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4-000-02
摘 要 篮球运动作为非隔网的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提高学生在对抗中施展技、战术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将“三人制”、“四人制”比赛法纳入篮球教学过程及课余时间篮球娱乐。经过实验对比表明,运动强度及基本战术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影响,“四人制”比赛都更优于“三人制”比赛,更适合作为篮球课中的教学手段之一,以及闲暇时间大众体育的活动内容。但“三人制”在身体对抗方面和个人技术展示方面更胜一筹。
关键词 三人制 四人制 篮球比赛
一、前言
长期以来,篮球教学遵循“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理论依据,将“体质加技能”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把传授技术动作增强运动素质和提高竞技水平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篮球运动普及与提高,娱乐性与竞技性两种对立统一的、并存的基本形态中,忽视了学校篮球“普及”与“娱乐性”的教学特征、教学主体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基本要求 、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追根溯源,篮球源于游戏,最初以简单的比赛形式出现,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有广泛影响力的竞技运动。100多年来,篮球运动始终没有脱离游戏的基本特征,长期的篮球传统教学扭曲了学校篮球“普及”与“娱乐性”的本来面目。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变化,如何使篮球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如何将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和篮球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机地融和到教学实践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出现越来越多的篮球娱乐比赛形式,而不仅仅是全场的五对五比赛,最具有代表形式的是“三人制”与“四人制”比赛。
二、研究对象
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级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男生),以及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非篮球专项学生(男生)。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二十多篇得到许多有用数据,观点。
(二)访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
四、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比赛包括地面与空间的争夺。半场“三人制”人均攻守面积最大,我们知道防守面积的增大意味着进攻难度降低,得分容易。这就造成了“三人制”比赛中,当某一学生技术略高一筹,其他同学就很难遏止住他的进攻,其结果也就成了个人表演赛,对手很快败下阵来。另外由于场上人少,活动范围比较大,学生在比赛中不容易建立位置概念,常常忽略其同伴随意跑动,过渡到全场五对五时就会不知如何跑动,甚至阻碍同伴的进攻,防守时随意换人,出现谁拿球就防谁的混乱局面。“四人制”比赛对抗人数在两者之间,个人活动范围与五对五接近,同时又少了全场攻守中的快攻、抢攻等难度较大的基础配合,阵地战中的技术运用与战术又相对接近。因此在“四人制”比赛中,同学们除了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必须注意同伴的存在,建立必要的位置概念,更多的运用 二、三人之间的配合,以及如何协同防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比赛的胜利,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提高,意识的形成。
(二)对抗性竞赛战术的重要地位和在篮球运动中的体现
1.对抗性竞赛是参赛各方在尽可能机会均等条件下,相互之间捉对较量,以比赛的胜负来区分高下,选优排名的竞技活动。“捉对较量”是对抗性竞赛的本质属性,对抗性竞赛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战术在对抗性竞赛中的重要地位。田麦久、武福全等人编著的《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一书,对不同运动项目竞赛中所反映出的战术重要程度进行了等级判别。他们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战术在对抗性竞赛中的极端重要性。
2.篮球运动是一种非隔网同场对抗的集体性项目,无论个人利用同伴得分,还是给同伴创造得分机会,都需要在激烈的对抗中合理运用技、战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获取最大利益。在篮球教学中传授技术及基础是必要的,问题的实质在于怎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由于篮球运动的对抗性越来越强,防守队员多采用积极性防守,制约对方进攻;进攻夹击,阻截,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逼使对方“多出错误”使防守更富有攻击性。在美国篮球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表演靠进攻,想赢球靠防守”。对防守技战术的研究一直受到篮球界学者、专家的重视,几十年来,防守技术、战术体系发生了很多变化,由原来的跟着进攻防、被动的应付进攻,变为积极主动的控制进攻,迫使对方按防守的变化而进攻。进攻要想更加主动,除提高个人攻击性,还有反复灵活地采用二、三人之间的配合,通过资料查阅,观察和自我体会。在“四人制”比赛中通常会得到同伴更多的协助,而这种相互协作,就是基础配合的演练,通过反复多次反馈强化后,学生可以在对抗和变化中体会与强化个人技术战术能力,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
(三)“三人制”、“四人制”篮球比赛运动强度对比情况
由表1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三人制”与“四人制”比赛,运动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半场“四人制”比赛的运动强度更适合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的生理特点,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
(四)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
篮球运动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游戏、娱乐活动,竞技运动以及人类文明财富的组成部分。“四人制”比赛更有利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宏观认识,使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了解篮球运动所包含的教育文化、强身文化、健心文化和娱乐文化。进而提升篮球认识,丰富篮球情感、尊重篮球道德、追求篮球价值,树立篮球理想。
(五)战术意识在“三人制”与“四人制”比赛中的体现
1.对抗性竞赛过程中的战术活动,由战术意识和战术动作二大要素构成。战术意识与战术动作彼此联系相互依存,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抗性竞赛的战术活动得以实现。在对抗性竞赛战术活动中,战术意识与战术动作之间存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1)战术动作是战术意识的“物质基础”,其主要构成因素是运动员的技能和体能,在战术活动中,战术动作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运动员所具备的战术动作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则竞赛过程中可供战术意识支配的空间越大,可能达到的战术水平越高。
(2)战术意识战术动作的“调配中枢”其主要构成因素是运动员的心理和智力。在战术活动中,战术意识居于“支配”地位。运动员所具有的战术意识越强,则竞赛过程支配战术动作的自觉性越高,支配战术动作的实效性越好,从而表明出较高战术水准。
(3)战术意识与战术动作之间所反映出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清楚表明,战术意识是战术活动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且实践证明,竞赛过程的竞争度越高,对抗性越强,战术意识的关键作用和核心地位必将越发显现。可以说,战术意识是对抗性竞赛的“灵魂” 。
2.与同伴之间的配合“四人制”比“三人制”要高,进攻队员进攻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进攻中视野扩大了,基础配合才能得到很好的演练,这样学生能在精彩和巧妙的配合中获得快感及提高技能。在防守技术上队员也得到了提高。 由于“三人制”比赛攻、防守面积大,对个人防守技术要高,相互之间的协防也难进行,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地防守意识,“四人制”比赛的攻守面积相对缩小,在防守中就可采用针对性的防守:如堵中放边、堵边放中等,有利于培养同伴们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防守的实效性及整体协防能力与意识。
五、结论
(一)“三人制”、“四人制”篮球比赛都可以作为学生掌握个人基本技术过渡到全场比赛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基本战术配合以及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但“四人制”篮球比赛效果更好。
(二)在对抗中实施技、战术教学,符合篮球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学生兴趣要求。
(三)“三人制”篮球比赛在个人基本技术展示方面和对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上优于“四人制”。
(四)“四人制”篮球比赛,强度适中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符合科学健身的原理,也是终身体育锻炼的好手段。
参考文献:
[1] 余丽华.对抗性竞赛战术意识的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7).
[2] 沈如玲.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发展的特点及我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0(1).
[3] 曹竟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体育与科学.2000(9).
[4]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摘 要 篮球运动作为非隔网的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提高学生在对抗中施展技、战术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将“三人制”、“四人制”比赛法纳入篮球教学过程及课余时间篮球娱乐。经过实验对比表明,运动强度及基本战术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影响,“四人制”比赛都更优于“三人制”比赛,更适合作为篮球课中的教学手段之一,以及闲暇时间大众体育的活动内容。但“三人制”在身体对抗方面和个人技术展示方面更胜一筹。
关键词 三人制 四人制 篮球比赛
一、前言
长期以来,篮球教学遵循“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理论依据,将“体质加技能”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把传授技术动作增强运动素质和提高竞技水平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篮球运动普及与提高,娱乐性与竞技性两种对立统一的、并存的基本形态中,忽视了学校篮球“普及”与“娱乐性”的教学特征、教学主体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基本要求 、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追根溯源,篮球源于游戏,最初以简单的比赛形式出现,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有广泛影响力的竞技运动。100多年来,篮球运动始终没有脱离游戏的基本特征,长期的篮球传统教学扭曲了学校篮球“普及”与“娱乐性”的本来面目。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变化,如何使篮球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如何将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和篮球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机地融和到教学实践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出现越来越多的篮球娱乐比赛形式,而不仅仅是全场的五对五比赛,最具有代表形式的是“三人制”与“四人制”比赛。
二、研究对象
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级体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男生),以及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非篮球专项学生(男生)。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二十多篇得到许多有用数据,观点。
(二)访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
四、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比赛包括地面与空间的争夺。半场“三人制”人均攻守面积最大,我们知道防守面积的增大意味着进攻难度降低,得分容易。这就造成了“三人制”比赛中,当某一学生技术略高一筹,其他同学就很难遏止住他的进攻,其结果也就成了个人表演赛,对手很快败下阵来。另外由于场上人少,活动范围比较大,学生在比赛中不容易建立位置概念,常常忽略其同伴随意跑动,过渡到全场五对五时就会不知如何跑动,甚至阻碍同伴的进攻,防守时随意换人,出现谁拿球就防谁的混乱局面。“四人制”比赛对抗人数在两者之间,个人活动范围与五对五接近,同时又少了全场攻守中的快攻、抢攻等难度较大的基础配合,阵地战中的技术运用与战术又相对接近。因此在“四人制”比赛中,同学们除了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必须注意同伴的存在,建立必要的位置概念,更多的运用 二、三人之间的配合,以及如何协同防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比赛的胜利,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提高,意识的形成。
(二)对抗性竞赛战术的重要地位和在篮球运动中的体现
1.对抗性竞赛是参赛各方在尽可能机会均等条件下,相互之间捉对较量,以比赛的胜负来区分高下,选优排名的竞技活动。“捉对较量”是对抗性竞赛的本质属性,对抗性竞赛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战术在对抗性竞赛中的重要地位。田麦久、武福全等人编著的《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一书,对不同运动项目竞赛中所反映出的战术重要程度进行了等级判别。他们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战术在对抗性竞赛中的极端重要性。
2.篮球运动是一种非隔网同场对抗的集体性项目,无论个人利用同伴得分,还是给同伴创造得分机会,都需要在激烈的对抗中合理运用技、战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获取最大利益。在篮球教学中传授技术及基础是必要的,问题的实质在于怎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由于篮球运动的对抗性越来越强,防守队员多采用积极性防守,制约对方进攻;进攻夹击,阻截,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逼使对方“多出错误”使防守更富有攻击性。在美国篮球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表演靠进攻,想赢球靠防守”。对防守技战术的研究一直受到篮球界学者、专家的重视,几十年来,防守技术、战术体系发生了很多变化,由原来的跟着进攻防、被动的应付进攻,变为积极主动的控制进攻,迫使对方按防守的变化而进攻。进攻要想更加主动,除提高个人攻击性,还有反复灵活地采用二、三人之间的配合,通过资料查阅,观察和自我体会。在“四人制”比赛中通常会得到同伴更多的协助,而这种相互协作,就是基础配合的演练,通过反复多次反馈强化后,学生可以在对抗和变化中体会与强化个人技术战术能力,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
(三)“三人制”、“四人制”篮球比赛运动强度对比情况
由表1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三人制”与“四人制”比赛,运动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半场“四人制”比赛的运动强度更适合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的生理特点,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
(四)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
篮球运动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游戏、娱乐活动,竞技运动以及人类文明财富的组成部分。“四人制”比赛更有利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宏观认识,使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了解篮球运动所包含的教育文化、强身文化、健心文化和娱乐文化。进而提升篮球认识,丰富篮球情感、尊重篮球道德、追求篮球价值,树立篮球理想。
(五)战术意识在“三人制”与“四人制”比赛中的体现
1.对抗性竞赛过程中的战术活动,由战术意识和战术动作二大要素构成。战术意识与战术动作彼此联系相互依存,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抗性竞赛的战术活动得以实现。在对抗性竞赛战术活动中,战术意识与战术动作之间存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1)战术动作是战术意识的“物质基础”,其主要构成因素是运动员的技能和体能,在战术活动中,战术动作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运动员所具备的战术动作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则竞赛过程中可供战术意识支配的空间越大,可能达到的战术水平越高。
(2)战术意识战术动作的“调配中枢”其主要构成因素是运动员的心理和智力。在战术活动中,战术意识居于“支配”地位。运动员所具有的战术意识越强,则竞赛过程支配战术动作的自觉性越高,支配战术动作的实效性越好,从而表明出较高战术水准。
(3)战术意识与战术动作之间所反映出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清楚表明,战术意识是战术活动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且实践证明,竞赛过程的竞争度越高,对抗性越强,战术意识的关键作用和核心地位必将越发显现。可以说,战术意识是对抗性竞赛的“灵魂” 。
2.与同伴之间的配合“四人制”比“三人制”要高,进攻队员进攻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进攻中视野扩大了,基础配合才能得到很好的演练,这样学生能在精彩和巧妙的配合中获得快感及提高技能。在防守技术上队员也得到了提高。 由于“三人制”比赛攻、防守面积大,对个人防守技术要高,相互之间的协防也难进行,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地防守意识,“四人制”比赛的攻守面积相对缩小,在防守中就可采用针对性的防守:如堵中放边、堵边放中等,有利于培养同伴们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防守的实效性及整体协防能力与意识。
五、结论
(一)“三人制”、“四人制”篮球比赛都可以作为学生掌握个人基本技术过渡到全场比赛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基本战术配合以及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但“四人制”篮球比赛效果更好。
(二)在对抗中实施技、战术教学,符合篮球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学生兴趣要求。
(三)“三人制”篮球比赛在个人基本技术展示方面和对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上优于“四人制”。
(四)“四人制”篮球比赛,强度适中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符合科学健身的原理,也是终身体育锻炼的好手段。
参考文献:
[1] 余丽华.对抗性竞赛战术意识的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7).
[2] 沈如玲.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发展的特点及我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0(1).
[3] 曹竟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体育与科学.2000(9).
[4]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