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模式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宜昌市夷陵区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思路,结合建设目标,介绍了建设基本原则,并提出了造林绿化模式和造林绿化技术措施,以期为夷陵区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模式;建设思路;造林绿化;技术措施;湖北宜昌;夷陵区
  中图分类号 S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51-02
  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是林业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湖北省新时期林业“扩绿提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的重要平台,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速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行动。夷陵区以绿化美化行动为契机,以农村家庭为实施主体,通过田边地头、路边河旁、房前屋后的造林绿化,改善乡村生态状况,缩小城乡差别,以逐步营造一个和谐、协调的乡村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夷陵区绿色示范乡村建设以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河道沟渠绿化、公共绿地绿化为重点,设计4种造林绿化模式,计划到2016年,将190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成“绿色示范乡村”,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甜美、社会发展和美的林业生态示范区。
  1 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思路
  抢抓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建设生态夷陵、打造魅力乡村”为主题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品味和乡村景观的整体形象,将绿化美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建设、环境改造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村村绿”、“村村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建设目标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5%以上;95%农户庭院得到绿化,集中居住型居民房前屋后户均栽植乔木、经济果木林5株以上,分散居住型居民房前屋后户均栽植乔木、经济果木林10株以上;村域范围内道路、沟渠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村庄建成区范围内建有1处以上、每处最小面积不小于200 m2,累计面积不少于500 m2的公共绿地。村域范围内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95%以上,其中村庄可视范围内第1层山脊面村坡宜林荒山绿化率达100%。
  3 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尊重实际。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做到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优先生态、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提升品质,坚持生态建设、突出社会效益。二是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以示人文关怀,多选经济林树种和乡土树种,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三是维护生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性、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规划理念。尊重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四是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乡村绿化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相协调,突出本地特色,展现乡村风光。提倡栽植大苗,以尽快覆绿。要注意保护好乡村古树名木和乡土树种,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不能毁绿造绿和采挖野生大树[1-2]。
  4 造林绿化模式
  4.1 庭院绿化模式
  4.1.1 设计理念。乡村庭院绿化主要是对房前屋后以及宅旁的空隙地进行的绿化美化,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乡村庭院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结合夷陵区实际,乡村庭院绿化规划还是以经济果树林为主,集中居住型居民房前屋后户均栽植乔木、经济果木林5株以上,分散居住型居民房前屋后户均栽植乔木、经济果木林10 株以上。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和示范农户庭院绿化,可种植适宜的常绿乔灌木、藤本、花草等植物,使庭院内的绿化分布错落有致,达到美化家园、净化空气的效果。
  4.1.2 树种配置。乡村庭院绿化要与建筑物的风格、功能相协调,符合村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兴趣爱好等。农户房前屋后绿化以柑桔、柚子、葡萄、枇杷等经济树木为主,适当栽植桂花、银杏等绿化树木;每村确定10个庭院绿化示范户,栽植以桂花、银杏为主的乔木树种和以红叶石楠球、蚊母球、丁香球为主的灌木树种,形成庭院绿色骨架体系,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庭院围墙应空透并以藤蔓植物攀爬,形成垂直绿化,构成富有个性的、精致的家园。
  4.1.3 造林密度。庭院绿化造林密度一般为不规则自由式,有条件的庭院绿化可形成乔、灌、花、草合理搭配。
  4.2 道路与节点绿化模式
  4.2.1 设计理念。道路、节点绿化以稳固路基、美化路容、引导交通、保护环境、防治污染、通行舒适、维持生态平衡为目的,在公路两侧适宜绿化的地段全部植树绿化,提高道路保护范围的覆盖率,打造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道路绿化新格局。
  4.2.2 树种配置。乡村道路条件较差,同时一般自然植被较好,路段路肩窄,两边多为桔园或山体,或为改造后路肩已经水泥硬化,可供植树的地方十分有限。部分路肩上可植单行树木,选择树种原则上以速生乔木树种为主,乔木树种应选择生长快、易成活、耐瘠薄、抗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如樟树、杨柳、水杉、枫杨、栾树等,在道路较宽的两侧栽植,较窄的一侧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侧或是两侧以及栽植行数。在地势平坦开阔的节点,修建绿化景观带或观景台,栽植以桂花、樟树、银杏、玉兰为主的乔木树种,配置以紫薇、红叶石楠、杜鹃等观赏树为主的灌木树种和灌木色块,种植草坪,美化效果亦佳[3-4]。
  4.2.3 造林密度。乡村道路在道路两旁适宜地段各栽1行,乔木树种株距为5 m,灌木树种1~3行,株行距0.2 m×0.5 m,树种配置为乔木纯林带或灌木纯林带;在节点栽植乔木树种株距为6~10 m,灌木树种株行距0.2 m×0.5 m,乔木与灌木均匀配置,灌木与灌木为不规则块状混交配置。
  4.3 河道沟渠绿化模式
  4.3.1 设计理念。河道沟渠绿化按照“水清物美、岸绿景美、柳絮纷飞、人水和谐”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河道两岸绿化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河道生态建设,扩大绿化总量,维护和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   4.3.2 树种配置。河道沟渠绿化应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乡土树种。选择以垂柳、杨柳、水杉、枫杨、栾树为主的常绿树种,并在原有树木的河道两岸种植草坪,在空缺的地方补栽乔木和配置草坪,加强原有树木的抚育管理。
  4.3.3 造林密度。在河道两岸适宜地段各栽1行乔木纯林带,株距为5 m。
  4.4 公共绿地绿化模式
  4.4.1 设计理念。公共绿地景观绿化应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修建绿地,配备凳椅、棋桌、棚架等,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为公众提供休憩、散步、健身场所,增加休闲舒畅的气氛。
  4.4.2 树种配置。公共绿地是向全体村民开放,以休憩、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公共场所。其位置一般选择在村域中心、村委会办公地点附近等村民活动方便、人口密度较高、有利于村民集聚的地段。树种配置以桂花、樟树、栾树、银杏、紫薇、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紫藤等观赏树为主,也可设计棚架式绿化,增强立体绿化美化效果。
  4.4.3 造林密度。公共绿地或广场绿地路两旁栽植银杏、桂花等株距为5~6 m,广场中心乔、灌、草坪均匀搭配;灌木树种株行距0.2 m×0.5 m,灌木与灌木之间为不规则块状搭配。
  5 造林绿化技术措施
  5.1 整地
  桂花、樟树、垂柳等乔木树种挖穴整地;红叶石楠、红榉木、小叶女贞等灌木挖穴或抽槽整地。整地前对杂灌、异物进行清理。桂花、樟树、垂柳等乔木树种及灌木球整地规格为80 cm×80 cm×60 cm,即面宽80 cm,深60 cm;灌木树种块状种植整地规格为30 cm×30 cm×30 cm。以石灰点为中心点挖穴,表土、里土分放两边。对土层较薄地段要采用客土整地造林。造林前1周将定植穴部分土回填,回填时将表土填在里层,心土填在表层,回填土厚根据苗木大小而定。
  5.2 定植
  定植时间安排在冬、春2季(12月至翌年3月)定植,尽量抢在雨天前后定植,保证土壤有足够墒情。起苗时苗木要带土球,绿化大苗土球运输前要用草绳捆绑,在起苗后迅速运抵造林地,当天定植。对当天定植不完的苗木,妥善放置于背风处,并进行覆盖。植苗时分层复土,先回填部分表土于穴底部,然后将苗木植于穴中央,再回填心土并夯实,土出地面10 cm以上。栽植时可剪去枯枝和病叶,拣出杂物,形成“馒头形”,并浇足定根水。做到苗正、根舒,确保苗木成活和生长。
  5.3 苗木抚育
  苗木定植成活后连续抚育3年。抚育方式采用穴状抚育,包括除草、松土、扩穴、压青、除蘖、培蔸、追肥并及时防治害虫等。定植当年抚育2次,第1次抚育在4—5月,第2次抚育在8—9月;定植第2~3年,每年抚育1~2次,抚育时间为5—6月或9—10月。
  5.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之一,它必须建立在肥水管理基础上才能见效。否则,单纯强调整形修剪,反而影响幼树生长发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整形修剪时,应根据林事活动抚育施肥的方便及将来作业的需要决定主干高度。绿化苗木在定植后当主干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就应按预定的主干高度截顶梢,然后在主干上部选3~5个枝条作为主枝,均匀导引主枝向外上方生长,并注意均匀分布。第2年适当修剪主枝,控制长势,使之均衡生长,并逐步培养成自然圆头型和开心型的树冠。作为观赏的绿化美化乔木、灌木树冠每年要修剪1~2次。
  6 参考文献
  [1] 刘丽芳.城市面山精准化造林绿化作业设计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9(1):131-134.
  [2] 陈火春,陈金海.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政策措施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6):47-48,105.
  [3] 张治军,李国政.浅谈凤县公路两侧造林绿化[J].陕西农业科学,2012(2):167-168.
  [4] 李生万.西吉县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233,235.
其他文献
摘要 研究微型月季的组织培养技术,发现采用MS 6-BA 0.5 mg/L NAA0.1 mg/L可以进行有效的芽诱导,MS 6-BA 0.3 mg/L NAA0.1 mg/L可以有效诱导微型月季组培苗的增殖,增殖系数最高可达到6~8,培养基MS IBA 0.5 mg/L NAA 0.2 mg/L可以有效诱导组培苗生根,生根率达到80%。同时分析了微型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外植体污染、组培
摘要 从无公害葡萄生产规程执行标准与范围、品种选择、适期栽植、栽培架式、整形与修剪、肥水管理、防寒与撤土、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庭院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规程,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葡萄;无公害;庭院;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96-02  葡萄是多年生果树,利用庭院栽植葡萄,在房前屋后,大搞庭院经
摘要 阐述了来宾市兴宾区甘蔗高产创建的成效,总结了其具体做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该区甘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甘蔗;高产创建;成效;做法;对策;广西来宾;兴宾区  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05-02  Effectivenes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 Yield Construction
摘要 研究了NaCl胁迫处理对红花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对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相对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盐浓度在0.6%以上发芽率显著下降;盐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上升;盐浓度在0.2%及以下3种生理指标除相对电导率外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红花;盐胁迫;发芽率;幼苗;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 S567
摘要 “送教下乡”办学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把文化、知识和技术送到乡村、送到农户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曲靖市农广校从2010年秋试办“送教下乡”模式的普通中专教育,在办学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今后开展类似的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笔者总结了3年来“送教下乡”办学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以供举办类似教
摘要 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及现阶段利用情况,分析了秸秆禁烧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并提出了秸秆禁烧措施,以期为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方式;种植结构调整;措施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35-01  2014年的午季秸秆禁烧工作是安徽省近年来力度最大,投入人力、资金最多的一次,创秸秆禁烧以
摘要 针对水稻生产和传统稻米加工产业普遍效益低下问题,结合都市稻米市场需求现状,总结了优质特色配合稻米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内容、创新点、经验、效益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为传统稻米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与战略调整、提高水稻种植综合效益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配合稻米;产业化;项目;研究现状;经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0
摘要 利用NCEP/NCAR逐6 h的850 hPa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双线性插值法(BI)计算出朝阳、北票、叶柏寿、凌源、喀左5个观测站的2:00、8:00、14:00、20:00 4个时次850 hPa的温度值,与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况日最低气温建立相关性,并对地面观测资料按照相关分析和相关检验原理对预报方程进行因子初选,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分县、分月的预报方程,并使用数值预报产品T639的85
摘要 从连作重茬、耕地质量严重下降、滥用化学农药、品种抗性退化等方面分析了百合病虫草害流行成灾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以期为百合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百合病虫草害;流行因素;防控技术;湖南龙山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59-02  百合是龙山县农业九大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4 500 hm2
摘要 介绍了目前茶农创业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其创新发展对策,以期促进现代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398-02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通过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使他们尽快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