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养成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影响至关重要。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着力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习惯,注重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对孩子的数学习惯养成将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习惯 途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既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但是大部分學生对课前预习非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预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以针对性的预习指导。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学生预习的茫然首先表现在“不会看书”,他们在预习时更多的关注课本上结论性的东西或者是单纯的完成课本上的题目,而对于“课本上都有哪些内容?”“这节课要研究什么?”“怎样去研究?”……等却很少去思考。因此我认为指导学生的预习,首先要指导他们学会看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这样有指导性的预习学案:1.预习课本×××页的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认真阅读课本27页,你看明白了什么?3.请你举出几个像例题这样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规律中那个词最重要?你对这个规律还有什么疑问?有了这种指导性的预习学案,学生就会有顺序的去阅读课本,首先从整体上把握都有哪些内容,然后有重点的去思考“看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有了这种深度的思考后,学生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学会看书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把握课本内容的前提下,学会思考、探究问题。
在设计“解决问题”的预习学案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思考在预习时怎样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1.认真阅读×××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2.在你发现的这些信息中,哪些是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3.这些信息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你能写出来吗?4.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5.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了指导性的预习学案,学生的预习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第三阶段:丢掉“拐杖”,学会自己走路
古人云:“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预习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拐杖”,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学会了“看书”,学会了“思考”,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丢掉“拐杖”,学会自己走路。因此不应该再设计填鸭式的预习详案,而是设计“半扶半放”的简案,比如“用心看书×××页,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总之,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会掌握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在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景时,上课时能有重点的听讲。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重点的讲解,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科学的预习方法,便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良好的听讲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关注。这里的听讲,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要会听,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还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二是敢讲。当问题出现时,孩子首先是要深思熟虑,然后就要敢于发言。只有当孩子学会了听讲、学会了上课,他们才会学得轻松,才会事半而功倍。
三、指导学生学会写家庭作业
完成作业,是孩子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首先是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时常有家长反映,有些孩子在坐下开始做作业时,常表现出不能立刻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状态的特征:或东找西找学习用品;或东翻翻语文,西翻翻数学;或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吃点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迅速开始做作业呢?
A.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一坐下来,就可以做作业了。B.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时间一到,马上就坐到桌前去。渐渐地,大脑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时间,和学习有关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做作业的效率也就高了。C.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学习用品要备齐。学习用品要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和精力。
(二)帮助孩子养成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其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差。若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性因素,小孩子就易分心,而不肯做作业或不能及时做。
A.做作业时一定要排除外界物质诱惑,使内心安静下来。B.做作业时要尽量避免电视电话的干扰。C.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在儿童做作业的时候批评、教育孩子,这样一来教育无效,二来作业效率低下,长此以往,还会导致作业与烦人的数落联系在一起,从而讨厌做作业。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循循善诱、坚持不懈培养,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习惯 途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既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但是大部分學生对课前预习非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预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以针对性的预习指导。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学生预习的茫然首先表现在“不会看书”,他们在预习时更多的关注课本上结论性的东西或者是单纯的完成课本上的题目,而对于“课本上都有哪些内容?”“这节课要研究什么?”“怎样去研究?”……等却很少去思考。因此我认为指导学生的预习,首先要指导他们学会看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这样有指导性的预习学案:1.预习课本×××页的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认真阅读课本27页,你看明白了什么?3.请你举出几个像例题这样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规律中那个词最重要?你对这个规律还有什么疑问?有了这种指导性的预习学案,学生就会有顺序的去阅读课本,首先从整体上把握都有哪些内容,然后有重点的去思考“看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有了这种深度的思考后,学生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学会看书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把握课本内容的前提下,学会思考、探究问题。
在设计“解决问题”的预习学案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思考在预习时怎样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1.认真阅读×××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2.在你发现的这些信息中,哪些是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3.这些信息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你能写出来吗?4.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5.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了指导性的预习学案,学生的预习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第三阶段:丢掉“拐杖”,学会自己走路
古人云:“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预习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拐杖”,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学会了“看书”,学会了“思考”,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丢掉“拐杖”,学会自己走路。因此不应该再设计填鸭式的预习详案,而是设计“半扶半放”的简案,比如“用心看书×××页,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总之,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会掌握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在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景时,上课时能有重点的听讲。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重点的讲解,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科学的预习方法,便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良好的听讲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关注。这里的听讲,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要会听,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还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二是敢讲。当问题出现时,孩子首先是要深思熟虑,然后就要敢于发言。只有当孩子学会了听讲、学会了上课,他们才会学得轻松,才会事半而功倍。
三、指导学生学会写家庭作业
完成作业,是孩子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首先是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时常有家长反映,有些孩子在坐下开始做作业时,常表现出不能立刻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状态的特征:或东找西找学习用品;或东翻翻语文,西翻翻数学;或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吃点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迅速开始做作业呢?
A.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一坐下来,就可以做作业了。B.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时间一到,马上就坐到桌前去。渐渐地,大脑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时间,和学习有关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做作业的效率也就高了。C.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学习用品要备齐。学习用品要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和精力。
(二)帮助孩子养成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其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差。若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性因素,小孩子就易分心,而不肯做作业或不能及时做。
A.做作业时一定要排除外界物质诱惑,使内心安静下来。B.做作业时要尽量避免电视电话的干扰。C.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在儿童做作业的时候批评、教育孩子,这样一来教育无效,二来作业效率低下,长此以往,还会导致作业与烦人的数落联系在一起,从而讨厌做作业。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循循善诱、坚持不懈培养,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