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42-01
自发性气胸是指没有外伤或人为因素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而引起的疾病。肺无明显病变,由胸膜下气肿泡破裂形成者称特发性气胸;继发于慢阻肺、肺结核等胸膜及肺疾病者称继发性气胸。本病起病较急,如治疗及护理不当则后果严重。我科对2012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8岁。继发性气胸的患者占10例,占56%,特发性气胸的患者8例,占44%。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例住院观察。7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修补术。18例全部治愈。
2 护理体会
2.1心理支持 自发性气胸的病人因起病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治疗效果、手术安危及预后。护士应以满腔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同情病人,深入了解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强调手术效果和治愈的希望,并动员家属给病人以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全力支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方式和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大致过程、配合与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的理解与合作,使病人情绪稳定,充满信心,接受治疗。
2.2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同时注意胸痛的部位、性质、有无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明显紫绀等症状,以避免张力性气胸等情况出现。
2.3一般护理 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18-22度,湿度50%-60%;给予病人半卧位,鼓励病人轻轻翻身活动,做深呼吸运动,适当咳嗽,以加速气体排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肺尽早复张;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一般在3升/分;进食高蛋白、适量进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通便措施。胸痛剧烈者,可给予相应的止痛剂。
2.4胸腔閉式引流的护理 小量气胸,肺萎缩程度小于20%者,对循环及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多无明显症状,不需治疗,我们以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为主,气体可在2~4周内自行吸收,不作排气处理。肺萎缩大于20%或症状明显者,则可行胸膜腔穿刺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促使肺及早复张。本组7例患者均未经抽气处理,而直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4.1在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使用前,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闭、牢固。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厘米,并始终保持直立。2.4.2更换引流瓶时,务必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每24小时在无菌操作下更换水封瓶内液体1 次,以防止胸膜腔内继发感染。
2.4.3维持引流通畅,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厘米。正常水柱上下波动范围为4-6厘米。如水柱无波动,怀疑引流管堵塞,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
2.4.4病人的有效体位为半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肺复张。
2.4.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脱出;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2.4.6本组病例中,2天复查胸透或拍胸片1次,6例在1天内肺复张,夹管观察24小时,症状未再出现后拔除引流管。
2.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5.1肺不张 由于原发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导致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影响分泌物清除;又因术后胸管放置牵拉疼痛,限制呼吸运动和排痰活动,痰液堵塞细小支气管,引起肺不张。为防止肺不张的发生:我们采取的措施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咳嗽咳痰运动。协助病人叩背,扣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病人侧卧位,扣击者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15分钟,在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完成。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给予生理盐水30毫升+盐酸氨溴索15毫克雾化吸入,每日4次,每次20分钟,以促进痰液排出,取得了促进肺复张的良好效果。
2.5.2皮下气肿 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均可使针孔或切口周围出现胸壁皮下气肿,逸出的气体还蔓延至腹壁和上肢皮下。对于发生皮下气肿的患者,我们采取的措施有:氧气吸入4-6升/分,因高流量给氧有利于其气肿的吸收;一般小量气肿多能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置,但当皮下气肿压迫造成气促、呼吸困难时,可作局部针刺排气或胸骨上窝切开排气。
2.6健康指导
2.6.1饮食护理:多进高蛋白饮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
2.6.2气胸痊愈后一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
2.6.3保持大便通畅,2天以上未排便者,应采取有效措施。
2.6.4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若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金向涛,安之壁.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3.
[2] 高 云,房 锐.健康教育减少气胸反复发作的护理[J].齐鲁护理 杂志,1999,5 (3)∶17.
自发性气胸是指没有外伤或人为因素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而引起的疾病。肺无明显病变,由胸膜下气肿泡破裂形成者称特发性气胸;继发于慢阻肺、肺结核等胸膜及肺疾病者称继发性气胸。本病起病较急,如治疗及护理不当则后果严重。我科对2012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8岁。继发性气胸的患者占10例,占56%,特发性气胸的患者8例,占44%。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例住院观察。7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修补术。18例全部治愈。
2 护理体会
2.1心理支持 自发性气胸的病人因起病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治疗效果、手术安危及预后。护士应以满腔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同情病人,深入了解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强调手术效果和治愈的希望,并动员家属给病人以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全力支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方式和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大致过程、配合与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的理解与合作,使病人情绪稳定,充满信心,接受治疗。
2.2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同时注意胸痛的部位、性质、有无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明显紫绀等症状,以避免张力性气胸等情况出现。
2.3一般护理 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18-22度,湿度50%-60%;给予病人半卧位,鼓励病人轻轻翻身活动,做深呼吸运动,适当咳嗽,以加速气体排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肺尽早复张;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一般在3升/分;进食高蛋白、适量进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通便措施。胸痛剧烈者,可给予相应的止痛剂。
2.4胸腔閉式引流的护理 小量气胸,肺萎缩程度小于20%者,对循环及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多无明显症状,不需治疗,我们以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为主,气体可在2~4周内自行吸收,不作排气处理。肺萎缩大于20%或症状明显者,则可行胸膜腔穿刺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促使肺及早复张。本组7例患者均未经抽气处理,而直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4.1在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使用前,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闭、牢固。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厘米,并始终保持直立。2.4.2更换引流瓶时,务必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每24小时在无菌操作下更换水封瓶内液体1 次,以防止胸膜腔内继发感染。
2.4.3维持引流通畅,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厘米。正常水柱上下波动范围为4-6厘米。如水柱无波动,怀疑引流管堵塞,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
2.4.4病人的有效体位为半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肺复张。
2.4.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脱出;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2.4.6本组病例中,2天复查胸透或拍胸片1次,6例在1天内肺复张,夹管观察24小时,症状未再出现后拔除引流管。
2.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5.1肺不张 由于原发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导致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影响分泌物清除;又因术后胸管放置牵拉疼痛,限制呼吸运动和排痰活动,痰液堵塞细小支气管,引起肺不张。为防止肺不张的发生:我们采取的措施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咳嗽咳痰运动。协助病人叩背,扣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病人侧卧位,扣击者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15分钟,在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完成。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给予生理盐水30毫升+盐酸氨溴索15毫克雾化吸入,每日4次,每次20分钟,以促进痰液排出,取得了促进肺复张的良好效果。
2.5.2皮下气肿 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均可使针孔或切口周围出现胸壁皮下气肿,逸出的气体还蔓延至腹壁和上肢皮下。对于发生皮下气肿的患者,我们采取的措施有:氧气吸入4-6升/分,因高流量给氧有利于其气肿的吸收;一般小量气肿多能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置,但当皮下气肿压迫造成气促、呼吸困难时,可作局部针刺排气或胸骨上窝切开排气。
2.6健康指导
2.6.1饮食护理:多进高蛋白饮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
2.6.2气胸痊愈后一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
2.6.3保持大便通畅,2天以上未排便者,应采取有效措施。
2.6.4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若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金向涛,安之壁.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3.
[2] 高 云,房 锐.健康教育减少气胸反复发作的护理[J].齐鲁护理 杂志,1999,5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