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气正浓,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荔枝熟了,果园里一片繁忙。
“把今天的荔枝订单再核对下,刘书记去北京前提醒了大家的。”村里的党员汪登荣同果农交流着。
“要吃水果莫着急,尽快联系刘家奇。”这已经成为睦和村村民都知道的口号。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家奇,正是汪登荣口中的“刘书记”。因为有他,睦和村这个昔日的贫困小村“蝶变”成为如今的“库区明珠”。
拓荒“刘”:从头干
长江在南沱镇拐了两道弯。睦和村就坐落在江水环绕的小山坡上。
初中毕业后,刘家奇返回故土,一腔热血想要建设家乡。可现实是残酷的:睦和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民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一年忙到头也仅够自家填饱肚子;村民普遍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村领导班子懒政懈怠,干群关系十分淡漠。
看着“一穷二乱人心散”的村子,刘家奇在痛心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拼了命,也要让村子大变样”的信念。
2001年12月,刘家奇凭借干事积极的作风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当选为睦和村党支部书记。
“拔穷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怎么拔?刘家奇望着滚滚长江,江中心一片绿色映入眼帘,那是睦和村辖区内的平西岛,岛上长着龙眼树。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温暖湿润的睦和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果林种植环境,为什么不以此为生?
刘家奇坚持“以土为本、因地制宜、就地发展”的原则,大胆提出用种植经果林代替种植粮食作物的想法,然而村民反响甚微,甚至有人“唱反调”——睦和村曾有村民种植果树,但因为缺乏技术导致果树歉收,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
没有收益就没有说服力。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刘家奇和村干部先后到四川成都龙泉驿、双流等地的水果基地深入学习。为了攻克水果保存困难的问题,刘家奇刻苦钻研“龙眼烘烤技术”,解决了龙眼易腐难存的问题,众人的信心也更足了。
返乡之后,大家说干就干。刘家奇先是腾出自家的承包地,动员村干部、党员和亲戚朋友,一起种植经果林。不到一年时间,占地600亩的优质生态精品果园就运营了起来。
曾经极力反对种植经果林的村民任邦平看到刘家奇一行人干得风风火火,也改变了想法:“以后我就跟着你干了,刘书记!”
刘家奇的执着与成功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全村开始种植经果林。2007年,他带领村民建立起“合作社 公司 农户”联合经营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营销渠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2020年,睦和村年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收入200余万元。此外,村里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人均纯收入达到18360元。
老黄“刘”:埋头干
2018年12月,睦和村千亩脐橙一片金灿灿,游客穿梭林中,尽享田园之乐。
“刘书记,这半个月我们的脐橙已经卖了10万公斤了。”“90后”村干部刘贵花乐呵呵地对刘家奇说。看着这红火的场面,听着年轻干部言语里的自豪,刘家奇陷入沉思。
17年的时间,睦和村“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六子致富经”已闻名全国,刘家奇也从“小刘”成长为“老刘”,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知道乡村振兴不光是产业兴旺,只有同时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才能称得上乡村振兴。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家奇提交了《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议案。这份议案不仅是一项行动指引,更是他深耕基层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垃圾乱扔乱倒、柴草乱堆乱放、房屋乱搭乱建,是许多农村的真实写照。产业起来了,交通便利了,但当游客看到这样的村容村貌,故地重游就难了。不仅如此,人居环境的优劣还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刘家奇说。
针对这些问题,刘家奇和村干部多次商量对策,最后想出了“评比挂牌”机制:评分为90分到100分的家庭为清洁示范户,70分到90分为清洁户,70分以下为整改户。获得清洁户及以上的家庭,会在村民大会上对其进行奖励。
奖品虽小,意义却大。
渐渐地,村里的垃圾分类规矩了,乱搭乱建停止了,人居环境洁净了。截至2021年2月,睦和村实施卫生厕所改造41户,全面落实“河长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7.7公里,完成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孺子“刘”:带头干
2021年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名单上,刘家奇的名字赫然在列。
前往北京参加表彰大会的刘家奇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我现在动力更足了,接下来我要把这个战斗堡垒再夯实一些。”
党支部是火车头,睦和村的蜕变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不可分。
刘家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18年3月10日这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亲切地询问睦和村党员发展情况,他如数家珍地向总书记进行了汇报。当时提到的入党积极分子汪登荣,如今也已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没有刘书记带头,就没有今天的睦和村。”汪登荣忍不住赞叹。
2017年,汪登荣返乡创业,刚进家门就碰到了刘家奇。“刘书记不仅给我介绍了村里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鼓励像我这样有能力的创业者積极入党,带动大家致富。”他回忆说。
如今,汪登荣创办的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业绩稳步攀升,还带动了40多家农户共同致富,户均增收2000多元。
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刘家奇从不马虎。2020年,他组织开展学习交流16次,带头讲党课14场次,送学上门18次,院坝会宣讲16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次。同时,他大力推进睦和村“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工作,以院落小组、左邻右舍为单位,实施结对帮扶,群众评议。村民冉德才说:“党员对我们村作出的贡献可大了!刘书记当数第一。”
长江后浪推前浪,让刘家奇更加欣慰的是,看到像汪登荣这样一个个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们,为了村民的好日子奔波,他们定将成为撑起睦和村发展的参天之树。
“把今天的荔枝订单再核对下,刘书记去北京前提醒了大家的。”村里的党员汪登荣同果农交流着。
“要吃水果莫着急,尽快联系刘家奇。”这已经成为睦和村村民都知道的口号。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家奇,正是汪登荣口中的“刘书记”。因为有他,睦和村这个昔日的贫困小村“蝶变”成为如今的“库区明珠”。
拓荒“刘”:从头干
长江在南沱镇拐了两道弯。睦和村就坐落在江水环绕的小山坡上。
初中毕业后,刘家奇返回故土,一腔热血想要建设家乡。可现实是残酷的:睦和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民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一年忙到头也仅够自家填饱肚子;村民普遍思想落后、观念守旧,村领导班子懒政懈怠,干群关系十分淡漠。
看着“一穷二乱人心散”的村子,刘家奇在痛心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拼了命,也要让村子大变样”的信念。
2001年12月,刘家奇凭借干事积极的作风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当选为睦和村党支部书记。
“拔穷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怎么拔?刘家奇望着滚滚长江,江中心一片绿色映入眼帘,那是睦和村辖区内的平西岛,岛上长着龙眼树。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温暖湿润的睦和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果林种植环境,为什么不以此为生?
刘家奇坚持“以土为本、因地制宜、就地发展”的原则,大胆提出用种植经果林代替种植粮食作物的想法,然而村民反响甚微,甚至有人“唱反调”——睦和村曾有村民种植果树,但因为缺乏技术导致果树歉收,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
没有收益就没有说服力。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刘家奇和村干部先后到四川成都龙泉驿、双流等地的水果基地深入学习。为了攻克水果保存困难的问题,刘家奇刻苦钻研“龙眼烘烤技术”,解决了龙眼易腐难存的问题,众人的信心也更足了。
返乡之后,大家说干就干。刘家奇先是腾出自家的承包地,动员村干部、党员和亲戚朋友,一起种植经果林。不到一年时间,占地600亩的优质生态精品果园就运营了起来。
曾经极力反对种植经果林的村民任邦平看到刘家奇一行人干得风风火火,也改变了想法:“以后我就跟着你干了,刘书记!”
刘家奇的执着与成功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全村开始种植经果林。2007年,他带领村民建立起“合作社 公司 农户”联合经营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营销渠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2020年,睦和村年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收入200余万元。此外,村里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人均纯收入达到18360元。
老黄“刘”:埋头干
2018年12月,睦和村千亩脐橙一片金灿灿,游客穿梭林中,尽享田园之乐。
“刘书记,这半个月我们的脐橙已经卖了10万公斤了。”“90后”村干部刘贵花乐呵呵地对刘家奇说。看着这红火的场面,听着年轻干部言语里的自豪,刘家奇陷入沉思。
17年的时间,睦和村“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六子致富经”已闻名全国,刘家奇也从“小刘”成长为“老刘”,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知道乡村振兴不光是产业兴旺,只有同时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才能称得上乡村振兴。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家奇提交了《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议案。这份议案不仅是一项行动指引,更是他深耕基层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垃圾乱扔乱倒、柴草乱堆乱放、房屋乱搭乱建,是许多农村的真实写照。产业起来了,交通便利了,但当游客看到这样的村容村貌,故地重游就难了。不仅如此,人居环境的优劣还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刘家奇说。
针对这些问题,刘家奇和村干部多次商量对策,最后想出了“评比挂牌”机制:评分为90分到100分的家庭为清洁示范户,70分到90分为清洁户,70分以下为整改户。获得清洁户及以上的家庭,会在村民大会上对其进行奖励。
奖品虽小,意义却大。
渐渐地,村里的垃圾分类规矩了,乱搭乱建停止了,人居环境洁净了。截至2021年2月,睦和村实施卫生厕所改造41户,全面落实“河长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7.7公里,完成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孺子“刘”:带头干
2021年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名单上,刘家奇的名字赫然在列。
前往北京参加表彰大会的刘家奇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我现在动力更足了,接下来我要把这个战斗堡垒再夯实一些。”
党支部是火车头,睦和村的蜕变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不可分。
刘家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18年3月10日这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亲切地询问睦和村党员发展情况,他如数家珍地向总书记进行了汇报。当时提到的入党积极分子汪登荣,如今也已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没有刘书记带头,就没有今天的睦和村。”汪登荣忍不住赞叹。
2017年,汪登荣返乡创业,刚进家门就碰到了刘家奇。“刘书记不仅给我介绍了村里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鼓励像我这样有能力的创业者積极入党,带动大家致富。”他回忆说。
如今,汪登荣创办的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业绩稳步攀升,还带动了40多家农户共同致富,户均增收2000多元。
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刘家奇从不马虎。2020年,他组织开展学习交流16次,带头讲党课14场次,送学上门18次,院坝会宣讲16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次。同时,他大力推进睦和村“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工作,以院落小组、左邻右舍为单位,实施结对帮扶,群众评议。村民冉德才说:“党员对我们村作出的贡献可大了!刘书记当数第一。”
长江后浪推前浪,让刘家奇更加欣慰的是,看到像汪登荣这样一个个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们,为了村民的好日子奔波,他们定将成为撑起睦和村发展的参天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