或是最浓丽的洛阳红。但一束花与一园花是两个概念,洛阳的朋友发来史上最清寂的牡丹节,往年热闹的牡丹园,不见了拍照的赏花人,哪怕
时值五月上旬,路过古城临夏,在大夏河畔短暂逗留。   大夏河从临夏市区穿城而过,河水在风的吹动和艳阳的映照之下,波光粼粼的,金银剔透,远看像一条丝带在舞,这座城市因为这条河而显得灵动、活泼。   此时,大夏河的两岸是浓浓的春意。沿岸三十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娇羞,少有热烈和奔放,朋友说,再过几天,到了中旬,才是盛花期,红色、蓝色、紫色、黑色、黄色、白色还有诸多无法形容的色彩的牡丹就会竞相开放,那种热烈的
在北方新生的苇丛中偶尔听到几声蛙鸣,遽然想起贾平凹的《蛙》,想起故乡那一片原生的乡土,陡然而生一种莫名的乡愁。蛙一叫,日头一天比一天毒辣,春天也就老了。转眼又过了立夏,《逸周书·时讯解》上说:“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这里的蝼蝈鸣,当然就是蛙叫。老家多山,高的矮的,层层叠叠。山多,自然水多,水库,塘坝,白亮亮的水田,等着插秧,等着一年中最忙碌的农事;水多,自然蛙也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