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一缕光亮透过百叶窗映入房间,沉睡中的我睁开眼晴,猛然想到,此时我们已来到了地球的这一边,美国的中部密苏里,并且还要在这里学习生活半年。
我们是山东省中青年干部出国培训班的第五批学员,2006年5月15日从北京机场起飞,空中飞行12个多小时,于当地时间下午4点半到达芝加哥。从空中俯瞰,开始是一片绿色,然后一片灯火,显示出美国第三大城市的繁华和气派。在芝加哥机场,我们先报关,再转机到密苏里的圣路易斯市。考虑到时间比较紧,我们18个人是一个团组,一个团员上前交涉能否给我们集体办手续,因为到欧洲等国考察就有过类似经历。但是那位很精干的女工作人员,坚定地予以否认: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
我作为团长排在第一,本想像在北京美国使馆签证那样,我这里搞定,后面的就顺利通过。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对我格外上心,对我报关文件左查右审,还问了我几个问题:到美国干什么?呆多长时间?这样等我入关时,反而几乎成了最后。
接着,我们把每人两件托运的大行李和团里的11个礼品纸箱取出来,经过一个长长的甬道,再把这些箱子送上传输带。这时一个黑人搬运工指着推车上我的电脑包说:this carry。意思是这个你手提。开始我有一点紧张,以为托运行李出现了麻烦,接着又非常兴奋,与美国人的第一次对话竟然听懂了,就像是第一次实战击中了目标。
晚上10点多顺利抵达圣路易斯,出机场时发现我和其他6位学员的箱子没能同机到达,理由是飞机超载,第二天上午才能送到住处。事后才知道,他们是有意扣下我们几个人行李的,因为后来我们所有人收到的箱子都被翻了个底朝天,上面放着一个单子,写道:为了保护交通和旅客安全,依照法律对所有旅客行李进行安全检查,你是其中的一位。如有问题可与美国交通安全联络中心联系。美国人就是这样,动了你的东西,还非常理直气壮。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出行带队的团长一般都难以幸免。
等交涉完这些事,乘上学校接机的汽车,再行驶两个多小时,到达学校驻地哥伦比亚市我们的宿舍——University Place.Apartments时,已是午夜时分。这时不知哪位学员轻声说了句:“到家了。”
人就是这样奇怪。本来地球这边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我们几经周折颠簸的目的地,成为将在异域他乡生活的地方,居然有了家的感觉。
春季五月的早上八点,天已大亮。我起身望着窗外,左边公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飞驰而去,右边绿地树林中不见一个人,一片静谧,油然感叹这真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古时候人们进京赶考,背着行囊,带着干粮,住着客栈,一走就是几个月。早期的华人和留学生,乘着邮船漂洋过海几十天才能到达欧美。而现在感觉一觉醒来,我们就从地球东边到了西边。
密苏里大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太美了。五月中旬正值学生放假,校园周围,满目绿色,小松鼠在大树上、草坪中跳来跳去,绿荫中一幢幢古老的象牙白色石砌的楼房,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悠久和厚重。密大建于1839年,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第一所公立大学,著名的美国前总统杰佛逊曾参与选址和设计,全美排名第37位,目前在校生有二万八千多人。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著名记者爱德加·斯诺先生,曾是密大新闻学院的学生,当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赠送的两个石狮子,至今还放在新闻学院的大门两边。
我们住的哥伦比亚市是一所大学城,只有9万多人口,在全美“十大宜居城市”中列第二位。密苏里州面积为18万多平方公里,比山东省还要大,但只有550万人口,所以,这里平时很少能见到人,安静得就像是到了世外桃源,让热闹惯了的我们一时很难适应。密苏里的农业居全美第二位。到过纽约的人都知道,纽约的别名是big apple大苹果。同样密苏里在美国也有一个名字,那就是show me,意思是拿给我看,现在解释为“引导之州”。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因为密苏里是农业州,第一位联邦议会代表是一位农民,当其他议员辩论争吵时,他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拿实事和证据给我看,体现了农民眼见为实的特点,从而也看出了密苏里人的文化性格。
站在圣路易斯大拱门下,望着古老的铁桥下滚滚而去的密西西比河,内心感慨不已。Old Mississippi,这条从小学地理课本中就知道的世界长河,当时对童年的我是那么遥远和神秘,如今见到它已没有马克·吐温时期那么宽阔,但它依然是那么厚重和丰富。当年汤姆叔叔建造小屋的地方,经过一个多世纪历史的冲刷,如今又是一番怎样的意象?
半年来,我们生活在这块广袤沉静的美国腹地,立足美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州内行驶5500多公里,先后到了七十多个单位,参观学校、医院、监狱、企业、老年公寓、国际仲裁组织、消费者协会、国民自卫队、应急防卫中心,考察各类历史文化遗址、阿密氏族群,拜访当地市政厅、商会、州长,听取了现代行政管理等十几门课程,最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到州政府16个部门观摩见习。这段时间我们像当地居民一样生活,参加当地的社区文化活动,游走于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感受美国现代化脉搏的跳动,从而感知美国,进而思考我们自己的事情。
编辑程玉
我们是山东省中青年干部出国培训班的第五批学员,2006年5月15日从北京机场起飞,空中飞行12个多小时,于当地时间下午4点半到达芝加哥。从空中俯瞰,开始是一片绿色,然后一片灯火,显示出美国第三大城市的繁华和气派。在芝加哥机场,我们先报关,再转机到密苏里的圣路易斯市。考虑到时间比较紧,我们18个人是一个团组,一个团员上前交涉能否给我们集体办手续,因为到欧洲等国考察就有过类似经历。但是那位很精干的女工作人员,坚定地予以否认: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
我作为团长排在第一,本想像在北京美国使馆签证那样,我这里搞定,后面的就顺利通过。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对我格外上心,对我报关文件左查右审,还问了我几个问题:到美国干什么?呆多长时间?这样等我入关时,反而几乎成了最后。
接着,我们把每人两件托运的大行李和团里的11个礼品纸箱取出来,经过一个长长的甬道,再把这些箱子送上传输带。这时一个黑人搬运工指着推车上我的电脑包说:this carry。意思是这个你手提。开始我有一点紧张,以为托运行李出现了麻烦,接着又非常兴奋,与美国人的第一次对话竟然听懂了,就像是第一次实战击中了目标。
晚上10点多顺利抵达圣路易斯,出机场时发现我和其他6位学员的箱子没能同机到达,理由是飞机超载,第二天上午才能送到住处。事后才知道,他们是有意扣下我们几个人行李的,因为后来我们所有人收到的箱子都被翻了个底朝天,上面放着一个单子,写道:为了保护交通和旅客安全,依照法律对所有旅客行李进行安全检查,你是其中的一位。如有问题可与美国交通安全联络中心联系。美国人就是这样,动了你的东西,还非常理直气壮。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出行带队的团长一般都难以幸免。
等交涉完这些事,乘上学校接机的汽车,再行驶两个多小时,到达学校驻地哥伦比亚市我们的宿舍——University Place.Apartments时,已是午夜时分。这时不知哪位学员轻声说了句:“到家了。”
人就是这样奇怪。本来地球这边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我们几经周折颠簸的目的地,成为将在异域他乡生活的地方,居然有了家的感觉。
春季五月的早上八点,天已大亮。我起身望着窗外,左边公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飞驰而去,右边绿地树林中不见一个人,一片静谧,油然感叹这真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古时候人们进京赶考,背着行囊,带着干粮,住着客栈,一走就是几个月。早期的华人和留学生,乘着邮船漂洋过海几十天才能到达欧美。而现在感觉一觉醒来,我们就从地球东边到了西边。
密苏里大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太美了。五月中旬正值学生放假,校园周围,满目绿色,小松鼠在大树上、草坪中跳来跳去,绿荫中一幢幢古老的象牙白色石砌的楼房,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悠久和厚重。密大建于1839年,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第一所公立大学,著名的美国前总统杰佛逊曾参与选址和设计,全美排名第37位,目前在校生有二万八千多人。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著名记者爱德加·斯诺先生,曾是密大新闻学院的学生,当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赠送的两个石狮子,至今还放在新闻学院的大门两边。
我们住的哥伦比亚市是一所大学城,只有9万多人口,在全美“十大宜居城市”中列第二位。密苏里州面积为18万多平方公里,比山东省还要大,但只有550万人口,所以,这里平时很少能见到人,安静得就像是到了世外桃源,让热闹惯了的我们一时很难适应。密苏里的农业居全美第二位。到过纽约的人都知道,纽约的别名是big apple大苹果。同样密苏里在美国也有一个名字,那就是show me,意思是拿给我看,现在解释为“引导之州”。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因为密苏里是农业州,第一位联邦议会代表是一位农民,当其他议员辩论争吵时,他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拿实事和证据给我看,体现了农民眼见为实的特点,从而也看出了密苏里人的文化性格。
站在圣路易斯大拱门下,望着古老的铁桥下滚滚而去的密西西比河,内心感慨不已。Old Mississippi,这条从小学地理课本中就知道的世界长河,当时对童年的我是那么遥远和神秘,如今见到它已没有马克·吐温时期那么宽阔,但它依然是那么厚重和丰富。当年汤姆叔叔建造小屋的地方,经过一个多世纪历史的冲刷,如今又是一番怎样的意象?
半年来,我们生活在这块广袤沉静的美国腹地,立足美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州内行驶5500多公里,先后到了七十多个单位,参观学校、医院、监狱、企业、老年公寓、国际仲裁组织、消费者协会、国民自卫队、应急防卫中心,考察各类历史文化遗址、阿密氏族群,拜访当地市政厅、商会、州长,听取了现代行政管理等十几门课程,最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到州政府16个部门观摩见习。这段时间我们像当地居民一样生活,参加当地的社区文化活动,游走于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感受美国现代化脉搏的跳动,从而感知美国,进而思考我们自己的事情。
编辑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