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系统、建筑施工系统自组织管理,在施工系统的演化中,自组织管理模式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施工管理环境,充分利用了工人的自发性。这是建筑工程自组织施工管理模式的一次成功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系统;自组织演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施工系统
本文研究的施工项目自组织管理所指向的目标,仅仅是指在组织施工过程中所形成一个系统,在客观上,这个系统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就是“项目施工现场”。那么自组织管理即对“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美国学者丹尼尔.W.哈尔平在其经典著作《建筑管理》中,将建筑项目的全部内容分为两大类:建筑技术和建筑管理。建筑技术是指施工现场为处理原材料及其他施工要素而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技术,与建筑技术相比,建筑管理是指对工程管理者而言如何能够最佳利用资源。建筑项目自组织管理正是谋求项目中资源的最佳利用,因而本文的研究不会涉及对建筑技术的探索。
在建筑管理中,传统的区分是如下四类:人力、机械、材料、资金,建筑管理本身的目的就是在建造一个工程项目时,如何及时有效的利用这四种资源。建筑项目自组织管理的目的也是达到四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它所通过的途径和方法与前者截然不同,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对这四种资源的组织方法,即管理方法,而这种管理方法是一种自组织管理。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施工系统是一个以人力为主导的综合系统,是为了完成建设的目的而组建的,它包含众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以建筑工人子系统为核心,共同组成一个活跃的人工系统。在时间上,它的存在就是项目的施工建设周期;在空间上,它有确定的场地界限。
2建筑施工系统自组织管理
本文从建筑项目的角度入手,对自组织管理重新进行了定义,认为自组织管理是管理者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自组织型组织的管理,施工项目自组织管理即是工程管理人员从自组织的角度对建设项目中的四类资源的管理,当然这个定义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一个项目中的四类资源可以构成一个自组织型组织。本定义充分结合了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在尚不能把工程管理模式设计为自组织演化模式时,选择了把劳务工人的自组织性和当前的管理模式整合的方法,使得在这样的管理下,既发挥了劳务工人的自觉性,又充分利用了现代管理已有成果的高效性。
基于这个定义,对于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劳务工人实现自组织管理,我们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建筑管理中四种资源组成的自组织系统,是在人力主导下的自组织型组织;第二:不考虑管理系统自身是不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只是对当前的管理系统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改善,改善的目的是有利于促成一个包括了人力、机械、材料、资金在内的自组织型组织;第三:引入心理契约的研究,认为这样一个由人力主导的、有生命的、自组织型组织的管理,管理系统指向的对象不直接是建筑工人在项目中的行为而是他们的心理契约,这样自组织本身也被分为两个层次,即心理契约自组织和行为自组织:第四:这个“自组织管理”是对一个自组织型组织的管理,因此在管理方法上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对系统成员进行“管、卡、压”式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者对系统成员的激励和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促使建筑资源系统自组织演化,从而实现对系统最高效的组织管理。
3建筑施工系统自组织条件分析
一个项目的建筑工人系统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达到自组织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黄永军教授认为“一个组织要进入自组织的境界,需要外部具备良好的环境,内部建立良好的结构与机制”。组织与环境关系如何决定了组织从环境中获得的物质、资金、信息、等是否充足,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水平既与外部环境有关,也与组织本身有关。当组织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一定水平时,组织形成自组织才有可能。当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达到自组织的要求时,组织能否形成现实的自组织还取决于组织的内部环境,如组织的结构与机制。
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能够自组织演化,自组织理论的分支—耗散结构的创始人普利高津认为必须符合以下五个条件:a:系统具有开放性;b:、系统远离平衡态;c:系统具有非线性;d:系统可以随机涨落。
3.1建筑施工系统的开放性
建筑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是建筑工人,材料,机械,施工技术,资金,信息等等资源的集合体,在组织施工时,系统与外界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例如:在项目开始动工时,已有的建筑工人,或者农民工经过培训成为新的建筑工人,作为劳动力输入到系统中来,随着建筑项目的深入施工,十大工种根据需要都陆续进入,当工程竣工时,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作为系统的输出,同样,材料,机械设备等等,都在建筑项目的建设周期内不断输入输出,也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输入保证了项目的建设,真是外部信息的不断反馈使得项目不断改进,,最终的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因此,建筑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
3.2建筑施工系統的远离平衡态
耗散结构认为,系统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演化时,都是趋于无序,所以要想使系统能够自组织演化,外界还必须使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否则,系统就走向无序。建筑项目系统是不是远离平衡状态呢?建筑系统的功能是完成项目的施工,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劳务工人,劳务工人之间的相互协同工作才使得系统的功能得以实现。通过本文后面部分的论述可以知道,工人的自组织施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自发性施工和一致性施工,自发性施工是在激励制度的刺激下,建筑工人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现场表现为自发施工。高度的自发性施工,很容易激发出一致性,即很容易出现自组织施工这种理想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工人高度的自发性是建筑项目处于远离平衡状态的标志。在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建筑工人消极怠工,完全是在管理者的强制管理下工作,表现出的自发性极其低下,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筑项目系统尚没有处于远离平衡态。这正是本文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设置外部激励,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系统远离平衡态,是自组织管理的关键方法,也是自组织管理模式设置中要解决的关键环节。
3.3建筑施工系统的随机涨落
系统中的涨落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随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平衡状态下,系统比较稳定,涨落对系统的影响也无法动摇系统的稳定态;当系统演化到临界状态时,这时的系统是非平衡的,微小的涨落就能被系统放大,进而使系统跃入新的平衡态,产生质变。那么在建筑项目系统中,是否存在这种随机涨落呢?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总是不断的受到来自开发商、设计方、施工方、包工头、劳务工人和外部环境的扰动,这些扰动总会对项目预期产生微小的偏离。例如:外部市场材料的涨价,设计的变更,劳务工人的培训,施工队力量,开发商制定奖罚措施等等,都会对建筑项目系统整体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被处于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中非线性关系放大后,就有可能使系统演化出一个高度有序的平衡态。
综上所述,只要能设置激励措施,将建筑项目系统激励出高度的自发性,该系统就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可以进行自组织演化。
参考文献:
[1]姜璐,时龙主编.自组织管理理论「M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李海霞,姜方放.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3]姜璐,时龙主编.自组织管理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系统;自组织演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施工系统
本文研究的施工项目自组织管理所指向的目标,仅仅是指在组织施工过程中所形成一个系统,在客观上,这个系统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就是“项目施工现场”。那么自组织管理即对“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美国学者丹尼尔.W.哈尔平在其经典著作《建筑管理》中,将建筑项目的全部内容分为两大类:建筑技术和建筑管理。建筑技术是指施工现场为处理原材料及其他施工要素而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技术,与建筑技术相比,建筑管理是指对工程管理者而言如何能够最佳利用资源。建筑项目自组织管理正是谋求项目中资源的最佳利用,因而本文的研究不会涉及对建筑技术的探索。
在建筑管理中,传统的区分是如下四类:人力、机械、材料、资金,建筑管理本身的目的就是在建造一个工程项目时,如何及时有效的利用这四种资源。建筑项目自组织管理的目的也是达到四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它所通过的途径和方法与前者截然不同,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对这四种资源的组织方法,即管理方法,而这种管理方法是一种自组织管理。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施工系统是一个以人力为主导的综合系统,是为了完成建设的目的而组建的,它包含众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以建筑工人子系统为核心,共同组成一个活跃的人工系统。在时间上,它的存在就是项目的施工建设周期;在空间上,它有确定的场地界限。
2建筑施工系统自组织管理
本文从建筑项目的角度入手,对自组织管理重新进行了定义,认为自组织管理是管理者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自组织型组织的管理,施工项目自组织管理即是工程管理人员从自组织的角度对建设项目中的四类资源的管理,当然这个定义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一个项目中的四类资源可以构成一个自组织型组织。本定义充分结合了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在尚不能把工程管理模式设计为自组织演化模式时,选择了把劳务工人的自组织性和当前的管理模式整合的方法,使得在这样的管理下,既发挥了劳务工人的自觉性,又充分利用了现代管理已有成果的高效性。
基于这个定义,对于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劳务工人实现自组织管理,我们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建筑管理中四种资源组成的自组织系统,是在人力主导下的自组织型组织;第二:不考虑管理系统自身是不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只是对当前的管理系统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改善,改善的目的是有利于促成一个包括了人力、机械、材料、资金在内的自组织型组织;第三:引入心理契约的研究,认为这样一个由人力主导的、有生命的、自组织型组织的管理,管理系统指向的对象不直接是建筑工人在项目中的行为而是他们的心理契约,这样自组织本身也被分为两个层次,即心理契约自组织和行为自组织:第四:这个“自组织管理”是对一个自组织型组织的管理,因此在管理方法上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对系统成员进行“管、卡、压”式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者对系统成员的激励和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促使建筑资源系统自组织演化,从而实现对系统最高效的组织管理。
3建筑施工系统自组织条件分析
一个项目的建筑工人系统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达到自组织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黄永军教授认为“一个组织要进入自组织的境界,需要外部具备良好的环境,内部建立良好的结构与机制”。组织与环境关系如何决定了组织从环境中获得的物质、资金、信息、等是否充足,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水平既与外部环境有关,也与组织本身有关。当组织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一定水平时,组织形成自组织才有可能。当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达到自组织的要求时,组织能否形成现实的自组织还取决于组织的内部环境,如组织的结构与机制。
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能够自组织演化,自组织理论的分支—耗散结构的创始人普利高津认为必须符合以下五个条件:a:系统具有开放性;b:、系统远离平衡态;c:系统具有非线性;d:系统可以随机涨落。
3.1建筑施工系统的开放性
建筑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是建筑工人,材料,机械,施工技术,资金,信息等等资源的集合体,在组织施工时,系统与外界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例如:在项目开始动工时,已有的建筑工人,或者农民工经过培训成为新的建筑工人,作为劳动力输入到系统中来,随着建筑项目的深入施工,十大工种根据需要都陆续进入,当工程竣工时,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作为系统的输出,同样,材料,机械设备等等,都在建筑项目的建设周期内不断输入输出,也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输入保证了项目的建设,真是外部信息的不断反馈使得项目不断改进,,最终的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因此,建筑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
3.2建筑施工系統的远离平衡态
耗散结构认为,系统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演化时,都是趋于无序,所以要想使系统能够自组织演化,外界还必须使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否则,系统就走向无序。建筑项目系统是不是远离平衡状态呢?建筑系统的功能是完成项目的施工,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劳务工人,劳务工人之间的相互协同工作才使得系统的功能得以实现。通过本文后面部分的论述可以知道,工人的自组织施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自发性施工和一致性施工,自发性施工是在激励制度的刺激下,建筑工人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现场表现为自发施工。高度的自发性施工,很容易激发出一致性,即很容易出现自组织施工这种理想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工人高度的自发性是建筑项目处于远离平衡状态的标志。在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建筑工人消极怠工,完全是在管理者的强制管理下工作,表现出的自发性极其低下,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筑项目系统尚没有处于远离平衡态。这正是本文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设置外部激励,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系统远离平衡态,是自组织管理的关键方法,也是自组织管理模式设置中要解决的关键环节。
3.3建筑施工系统的随机涨落
系统中的涨落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随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平衡状态下,系统比较稳定,涨落对系统的影响也无法动摇系统的稳定态;当系统演化到临界状态时,这时的系统是非平衡的,微小的涨落就能被系统放大,进而使系统跃入新的平衡态,产生质变。那么在建筑项目系统中,是否存在这种随机涨落呢?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总是不断的受到来自开发商、设计方、施工方、包工头、劳务工人和外部环境的扰动,这些扰动总会对项目预期产生微小的偏离。例如:外部市场材料的涨价,设计的变更,劳务工人的培训,施工队力量,开发商制定奖罚措施等等,都会对建筑项目系统整体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被处于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中非线性关系放大后,就有可能使系统演化出一个高度有序的平衡态。
综上所述,只要能设置激励措施,将建筑项目系统激励出高度的自发性,该系统就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可以进行自组织演化。
参考文献:
[1]姜璐,时龙主编.自组织管理理论「M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李海霞,姜方放.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3]姜璐,时龙主编.自组织管理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