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 学雷锋的疲惫症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7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做某件事多了,或者因为劳动强度大了,或者因为劳动方式单调无趣,有点疲惫感,这实在是在正常不过了。人疲惫来,久久地打不起精神,就有可能生病,就得好好歇下来治一治。倘使这个人也得疲惫症了,那个人也得疲惫症了,甚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那就值得病理学家来好好研究一番,找找解决的办法。现在,提到学雷锋,不少人就会像忽然得了疲惫症一般,瞬时间就浑身无力,两眼发痴,忽忽乎不知东西。这也亟需大家来搞一次会诊,商量出个解决的办法来。
  学雷锋的疲惫症,其通常表现为很多人一起喊烦,抱怨“雷锋精神折磨我”,乃至喊出“雷锋精神真没劲,真没意思”之类的话。
  细细想一下,其实无论什么领域什么类型的疲劳,如“审美疲惫”、“游戏疲惫”、“文艺疲惫”、“名利疲惫”,包括教师的“教学疲惫”和学生的“学习疲惫”等等,都与世间的“道德疲惫”有关。也就是说,道德日趋减少了可信性、可靠性、真实性、生动性。就“学雷锋”这一主题来讲,社会舞台上主要表演的是搀老奶奶过马路;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到小区里支两张桌子,给业主量量血压;或领导们给贫困家庭送点油米;就连小朋友们也会走上街头捡捡垃圾,找找错别字。台上台下的人固然会有短暂的亢奋,但没过多久又注定变成一种疲惫。莫小看一两句社会上流行的俗词儿,如“没劲”“没意思”“没戏”“烦着呢”之类。若是对“学雷锋”这样的关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事都打哈欠,都说“没劲”、“没意思”,这就很成问题了,值得我们深思。
  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雷锋精神的内涵。
  诚然,雷锋精神产生自特殊的年代,人们学雷锋,更多地象是在搞一场运动、完成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由自发变成了命令,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学雷锋行动,也离真正的雷锋精神越来越远,成了一种为教条主义的政治服务的形式。在形式主义的支配下,学雷锋就是为了应付一下,就是喊几句政治口号。久而久之,也就使人们对于学雷锋产生了厌恶、怀疑和逆反心理。进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导致最后连雷锋精神都没有人相信了。然而,雷锋精神又是始终在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不能因为形式的单调就忽视了内涵的更新。抛开雷锋精神的形式主义外壳就会发现,她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而感动,才会有那么些不认为自己是在学雷锋的中外活雷锋。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珉灭的。
  世上最有生机的社会、最有生气的人生是不会患“爱的疲惫症”的。那股爱的最清新的活水不是从饮料厂、化工池子里提取出来的,而是从储存在人心之中的道德精神里引流出来的。只要雷锋精神的源泉不贫乏,学雷锋的行为不疲惫,社会和人心都不会疲惫,人再累也不会疲惫,再忙也不会疲惫,再吃苦也不会疲惫。
  有一个词叫“乐此不疲”。眼下由于生活质量提高了不过,生活质量的提高绝不等同于生活满意度、幸福度的提高。人们寻找快乐的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不过刺激多了,可能让人发昏、发狂,但最终可能将极度的亢奋转化为一种疲惫和麻木。这个时候,不如想想,我们在给自己寻找快乐时,是否给他人造成了麻烦,是否还有人并不快乐,是否可以给他人也能带去快乐,倘使你能这么想,你就能找到新的快乐之源——对正义之事、崇高之事、德行之事的追求,对无德乃至缺德之事的愤然。
  这个时候,我相信,你不再“疲惫”了,因为你开始“乐于学雷锋而不疲”了。
其他文献
爱我宿舍,以校为家。学生公寓,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公寓中的每位成员,宿舍使五、六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这个“家”是学生起居生活、休息娱乐乃至学习的场所。这个家庭关系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中取决于这一“特殊家庭”的组合。同一宿舍里的同学几乎是朝夕相处,每个人的思想认识程度、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彼此间相互影响。一般来说,如果理想、信念相同,性格、情趣相投或互补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早期主要的倡导者,他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对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施项目化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职业学校比较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行知思想;职业学校;教学;启示  在中国
期刊
编者按:  在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总结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学校、教师与学生代表一起交流了获奖经验与体会。  自2004年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来,我校参赛学生超过10000人,学校初赛后选送了3164名同学的作品参加自治区和全国的比赛,获得了全国和自治区各等级奖项达1738个,2007—2012年连续五届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连续六届获得广西优秀组织奖。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期刊
我叫张钰溪,是北京市商业学校的学生,也是第十届文明风采竞赛职业素养项目的获奖者。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要感谢悉心指导我的老师和大赛评审专家,您们知道评审对于我们每个参赛者的重要,带着欣赏和发展的眼光,在成千上万份作品中挑选出一份份优秀中透着稚嫩的作品。我更要感谢“文明风采”竞赛这个舞台,为我们的成长加油助力。  两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职业学校的大门,刚刚经历过中
期刊
我是来自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的范小红。今天能作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感到非常激动。  我清楚地记得,在2010年,我第一次担任了学校“文明风采”演讲赛项的指导工作。刚开始,我仅仅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接受了这份工作,但后来,一名普通的学生改变了我,她叫陈娅。在演讲比赛的校内初选环节中,她因平翘舌音不分明而被淘汰了。在比赛结束后,她找到我,对我说:“老师,我真的很想参加演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展示中职学生文明风采,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学校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在文化课、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把“文明风采”竞赛与学生社团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组
期刊
为进一步探索海门中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丰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海门立即行动,制定方案,召开会议,落实任务,将“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与中职学校的技能竞赛活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武”有“技能竞赛”,“文”有“文明风采”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召开会议 凝聚合力  海门中
期刊
吴荣——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99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2011年,他象大多数毕业生一样,离开了母校。  那一年吴江经济开发区蓬勃发展,大量台资企业涌入。吴荣同学就象其它同学一样,进入了苏州竣凌电子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表面组装技术PCBA生产。  尝试,为他开拓道路  进入了苏州竣凌电子有限公司后,他被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做一个SMT设备OP人员,这是他第一次接触SMT这个
期刊
纯真的爱情是世上最美好的感情,热烈、浪漫的婚礼则是这份美好感情的锦上鲜花,为无数终成眷属的有情人所向往,因此,别出心裁的婚礼设计、时尚大气的婚礼主持就特别吃香,刘永伟就是常州这样一位特别受追捧的专业婚礼司仪。  我认识刘永伟,是在我读职校的第一个寒假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到他工作的万豪花都大酒店里做服务员兼职,他是那家酒店的楼层主管,第一次见到他,他就给我们几个寒假工开会,给我们讲酒店的各种规矩。我初
期刊
第一届: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职业理想  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推动德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增强德育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职成教司决定组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主题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包括以下三项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职业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