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若烟海的历史长卷之中,有多少奇女子如明珠一般沉淀在记忆当中,她们的倩影时时浮现于人们的想像当中,引得后人深思、叹息。这些奇女子,无论是雍容尊贵的公主还是身世凄凉的妓女或是诗情横溢的才女,她们的人生都充满离奇和波折,曾激发了历代画家们强烈的创作欲望。让我们一起随着画家的笔墨去触摸历史,穿过岁月的风雨去一睹她们的风姿,感受她们的命运……
陈清远 《李香君小像》(图1)立轴 绢本设色纵115.5厘米 横35.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回忆往昔,可曾记得秦淮河边那个弱不禁风的奇女子李香君?虽为沦落风尘的烟花女子,却有着令男儿都自叹弗如的气节!当年居“秦淮八艳”之首的李香君与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流传青史。李香君另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是阮大铖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她坚决不肯嫁而倒地撞头,血喷如注,连侯公子送她的定情诗扇亦溅上血,杨龙友即以其血点画成桃花。这就是崇祯十七年发生在南京的“扇血点染桃花”的画坛韵事。此画中的香君身材娇小玲珑,着绣衣缃裙,捧卷而读。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细腻生动。
陈清远(清),号渠仙,钱塘(今杭州)人。擅山水、花鸟,笔简意足,笔下人物尤其精绝。
姜曛 《临王绎李清照小像》(图2)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15.8厘米 横26.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这是另一位清代画家姜埔笔下的才女李清照,此画中的李清照不似崔镨笔下的李清照那么惆怅,那么心事重重,此画中的李清照显得雍容华贵,云鬓蓬松,身着绮服,手持花枝,正陶醉于花香之中。从款识内容看,此画原为宋人所作,后经元代大画家王绎重摹,此画临自王绎摹本。构图上方大面积的空白处题诗一首:“一剪酴醵身后春,篱门光景一怅神,秋山病马悲游子,苦雨凄风吊美人。吾辈情多天忌刻,大家才好命遗邅迍,流传尚有花间集,重洗铅华为写真。”
姜曛(1764-1821年),字晓泉,号鸳鸯亭长、红茵馆主人、洗红轩主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能诗善书。花卉写生法恽寿平,尤擅长仕女,精于傅粉施色,肌理细腻,笔姿清劲。
改琦《元机诗意图》(图3) 立轴绢本设色 纵99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画的是唐代美女诗人鱼玄机的像。鱼玄机这名字令人过目难忘,但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她那坎坷而短暂的一生(约844--871年),玄机原名幼微,字蕙兰,清代时因避康熙玄烨的讳改称为鱼元机。少女时代的鱼玄机就到当时的名人李亿家作妾,因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成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艳名远播。后因怀疑其贴身侍婢绿翘与情夫陈韪有染,竟将其笞杀后埋于后院的紫藤花下。终因罪行败露,被处以斩刑,时年26岁。《全唐诗》收有她的48首诗。此图中的玄机倚坐展卷,姿容秀美,含蓄深思,刻画传神。从画家笔下我们看到的鱼玄机是一个美丽的淑女,从中我们甚至难以想像其放浪形骸的生活,也难以揣摩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外表之下的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对自己朝夕相处的侍女下此狠手?是寻觅不到真爱的苦恼的发泄还是自毁般的怨恨?
改琦(1774-1829年),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先祖为西域人,后侨居松江。擅长画仕女,亦能山水、花草。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
康涛《华清出浴图》(图4)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66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几经波折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或笑或叹或赞或斥的史话,但无论如何,真正的爱情总是美丽的,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到“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华美诗句,无不令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不仅诗人在贵妃身上大做文章,画家们也热衷于此题材的描绘,此图以及钱选的《杨贵妃上马图》都是表现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此画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杨贵妃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凡。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人物造型准确,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
康涛《三娘子图》(图5) 立轴 绢本设色 首都博物馆藏
说起三娘子,蒙古族人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大约在400多年前的明朝,三娘子出生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乌审旗,是蒙古族人,原名也儿克图哈屯,三娘子是她的号。三娘子为蒙古鞑靼部的女首领,于万历十五年,受明政府加封为“忠顺夫人”。由于三娘子聪明貌美,能歌善舞,尤善骑射,赢得了首领们的尊重,掌握部族军政大权二十余年,积极与明政府修好,使两族最终停止战争,互开贡市,促进了蒙汉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受明政府的器重。
图中三娘子头束高髻,粉面花靥,身着汉服,长裙曳地,打扮得端庄素雅,似是大家闺秀。眉宇间略带惆怅,眼神却果断、坚定。画面不着背景,使人物更有呼之欲出之感。线条流畅不滞,笔简意足,造型生动传神。
康涛(清),后更名焘,字逸斋,一字康山,号石舟、天笃山人等,浙江杭州人。康涛笔下的仕女画,姿态静逸,美妙传神。此三娘子图为其雍正五年(1727年)的作品。
周朗《杜秋娘图》(局部)(图6) 长卷 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 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杜秋娘,我们可能并不熟悉,但有一首诗或许您听说过:“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题为《金缕衣》的诗作者就是唐代才女杜秋娘。杜秋娘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杜秋娘虽出身微贱,却能歌善舞,成为风靡一时的江南歌妓。镇海节度使李镝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唐宪宗镇压节度使反叛时,李锜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杜秋娘又赢得了唐宪宗的赏识被封为秋妃。秋娘虽深得宪宗宠爱,然而世事难料,宪宗英年早逝,宫中一度宦官当道,结果杜秋娘几经波折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其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此图中的杜秋娘手持排箫婷立,两眸凝神,表情平静。形象刻画简练传神。画法工笔,设色淡雅。衣纹用笔飘洒,匀劲流畅,略显不足的是人物面部表情有些呆板,不够生动。此图右方小楷“周郎伯高”四字款,钤“冰壶画隐”朱文印,卷左有元代康里蠖(1295-1345年)行书杜牧《杜秋娘诗》全篇。此图曾由清内府收藏,有乾隆、嘉庆、宣统等收藏印。
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善画人物、鞍马。亦工仕女。《杜秋娘图》是其仅见的传世之作。
崔镨《李清照像》(图7) 轴 绢本设色 纵56.7厘米 横5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独倚奇石而坐,右手托腮,左手抚膝,默默无声,看日出日落,忆往日时光,曾几何时的欢笑和一声声的叹息谱写着她坎坷的人生,这就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新婚不久,夫君外出求学,虽相隔千里又怎能阻隔少女不舍的心绪,柳眉轻皱,悄然独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画中的李清照淡妆素服,作沉思状。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更加衬托出李清照内心的寂寞与惆怅。
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内蒙古喀喇沁旗人。曾官同知。擅长擅长仕女画,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净丽,格调婉约。
金廷标《婕妤挡熊图》(图8)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很特别的作品,表现了一位勇敢的 女子,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场面。在大约公元前38年,汉元帝时代,有一天,元帝带他的妃嫔及群臣一起观看斗兽表演。实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熊突然撞断栏杆直冲观众席,面对突发事件,众人都落荒而逃,只有一个弱女子冯婕妤在一刹那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挺身而出挡在了熊和皇帝中间。事后,皇帝问她:“面对这种事,人之常情是惊慌失措,你怎么敢上前挡熊呢?”冯婕妤坦然对答:“这些猛兽一般扑倒一个人就会停下,我挡在中间,熊就不会冲着陛下去了,为了陛下,我愿意做出牺牲。”
图中以工笔设色为主。笔法流利劲健,人物动作、神态描绘细腻,衣纹细致飘洒。刻画了当熊冲出兽栏的一刹那,在场的人不同的表现,或慌乱无助,或转身欲逃,连元帝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更衬托出走下平台前去挡熊的婕妤的勇敢、镇定。居画面中间的黑熊,张牙舞爪,咄咄逼人,与美丽、弱小的婕妤形成强烈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张力。
金廷标,字士揆,浙江湖州人。乾隆中供奉内廷,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白描,画凤工细。
郭诩《琵琶行图》(图9)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54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诗《琵琶行》不仅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诗,而且是一幅凝练精美的画。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色,借以衬托人物的感情,而且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此图根据长诗的内容而创作。上方自书行草《琵琶行》全诗,将画与白居易的诗略作比较,不难发现,画家巧妙地舍去了诗人着力渲染的背景,为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此图将焦点放在诗人白居易与歌女的形象上。歌女怀抱琵琶,头绾高髻,身穿曳地长裙,身姿窈窕,面貌秀美,文静中稍显忧伤憔悴。诗人端坐于旁,双手抚膝,面部微微侧向歌女,大度雍容,意态温雅。通过画面上人物的姿态及题诗,一幅“秋江月夜送别图”跃然纸上,江水荡荡,月色茫茫,烘托出依依惜别的心情。诗人专注的神情也反衬出曲终后诗人依然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的无限惆怅心情。琵琶女忧伤的表情上似乎可以读出其冷冷落落、凄凄惨惨的悲凉心情。人物、景物、情感、气氛,浑然一体。同是一江秋水,一轮明月,因为人物的处境不同、心情不同,而呈现出的色彩、情味各异。画中的人物,虽只有两位,却通过这两个简单的人物形象传神地表达了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题,给观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郭诩(1456-约1529年),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抹,清细柔和,尤擅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
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图10) 长卷 纸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117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玄宗与贵妃经常到各地游幸,每次出游,队伍都非常庞大。这幅图描绘的就是杨贵妃上马准备和玄宗出游的情景。画面中的玄宗胯下骑着著名的“照夜白”,耐心地等候着贵妃,贵妃此刻则正在侍女的扶助下往马背上跨。图中共绘十四人, 皆各具神态,各守本分。玄宗儒雅安详,气度不凡,贵妃虽然只有侧面形象,但也生动自然,画面似乎要带给观者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钱选(1259-1301年),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固川翁、习嫩翁等,浙江吴兴人。与赵孟烦’、王子中、牟应龙等并称“吴兴八俊”。
陈清远 《李香君小像》(图1)立轴 绢本设色纵115.5厘米 横35.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回忆往昔,可曾记得秦淮河边那个弱不禁风的奇女子李香君?虽为沦落风尘的烟花女子,却有着令男儿都自叹弗如的气节!当年居“秦淮八艳”之首的李香君与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流传青史。李香君另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是阮大铖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她坚决不肯嫁而倒地撞头,血喷如注,连侯公子送她的定情诗扇亦溅上血,杨龙友即以其血点画成桃花。这就是崇祯十七年发生在南京的“扇血点染桃花”的画坛韵事。此画中的香君身材娇小玲珑,着绣衣缃裙,捧卷而读。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细腻生动。
陈清远(清),号渠仙,钱塘(今杭州)人。擅山水、花鸟,笔简意足,笔下人物尤其精绝。
姜曛 《临王绎李清照小像》(图2)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15.8厘米 横26.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这是另一位清代画家姜埔笔下的才女李清照,此画中的李清照不似崔镨笔下的李清照那么惆怅,那么心事重重,此画中的李清照显得雍容华贵,云鬓蓬松,身着绮服,手持花枝,正陶醉于花香之中。从款识内容看,此画原为宋人所作,后经元代大画家王绎重摹,此画临自王绎摹本。构图上方大面积的空白处题诗一首:“一剪酴醵身后春,篱门光景一怅神,秋山病马悲游子,苦雨凄风吊美人。吾辈情多天忌刻,大家才好命遗邅迍,流传尚有花间集,重洗铅华为写真。”
姜曛(1764-1821年),字晓泉,号鸳鸯亭长、红茵馆主人、洗红轩主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能诗善书。花卉写生法恽寿平,尤擅长仕女,精于傅粉施色,肌理细腻,笔姿清劲。
改琦《元机诗意图》(图3) 立轴绢本设色 纵99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画的是唐代美女诗人鱼玄机的像。鱼玄机这名字令人过目难忘,但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她那坎坷而短暂的一生(约844--871年),玄机原名幼微,字蕙兰,清代时因避康熙玄烨的讳改称为鱼元机。少女时代的鱼玄机就到当时的名人李亿家作妾,因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成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艳名远播。后因怀疑其贴身侍婢绿翘与情夫陈韪有染,竟将其笞杀后埋于后院的紫藤花下。终因罪行败露,被处以斩刑,时年26岁。《全唐诗》收有她的48首诗。此图中的玄机倚坐展卷,姿容秀美,含蓄深思,刻画传神。从画家笔下我们看到的鱼玄机是一个美丽的淑女,从中我们甚至难以想像其放浪形骸的生活,也难以揣摩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外表之下的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对自己朝夕相处的侍女下此狠手?是寻觅不到真爱的苦恼的发泄还是自毁般的怨恨?
改琦(1774-1829年),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先祖为西域人,后侨居松江。擅长画仕女,亦能山水、花草。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
康涛《华清出浴图》(图4)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66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几经波折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或笑或叹或赞或斥的史话,但无论如何,真正的爱情总是美丽的,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到“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华美诗句,无不令人浮想联翩。古往今来,不仅诗人在贵妃身上大做文章,画家们也热衷于此题材的描绘,此图以及钱选的《杨贵妃上马图》都是表现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此画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杨贵妃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凡。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人物造型准确,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
康涛《三娘子图》(图5) 立轴 绢本设色 首都博物馆藏
说起三娘子,蒙古族人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大约在400多年前的明朝,三娘子出生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乌审旗,是蒙古族人,原名也儿克图哈屯,三娘子是她的号。三娘子为蒙古鞑靼部的女首领,于万历十五年,受明政府加封为“忠顺夫人”。由于三娘子聪明貌美,能歌善舞,尤善骑射,赢得了首领们的尊重,掌握部族军政大权二十余年,积极与明政府修好,使两族最终停止战争,互开贡市,促进了蒙汉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受明政府的器重。
图中三娘子头束高髻,粉面花靥,身着汉服,长裙曳地,打扮得端庄素雅,似是大家闺秀。眉宇间略带惆怅,眼神却果断、坚定。画面不着背景,使人物更有呼之欲出之感。线条流畅不滞,笔简意足,造型生动传神。
康涛(清),后更名焘,字逸斋,一字康山,号石舟、天笃山人等,浙江杭州人。康涛笔下的仕女画,姿态静逸,美妙传神。此三娘子图为其雍正五年(1727年)的作品。
周朗《杜秋娘图》(局部)(图6) 长卷 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 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杜秋娘,我们可能并不熟悉,但有一首诗或许您听说过:“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题为《金缕衣》的诗作者就是唐代才女杜秋娘。杜秋娘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杜秋娘虽出身微贱,却能歌善舞,成为风靡一时的江南歌妓。镇海节度使李镝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唐宪宗镇压节度使反叛时,李锜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杜秋娘又赢得了唐宪宗的赏识被封为秋妃。秋娘虽深得宪宗宠爱,然而世事难料,宪宗英年早逝,宫中一度宦官当道,结果杜秋娘几经波折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其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此图中的杜秋娘手持排箫婷立,两眸凝神,表情平静。形象刻画简练传神。画法工笔,设色淡雅。衣纹用笔飘洒,匀劲流畅,略显不足的是人物面部表情有些呆板,不够生动。此图右方小楷“周郎伯高”四字款,钤“冰壶画隐”朱文印,卷左有元代康里蠖(1295-1345年)行书杜牧《杜秋娘诗》全篇。此图曾由清内府收藏,有乾隆、嘉庆、宣统等收藏印。
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善画人物、鞍马。亦工仕女。《杜秋娘图》是其仅见的传世之作。
崔镨《李清照像》(图7) 轴 绢本设色 纵56.7厘米 横5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独倚奇石而坐,右手托腮,左手抚膝,默默无声,看日出日落,忆往日时光,曾几何时的欢笑和一声声的叹息谱写着她坎坷的人生,这就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新婚不久,夫君外出求学,虽相隔千里又怎能阻隔少女不舍的心绪,柳眉轻皱,悄然独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画中的李清照淡妆素服,作沉思状。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更加衬托出李清照内心的寂寞与惆怅。
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内蒙古喀喇沁旗人。曾官同知。擅长擅长仕女画,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净丽,格调婉约。
金廷标《婕妤挡熊图》(图8)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很特别的作品,表现了一位勇敢的 女子,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场面。在大约公元前38年,汉元帝时代,有一天,元帝带他的妃嫔及群臣一起观看斗兽表演。实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熊突然撞断栏杆直冲观众席,面对突发事件,众人都落荒而逃,只有一个弱女子冯婕妤在一刹那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挺身而出挡在了熊和皇帝中间。事后,皇帝问她:“面对这种事,人之常情是惊慌失措,你怎么敢上前挡熊呢?”冯婕妤坦然对答:“这些猛兽一般扑倒一个人就会停下,我挡在中间,熊就不会冲着陛下去了,为了陛下,我愿意做出牺牲。”
图中以工笔设色为主。笔法流利劲健,人物动作、神态描绘细腻,衣纹细致飘洒。刻画了当熊冲出兽栏的一刹那,在场的人不同的表现,或慌乱无助,或转身欲逃,连元帝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更衬托出走下平台前去挡熊的婕妤的勇敢、镇定。居画面中间的黑熊,张牙舞爪,咄咄逼人,与美丽、弱小的婕妤形成强烈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张力。
金廷标,字士揆,浙江湖州人。乾隆中供奉内廷,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白描,画凤工细。
郭诩《琵琶行图》(图9)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54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诗《琵琶行》不仅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诗,而且是一幅凝练精美的画。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色,借以衬托人物的感情,而且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此图根据长诗的内容而创作。上方自书行草《琵琶行》全诗,将画与白居易的诗略作比较,不难发现,画家巧妙地舍去了诗人着力渲染的背景,为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此图将焦点放在诗人白居易与歌女的形象上。歌女怀抱琵琶,头绾高髻,身穿曳地长裙,身姿窈窕,面貌秀美,文静中稍显忧伤憔悴。诗人端坐于旁,双手抚膝,面部微微侧向歌女,大度雍容,意态温雅。通过画面上人物的姿态及题诗,一幅“秋江月夜送别图”跃然纸上,江水荡荡,月色茫茫,烘托出依依惜别的心情。诗人专注的神情也反衬出曲终后诗人依然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的无限惆怅心情。琵琶女忧伤的表情上似乎可以读出其冷冷落落、凄凄惨惨的悲凉心情。人物、景物、情感、气氛,浑然一体。同是一江秋水,一轮明月,因为人物的处境不同、心情不同,而呈现出的色彩、情味各异。画中的人物,虽只有两位,却通过这两个简单的人物形象传神地表达了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题,给观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郭诩(1456-约1529年),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抹,清细柔和,尤擅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
钱选《杨贵妃上马图》(图10) 长卷 纸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117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玄宗与贵妃经常到各地游幸,每次出游,队伍都非常庞大。这幅图描绘的就是杨贵妃上马准备和玄宗出游的情景。画面中的玄宗胯下骑着著名的“照夜白”,耐心地等候着贵妃,贵妃此刻则正在侍女的扶助下往马背上跨。图中共绘十四人, 皆各具神态,各守本分。玄宗儒雅安详,气度不凡,贵妃虽然只有侧面形象,但也生动自然,画面似乎要带给观者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钱选(1259-1301年),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固川翁、习嫩翁等,浙江吴兴人。与赵孟烦’、王子中、牟应龙等并称“吴兴八俊”。