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视角的语言迁移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er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中英二语分属不同语系,差异很大,母语为中文的大学生学习英语势必遇到语言迁移带来的诸多学习困难,因此全方位地了解语言迁移现象,把握语言迁移规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接受和理解,有助于其有效利用第二语言。
  [关键词] 语言迁移;大学生;多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82-02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一种常见现象,顾名思义,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习惯于借助自己本土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句型、结构乃至于文化背景来利用目标语言进行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语言迁移这种特殊语言现象。迁移的概念最初隶属于心理学范畴,指代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语言迁移这一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迁移概念与外语习得、学习理论相整合的结果。
  一 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过程
  语言迁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复杂现象,追根溯源,其理论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语言迁移研究初始阶段是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行为主义观点为早期语言迁移研究的理论框架,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语言学习最主要的绊脚石是先前学习的语言知识对母语造成的干扰,这也是学习者学习二语最主要困难所在, 那么克服这种母语带来的负迁移势必成为二语习得的问题关键。由此可见语言迁移理论在当时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同期有许多语言学家都把语言迁移这一现象当作学习目标语言的主要阻力和障碍也正是基于这一论断。他们认为,学生对于目标语言的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反应,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参与者,并非学习的主体,要想学好目标语言,别无他法,只能依靠外语教师大量的教学输入。同期,语言迁移理论成了对比分析假说的基础,而所谓的对比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将目标语和母语进行比对分析,两者异同,借此来把握母语的迁移规律,进而诠释二语习得的真谛和本质。语言迁移这一现象研究在对比分析时期受到了特别关注。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行为主义迁移理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抨击,迁移理论研究一度受到冷遇。许多语言学家竞相质疑语言迁移理论和对比分析假说。首先,学生是学习过程中被动参与者这一论断被专家学者否定;其次,学者们陆续发现,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全归咎于语言负迁移干扰并没科学依据。所有二语习得者都可能出现同类或相似错误,即便其所属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母语。而这些研究发现也帮助专家及研究者们进一步肯定语言迁移绝非二语习得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阻力和障碍。20 世纪 70 年代二语习得研究理论重心发生了转移,主要是从对比分析假说向中介语假说转移,语言学家们及研究者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习者的内部动机因素上。而心理语言学家也开始转移视角到认知理论角度去研究二语习得,分析母语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对语言迁移的理解在二语习得领域也并非完全统一。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语言迁移的宗旨是阐述某种语言现象,是个理论概念;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语言迁移是研究语言学习的模式,更有人认为语言迁移只是一种输出策略,但实际上通常我们所说的“迁移”本隶属于心理学范畴,并非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因此把认知心理学连同二语习得研究相整合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语言迁移的视角。
  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尽管还有认为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无足轻重这种观点存在,但认为这一现象足以解释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存在诸多问题的呼声更高。至此语言迁移研究也再度跃居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议题,而从宏观广角探究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及性问题为此阶段研究的重中之重。九十年代中后期,基于普遍语法的迁移研究视角再度发生转移,转向了中介语表征层面,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若干代表性的假设。至此也出现了迁移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者开始从全新的视角去探索母语迁移中的制约因素,即语言加工程序的视角,对此问题规律及本质的认识至此得以深化。有关迁移理论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的确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但视角的多维转换为阐释语言迁移这一复杂命题拓宽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展现了语言迁移这一研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
  二 语言迁移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迁移的因素
  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种: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所谓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有着相似或相近的语言规则,因此学习者可借助母语中的规则用目标语清楚明了地表述。相反,当母语与目标语规则产生差异时,负迁移现象产生。由于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外语学习者在用目标语言表述过程中会出现相应错误。零迁移是指“母语中不存在第二语言中的某个规则而在语言习得者的语际语中出现的迁移现象”。
  语言迁移的受制因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一语与二语的语言距离,具体来说,母语与目标语言的距离越小,差异越小,正迁移影响越大,反之则负迁移影响越大。比如中英二语分属不同语系,两者间的距离较大,在知识结构、语法规则上差异也都较大,容易产生语言负迁移,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更大。其次,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语言的迁移,这主要指学生对语言的心理认知和语言水平等方面的高低优劣,这些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并导致对目标语言学习层次参差不齐。比如,我们往往发现学生汉语水平较高,英语成绩也相对较好,因为母语水平越高,发生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另外,语言是具体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所以语言迁移当然会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母语和目标语言间的异同并非影响语言迁移的唯一因素,弄清楚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外语教学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规避负迁移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灵活自如地学习和运用目标语言。
  四 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及针对性措施
  (一)启示
  母语原有认知势必会对二语产生影响,包括消极影响也包括积极影响,虽不能完全规避母语的消极影响,却可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母语与目标语言间的异曲同工之处,把握规律辅助教学,有利于学习者理解消化目标语言的规则和思维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正迁移作用,至于如何缩小负迁移影响,就要通过以下的措施去实现。   (二)措施
  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把握语言迁移的规律,利用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对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将大有裨益,这样就可以从主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针对性措施也该从以上两方面着手,让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
  1 教师方面
  要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法,同时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努力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通过多种合理形式,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规避语言负迁移的负面影响,实现正迁移的积极促进作用。并注重设置英语学习情境,尽量多为学生营造应用目标语言的情境和氛围,创设真实目标语言学习环境,将学习内容融入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外因对内因的促进和转化。
  2 学习者方面
  俗话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林根本意义上提高教学效果,还要靠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摸索和学习。因此学生除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之余,还需要自发自觉有意识地了解探究语言迁移的规则规律,为自己营造有效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加对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学习,以增强语言正迁移的积极引导,减少负迁移的消极影响。
  五 结语
  本文着眼语言迁移这一语言現象,以科研促教学,通过多维视角下的语言迁移的研究,把握规律,尝试性提出些相关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克服语言负迁移的消极影响而加强正迁移的正面作用,从而侧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促进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对语言迁移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实质,把握目标语言习得的规律,最重要的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以及帮助教师同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对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敏.语言迁移与第二语言习得[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4).
  [2]姜孟.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俞理明,常辉,姜孟.语言迁移新视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姚梅林,吴建民.迁移机制与语言迁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其他文献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村的党组织工作就是村党支部书记一个人管,支委对党组织工作知道得不多,甚至对有些工作的原委一点也不知情,支委的设置成了牌位。 The author learn
习近平:从陕北山村一路走来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习近平”这个名字,是家家户户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他们说,“习近平是从梁家河村出去的。” Xi Jinping: From Shanbei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共同发展,更多的数字作品被放到了网络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中,而且数字作品也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虽然更多的人可以共享信息
作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高技术密集型项目,机器人足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视觉子系统是半自主足球机器人唯一能感知环境的部分,其实时性和对目标识别的精度对整个系统
数据挖掘是利用分析工具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事先未知、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建立数据间关系模型,用其做出预测,从而
摘要目的针对一组颅脑肿瘤和癫病人分别进行1.5 T和3.0 T MR扫描,分析其术前f MRI的长期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研究纳入2000—2012年间的491例病人,于5台 Abstract Objecti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已显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应用潜力。但是面对海量的移动数据业务访问资源,如何从中快速、准确地发现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
本文用于研究针对老挝国立大学学生教育的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本文的目的是协助指导老师通过利用学生的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学术记录以及平均成绩,进行决策和学习建议,这
人脸识别技术是计算机模式识别领域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在法律、商业、安全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人脸图像的特殊性,人脸识别问题也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相当难的问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软件规模及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对软件的各方面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不断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软件开发的效率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