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母校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浦口的春深了,赏春的人困了。困着困着,我就化作一只嗡嗡的小虫,扑着翅子回到我的母校——苏州中学。
  我飞到了久违的红楼。红楼的砖石古朴依旧,循着整齐的廊柱望去,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教室前的石榴早早吐出了红萼,像是喷薄而出的热情。教室里那个临窗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清秀的女孩,正埋头写着卷子,无暇赏爱大好的春色。她的字是娟秀的,一如三年前的我;她的眸子里充满了期许,那是一枚蒲公英种子的期许,期待浩荡的东风能托举她飞向天际。祝福你,小学妹。
  接着飞上了诸葛菜花盛开的道山。以前听编校史的老师说,苏州中学为龙气所在,人民路是龙身,而道山亭便是龙头。漂泊的生涯让我意识到,成龙成凤岂是人人能够为之的,只要不失龙的精神、龙的心志便可以了。我对道山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高二时春日的一次聚餐。在烂漫的春光里,我和室友们端着饭菜,在道山的石凳上边吃边聊。诸葛菜花紫色的笑靥,美过任何一首绮丽的诗篇,千啼百啭的鸟儿不时飞落我们身旁啄食饭粒……人与自然其乐融融,我一时仿佛挣脱了尘网,逍遥自在一如庄生。
  俯瞰春雨、碧霞二池,碧玉般的池面上坠满了白茫茫的杨花,还有许多在空中翻飞,不知将栖于何方。“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久违的朋友们啊,这轻扬的杨花不正是漂泊天涯的写照吗?纵然相隔千里万里,在每个思乡的夜晚,那轮曾经共有过的当年明月,总会毫不吝惜地流溢清辉,朗照我们寂寞的心灵。
  清丽的诗句在我的心头响起,我又飞到了图书馆前的那棵玉兰花树上。洁白的玉兰花栖满枝头,像是千只白雀在此翔集,又像是盏盏华丽的春的烛台。在这棵美丽的花树下,曾经有个诗人彳亍徘徊,写下深情的诗篇。他便是我的老师晏先生。日理万机的老师啊,几度风霜,您是否诗情依旧?您手中的那根彩笔,能否在这样的春日里,再次让洁白的玉兰花为之动容?我的梦里没有出现晏先生。此刻,他或许正在办公室里紧张地备課,或许正在某间教室里娓娓地讲授。他潇洒的笔迹和洋溢的才情,一定又让学生们深深地折服吧?
  苏中啊苏中,当三年前离开你的怀抱,我并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心灵的故乡”这个词的分量。而如今,浪迹天涯,我孤寂的梦魂却时时地把你萦绕,月圆月缺,潮起潮落,斗转星移,永远如此……
  【点评】
  苏州中学这所江南名校,以其千年的文化积淀、园林般的校园环境、浓酽的文化氛围让到过这里的人流连忘返,更让曾经在这里求学的学子们魂牵梦萦。和羹同学正是从这里走出就读于某名牌大学的一位才女。她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极富想象力的描绘展现出这座江南名校如梦似幻的人、事、景,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淡淡的伤感和深深的眷恋。整篇文章清丽优雅,诗意盎然。尤其是作者“化身为虫”的绝妙构思,使得文章的选景、落笔自然洒脱,内容亦真亦幻,虚实相生,意味隽永,足见和羹在锤炼词句上的功夫。
  那么如何锤炼词句,使语言摇曳生姿呢?
  首先,高考作文要在词语运用上下足功夫,力求做到语汇丰富、文辞优美。这就要求作者平时要做集累词汇的有心人,广泛阅读,广储词句,培养良好的语感。课堂上要做好课堂笔记,学好课文里的优美词句;课外阅读也要做好摘录,认真研习所读到的优美词句;还要随闻随记平时遇到的锦词妙句,包括收集生活中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歌词和影视剧台词等等。
  具体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敲词句。不同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近的意思要琢磨其细微差别,力求选用最恰当最精准的词汇,这样才能使语言言简义丰,含蓄隽永。2.修饰词句。要尽量做到字斟句酌,让文章绘形绘声绘色。3.注重词语的时代性,巧用流行语。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时代风貌的词语。人们口头上流行的语言,妇孺皆知的哲言警句,往往是最生动、形象、深刻的。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网络流行语等。在考场上,如能将这些语汇恰当地活用到文章中,就能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其次,高考作文要在句式上下功夫,力求语句灵活多变。要了解常见的各种句式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诸如短句结构简明,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整句气势贯通,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势强烈;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常式句严整,变式句奇绝等等。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变换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记叙文多用短句,议论文善用长句;整句和散句兼行或散中见骈,状物写景、叙事说理就更能摇曳生姿,各擅其胜。例如高考满分作文《错过》中有这样一个精彩语段:“一位诗人说过: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这也许正是一种美丽,正如维纳斯的断臂,让人回味无穷,而回忆里总有一种甜甜、酸酸的味道。错过了蓝天的深邃,才可以有白云的飘逸;错过了大海的壮阔,才可以有小溪的悠然;错过了原野的芬芳,才可以有小草的碧绿。”其句式长短变换,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确实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点评教师 王淦生)
  (图/豆薇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潘岳,字安仁,后人也称之“潘安”。潘岳在历史上有名,首先是因为长得帅,“貌若潘安”大约就是形容男人漂亮的极致。传说更广的是,每当他乘车外出时,街上的女子们都会把手中的水果投向他,以至出去一趟,会弄一车水果回来。如此受人崇拜,潘岳却并不高兴,因为外表相对于他的才华,有点喧宾夺主了,他的志向可不仅仅是当一个花瓶。  那年月,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当官,潘岳也不例外,而所谓诗词歌赋的才华,不过是为走上仕途做
高考刚结束,他就发疯似的冲进医院,终于看到了许久不见的父亲。他跪在病床前,看着生命垂危的父亲,泪水轰然落下。  这是今年高考结束后发生在重庆西南医院里的一幕,他是农村青年徐代鹏,兄弟姐妹四个,他是家中老小,父母把他们拉扯大可谓含辛茹苦。2014年,徐代鹏满怀信心地参加高考,不料发挥失常。在成绩出来那一刻,他看着年迈的父亲,又看看窘迫的家境,徐代鹏提出退学,外出打工养家。可父亲却坚决反对,发誓就是砸
钱学森被党中央委派进行导弹研发工作。由于钱学森在国际上的巨大声望,因此在研究中,对钱学森说过的话、提出的观点及科研结论,科研人员均一味听从,没有一个人敢提不同意见。钱学森为此很担心,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真理越争论越明,而这种不争论、凡事均点头顺从的结局只会坏事。  一天下午,大家又准时在会上对某项科研结果进行分析,钱学森却没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就在大家狐疑时,钱学森终于开门进来了,头戴着一顶大草
一、只要内心还保有一丝柔软  一个盲人搭计程车,下车时,计价器显示11.4元。司机将盲人扶至小区门口,并交给保安,并说:“我不收你钱,只因为我挣钱比你容易。”看到这一幕的大叔上了车,一路攀谈,下车时,计价器上显示14.5元,大叔下车时却给了30元,并说:“这钱还有刚才那位盲人的,我也不伟大,但挣钱比你容易点,就希望你能继续做好事。”  有时候,善并不是给点钱这么简单,也包括对人思想的感化。我的那个
明永乐六年盛夏,在湖南怀化会同县一处府邸里,年过五旬的赋闲官员龙文渊,突然接到一份由一群官兵送来的“朱棣拜请”字样的请柬,他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难道是皇帝寻仇来了?龙文渊曾被朱元璋钦定为皇四子朱棣的教师。他忠于职守,要求严格,一心把朱棣教育成一位知书达理、大有作为的人。无奈年幼的朱棣生性顽劣,屡屡犯规,有一次,盛怒之下的龙文渊狠狠地打了他三大板子。当时,朱棣又哭又骂:“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找你报仇。
胡雪岩在阜康钱庄初创之际,老乡汪振鸿就上门借款。汪振鸿打算从杭州运一批海盐和日用品回绩溪,然后再从绩溪把茶叶或竹木运到杭州,来回赚些差价,但是没有本钱,想从胡雪岩钱庄里借五百两白银。钱庄刚刚创立,家资并不丰厚,可胡雪岩看出汪振鸿真心做事,就毅然把白银借给了汪振鸿。  过了一个月,汪振鸿出现在他的面前。看到汪振鸿面色苍白,衣衫不整,他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汪振鸿运着货物沿新安江溯流而上,不想突然山洪
她是一个妙龄少女,刚刚考上大学,但她的头发已如渐渐老去的人一样花白了,她生了病吗?不,没有。但她妈妈生病了,变成了植物人,她必须要照顾她,所以,她过得很累。那她很苦吗?是的,很苦。但她说,每天只要能看到妈妈,自己就是幸福的。  2013年7月的时候,她的妈妈还是一个健康人,还能在她需要补课时骑着电动车为她送书,可是在途中,她突然摔倒了,但她疯了一样来到妈妈身边时,妈妈已经失去了意识,当时,已经为妈
有弟子问弘一法师:“不知为什么,近来我很烦躁。”  弘一法师提醒弟子:“你应该叩问自己的心,烦躁究竟来自何方?”  弟子说:“我总觉得自己没有成就感。”  “那么,你打算如何改变自己呢?”  “这正是我要请教您的目的。我觉得自己太普通了。”  “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了?”  “对。简直平平淡淡、默默无闻。”  “错!”弘一法师提高了嗓音,“其实,你并未真正成为一个普通人!”  “为什么
早年间,村里出了个大人物,是县上的一个头头。村里人都说他当的是一个很大的官,到底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有一年春节过后,大人物回乡省亲,穿着件黑呢子大衣,梳着个大背头,跟老乡亲们高声大气地说话。这是神仙啊,大家都觉得该敬着他。于是,轮流着请他到家中吃饭。一正月,他抹着油嘴从村西头一直吃到村东头。  但临走的时候,他很不高兴。原因是村里有一个叫刘法三的没请他吃饭。他打听到刘法三不穷也不傻,便愈加生气
清華国学院成立后,梁启超便向校方极力举荐陈寅恪。两人同列导师之位,关系甚好。然而,因为古人陶渊明,两个人有了一场“恩怨”。东晋灭亡后,陶渊明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史学大家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寡廉鲜耻,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能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而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耻事二姓”。当时,梁启超称自己“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