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药学英语是本校在二年级开设的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从“输出驱动假设”视角探讨药学英语课堂教学,通过探讨所承担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及理念,认为以多元化输出为导向的有声课堂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以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 药学英语 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教育教改一般课题“医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编号15JGYB0)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19-02
我校是一所医药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分为两大板块,即公共英语(必修课)和专业英语(选修课)。专业英语包括护理英语、医学英语和药学英语,一般都作为选修课在学生经过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后在二年级为不同专业開设的为期一学期的课程。其中“药学英语”(32学时/16周)课程自2015年开始,目的是帮主学生更好地从EGP的学习过渡到ESP(医药学英语)的学习。本课程是面向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也就是学生在第一学年的2个学期修完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I之后,此时,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省级等级考试。在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很重要,但是也有72%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很难,尤其是刚开始接触的阶段。因此,本课程建立的是以输出为导向的有声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医药学英语的学习习惯。
一、理论框架
“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是由加拿大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在其法语沉浸式教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证明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学习者只有通过对目标语的表达和实践,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对目标语所做的各种假设才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能力提高。这一理论已经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及多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倾向,学生经过若干年的语言学习之后,仍然不能自如地把自己的观点用英语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表达出来。各高校开设的医学英语课堂上,都呈现出词条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把重点放在医药学词汇的解释上,鲜少与学生进行互动,教科书式的课堂往往使学生越听越难、越听越累。
文秋芳在Swain(1985)的输出假设基础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以促进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的实现。其核心内容就是“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即以输出为导向的英语课堂在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社会功能的实现以及对学生就业的帮助方面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文秋芳教授的理论,本课程在授课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眼点就是在教学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模式激发高效的输出。多元课堂模式主要包括:通过项目词汇学习、背景文献探讨、观看医药学视频资料等活动,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入;组织课堂讨论、根据文献提出问题、课堂汇报、文献翻译等活动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
二、教学设计
下面以药学英语选修课程教材《药学英语》一书中第六单元Antibiotics为例,展示并探讨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输入和高效的输出。
(一) 项目词汇学习
这一模块为输入性教学内容。第六单元主要以抗生素的介绍、使用和注意事项为学习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关分类词汇的学习。主要采用跟读、朗读、复述等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强调医药类英语有声学习的重要性。每一项最后都会有一个综述,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回顾,首先要求学生口头复述抗生素的历史以及种类,以及常见抗生素使用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该项目词汇的基础上,回顾性地总结这些词汇中出现的常见词缀和词根。每节课课前都会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反复的口头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发音,快速地记忆词汇。除此以外,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刚接触专业英语阶段克服畏难情绪。在两年的药学英语课堂实践中证明,这种跟读、朗读以及复述等有声的医药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表示接受度高,并且逐渐产生兴趣。
(二) 学习小组讨论
这一模块为输出性教学内容,但是以学生大量的医药学文献资料为前提条件。这一单元话题包括抗生素使用中的问题、抗生素的危害、抗生素的适用疾病以及滥用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等等。所有话题均在开课前两周的教学计划中分发给学习小组,每一个单元一次讨论,每次30-45分钟。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每组负责其中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广泛地查阅英文文献,并先在组内进行探讨。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讨论中除了作为主持者或协调者之外,可以将话题延伸至学生未来在医疗行业所要面对的问题、医生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以及现在社会的大环境等等,通过联系学生当下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进来。讨论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锻炼,也使学生对医药学之外的相关论题也有了一些思考。再者,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对医药学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认同感。
(三) 课堂汇报
此环节为输出性教学内容,每两周安排一次课堂汇报,每次汇报15-20分钟,另外留出10分钟提问时间。比如这一单元关于抗生素滥用的话题,可以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负责讲一个抗生素滥用的病例,内容包括抗生素种类、原理、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策略。由于学生在在查阅病例以及英文翻译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每一次的汇报所使用的PPT和讲稿都要提前交由教师审阅和修改。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和自我学习,对基本的药学英语词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是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专业知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四) 文献翻译
这一环节为输出性教学内容。大专学生由于理论知识起点相对较低,尚未对医药类英文文献进行过大量的阅读和论文写作,因此此环节只在期中和期末以讲座或练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关于本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性知识,比如选取《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等原版杂志中的某一个篇章摘要或者片段,用2-4学时的实践一方面复习及应用本学期学过的词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医药学类论文的句式结构,课后布置相关作业。从整体来说,除了让学生认识到医药学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也为学生今后撰写论文、阅读原文资料做个铺垫,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 视频资料观看
此环节属于输出性、任务型教学内容。选取英文主流媒体如CNN或BBC中相关医药学视频新闻或者较为经典的医疗题材美剧,如Emergency Room中的片段(最好去除中文字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观摩,并要求学生讨论完成这一视频片段的概要和观后感。教师评阅后发回给学生。这一部分可以作为任务计入平時成绩。
三、课程评估体系
学生在一整个学期每个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与完成度的考核应该作为形成性评估的依据,学生在课堂汇报、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摘要撰写中的参与和表现都会进行量化的记录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比值各占50%。
四、结语
药学英语选修课程自2015年开始为2015级及2016级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过两个学期,每个学期都会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广泛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课堂活动以及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或者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说,反馈的信息都是积极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虽然信息量大、任务量大,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收获颇丰。“药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更好地帮助学生从EGP的学习过渡到ESP的学习,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医药学词汇的有声学习以及大量引导式的语言输出,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语言及专业知识的词汇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输出为导向的药学英语课堂卓有成效,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其它专业英语课堂推介,形成课程小组,更好地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李有贵.药学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9.
作者简介:
刘静:(1982-),女,四川广元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翻译。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 药学英语 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教育教改一般课题“医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编号15JGYB0)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19-02
我校是一所医药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分为两大板块,即公共英语(必修课)和专业英语(选修课)。专业英语包括护理英语、医学英语和药学英语,一般都作为选修课在学生经过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后在二年级为不同专业開设的为期一学期的课程。其中“药学英语”(32学时/16周)课程自2015年开始,目的是帮主学生更好地从EGP的学习过渡到ESP(医药学英语)的学习。本课程是面向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也就是学生在第一学年的2个学期修完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I之后,此时,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省级等级考试。在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很重要,但是也有72%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很难,尤其是刚开始接触的阶段。因此,本课程建立的是以输出为导向的有声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医药学英语的学习习惯。
一、理论框架
“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是由加拿大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在其法语沉浸式教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证明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学习者只有通过对目标语的表达和实践,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对目标语所做的各种假设才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能力提高。这一理论已经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及多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倾向,学生经过若干年的语言学习之后,仍然不能自如地把自己的观点用英语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表达出来。各高校开设的医学英语课堂上,都呈现出词条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把重点放在医药学词汇的解释上,鲜少与学生进行互动,教科书式的课堂往往使学生越听越难、越听越累。
文秋芳在Swain(1985)的输出假设基础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以促进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的实现。其核心内容就是“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即以输出为导向的英语课堂在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社会功能的实现以及对学生就业的帮助方面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文秋芳教授的理论,本课程在授课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眼点就是在教学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模式激发高效的输出。多元课堂模式主要包括:通过项目词汇学习、背景文献探讨、观看医药学视频资料等活动,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入;组织课堂讨论、根据文献提出问题、课堂汇报、文献翻译等活动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
二、教学设计
下面以药学英语选修课程教材《药学英语》一书中第六单元Antibiotics为例,展示并探讨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输入和高效的输出。
(一) 项目词汇学习
这一模块为输入性教学内容。第六单元主要以抗生素的介绍、使用和注意事项为学习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关分类词汇的学习。主要采用跟读、朗读、复述等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强调医药类英语有声学习的重要性。每一项最后都会有一个综述,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回顾,首先要求学生口头复述抗生素的历史以及种类,以及常见抗生素使用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该项目词汇的基础上,回顾性地总结这些词汇中出现的常见词缀和词根。每节课课前都会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反复的口头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发音,快速地记忆词汇。除此以外,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刚接触专业英语阶段克服畏难情绪。在两年的药学英语课堂实践中证明,这种跟读、朗读以及复述等有声的医药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表示接受度高,并且逐渐产生兴趣。
(二) 学习小组讨论
这一模块为输出性教学内容,但是以学生大量的医药学文献资料为前提条件。这一单元话题包括抗生素使用中的问题、抗生素的危害、抗生素的适用疾病以及滥用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等等。所有话题均在开课前两周的教学计划中分发给学习小组,每一个单元一次讨论,每次30-45分钟。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每组负责其中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广泛地查阅英文文献,并先在组内进行探讨。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讨论中除了作为主持者或协调者之外,可以将话题延伸至学生未来在医疗行业所要面对的问题、医生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以及现在社会的大环境等等,通过联系学生当下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进来。讨论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锻炼,也使学生对医药学之外的相关论题也有了一些思考。再者,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对医药学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认同感。
(三) 课堂汇报
此环节为输出性教学内容,每两周安排一次课堂汇报,每次汇报15-20分钟,另外留出10分钟提问时间。比如这一单元关于抗生素滥用的话题,可以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负责讲一个抗生素滥用的病例,内容包括抗生素种类、原理、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策略。由于学生在在查阅病例以及英文翻译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每一次的汇报所使用的PPT和讲稿都要提前交由教师审阅和修改。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和自我学习,对基本的药学英语词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是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专业知识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四) 文献翻译
这一环节为输出性教学内容。大专学生由于理论知识起点相对较低,尚未对医药类英文文献进行过大量的阅读和论文写作,因此此环节只在期中和期末以讲座或练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关于本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性知识,比如选取《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等原版杂志中的某一个篇章摘要或者片段,用2-4学时的实践一方面复习及应用本学期学过的词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医药学类论文的句式结构,课后布置相关作业。从整体来说,除了让学生认识到医药学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也为学生今后撰写论文、阅读原文资料做个铺垫,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 视频资料观看
此环节属于输出性、任务型教学内容。选取英文主流媒体如CNN或BBC中相关医药学视频新闻或者较为经典的医疗题材美剧,如Emergency Room中的片段(最好去除中文字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观摩,并要求学生讨论完成这一视频片段的概要和观后感。教师评阅后发回给学生。这一部分可以作为任务计入平時成绩。
三、课程评估体系
学生在一整个学期每个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与完成度的考核应该作为形成性评估的依据,学生在课堂汇报、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摘要撰写中的参与和表现都会进行量化的记录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比值各占50%。
四、结语
药学英语选修课程自2015年开始为2015级及2016级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过两个学期,每个学期都会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广泛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课堂活动以及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或者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说,反馈的信息都是积极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虽然信息量大、任务量大,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收获颇丰。“药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更好地帮助学生从EGP的学习过渡到ESP的学习,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医药学词汇的有声学习以及大量引导式的语言输出,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语言及专业知识的词汇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输出为导向的药学英语课堂卓有成效,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其它专业英语课堂推介,形成课程小组,更好地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李有贵.药学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9.
作者简介:
刘静:(1982-),女,四川广元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